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美华:奥巴马峰会前唔查建英等五名08宪章者 对北京施压

火烧 2011-01-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奥巴马峰会前未查建英等五名08宪章者,美国借峰会施压中方,突出人权议题,意图分化中国内部。

美国在美中建交后对双方首脑峰会一向有严密准备的一揽子方案(Package),不仅有领导人见面期间的活动安排,还有美方在会见前和会见后的种种举动配合,白宫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可谓精算师。民主党和共和党执政期间的政治操作没有什么不同,但2011年奥巴马政府为了营造奥胡会气氛,采取两项新作法,一是在1月13日破例在白宫南草坪进行欢迎仪式彩排,包括应对出现雨天、大雾、大雪等突发状况;二是与中国驻美使馆及外交部公安部中央警卫局先遣队配合,杜绝维安漏洞,避免出现2006年胡主席访美在白宫南草坪时有一妇女以记者身份混入闹场状况。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已绷紧神经,不敢再犯当时驻美大使周文重之失误。

   

不过两国元首峰会之前及之后的安排,就容不得张业遂插手了。美国非常善于利用这些安排“敲打”中方。以小布什为例,在2008年访问北京前夕,他就在白宫南草坪与中国“异见人士”热比娅、魏京生、龚小夏、傅希秋(牧师,美国“对华援助基金会”创办人,该会受美国民主基金会资助)等五人交谈并一字排开合影发给媒体,向北京发出讯息:虽然我将参观奥运,但也非常关注中国“恶劣”的人权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奥巴马呢,他在2009年11月访华签署美中联合声明离开后,就会见达赖和宣布对台军售,也是实例一桩。

   

知道中方携采购大单而来,此次奥巴马政府不管如何高规格“赢接”中国国家主席到访,照顾对方的历史定位,依然萧规曹随,刻意突出中国“人权问题”,用意谆谆,旨在唤起外界对中国民主自由及实现普世价值观持续进行想象,避免国际间反华反共团体及人士嫌骂。白宫最新定调美中关系的美国方针是:基于现实,注重结果,符合我们的原则和利益。美方可不像中国媒体用那么多“朋友”、 “合作”字眼。

   

刻意选择在国防部长盖茨离开北京去日本之后,奥巴马在白宫与五名“关注中国人权人士”见面合影,历时七十五分钟。此五人为:美国华裔作家查建英、美国“中国人权”创建者之一李晓蓉、美国华裔作家包柏漪、哥伦比亚大学汉学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和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创始人葛维宝(Paul Gerwirtz)。不管人们信不信这个以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评量,至少人们需要审视。此一仿效小布什作法也是华盛顿继续向北京发出的讯息,即美国决不放弃关注并介入中国人权议题。美国的两手策略再次得到明确体现。奥巴马本人日前也放话说,他不会在接待胡锦涛时在人权问题上保持沉默,一改先前在人权问题上的相对低调。美国外交人士称,刘晓波、胡佳、高智晟等人的“不自由”都在奥巴马向中方宣读的名单上。胡佳今年六月将刑满出狱,但申请保外就医。奥巴马还要表达对普世价值的诉求,分化中国内部。在中国人看来,耍政治手腕,不是口蜜腹剑,又是什么?

   

有必要简单介绍美国如此器重的五个人。小布什那次,热比娅是个指标;奥巴马这次,查建英是个指标。

   

查建英(笔名扎西多),北京人,出身知识分子家庭。1982年毕业于北大,留学美国五年,回国,又返美国,用中文、英文撰写小说及非小说作品。近年转向纪实性写作,2006年出版《八十年代访谈录》,2007年发表《国家公敌》,描写还在狱中她哥哥查建国人生经历。查建英与刘晓波相识,也是头一批08宪章签署人。笔者在1月13日文章《美华:辛子陵、胡绩伟、李锐开年又在香港刊物反毛》(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1/209049.html )对查建英有所提及,可参考该文。

   

李晓蓉,四川成都人,文革期间当过知识青年下乡。1987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混迹所谓“民运”。1993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后任教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是“中国人权”创建者之一,服务迄今。据美国民主基金会2006年度援助项目公布资料,“中国人权”得到25万美元经费。2010年12月10日,李晓蓉与方励之、李淑娴、苏晓康等专赴参加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很多人读名校书,但学何事?

   

包柏漪,祖籍浙江宁波,1938年出生于上海,四十年代末随任职国民党政府的父亲移居美国,1960年在波士顿的塔夫茨大学毕业,后与同班同学洛德结婚。洛德毕业后在国务院工作,1971年,他随同辛基格秘密访华,数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85年,洛德任驻华大使,直至1989年4月。接替他的李洁明(James Lily,骨灰已安葬在出生地杭州)在4月底在华盛顿的大都会俱乐部与洛德碰面交接。他问刚从北京回来的洛德,“这些示威真的是反政府吗?”洛德回答说:“没错,货真价实”。八九那场风波后,包柏漪和丈夫就转为敌视北京阵营一员,她与中国官方及民间的友好来往亦中止。美国和上海曾将她的小说《春月》搬上银幕。

   

至于另外两位非华裔美国人,都是犹太裔,黎安友数十年来一直持反共立场,在一九八九年后更加极端,是哥伦比亚大学“民运人士”的精神领袖。奥巴马接见此二人,欲运用美国“中国通”来扩大影响,也算是给美国反华反共“菁英”阶层有所交代。

   

查建英在凤凰卫视做节目时,暂时抹去反共棱角,用“旅美学者”身份掩盖其“动乱菁英”内心,与窦文涛、梁文道等侃大山。直到2011年1月在香港反共月刊发文后才露出其庐山面目,无所遁逃。

   

还有一事,香港反共月刊刊登了查建英与刘索拉、画家陈丹青的合影。陈丹青且不去评论他。说到刘索拉,大都知道她长期居住在伦敦、纽约,以自由作家为荣,多次发表批毛及非议中国政府言论,亦是08宪章份子。诡异的是,广州某报1月16日大幅刊登该报记者对刘索拉的专访,相信不是记者不诣时局,缺乏深度观察吧?实在有必要让08份子快速现形,不是吗?亚运期间,广州就有人在街头散发刘某获诺奖传单,被警方捉获。

   

香港凤凰卫视多少可以打着“境外媒体”招牌,让查建英等当嘉宾,但中国国内媒体让诸多反共“旅美学者”发表文章或报道就匪夷所思了。是乌龙审编,还是螺丝松了?还是国内传媒竞争激烈,非得发掘“擦边球”新闻乎?

   

网络时代,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也没有不被人知道的。XX解密陆续披露一些美国驻华使馆发国务院电文。其中一些非机密即新闻文化处每日中国媒体简报,英文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环球时报等都上榜。1月15日《环球时报》社评《美国应更自信地与中国打交道》,相信会被分析员报告国务院。因为乍看题目,都会认为这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甚至右翼华盛顿时报网站的文章,对吧?看看眼下最多的各类党性偏差新闻言论,来源多为那些XX传媒集团的新媒体,因为能流利善用网络的人,却制造出最多脱离现实的举措。

   

被小布什2008年召见的广州人龚小夏,一度在南方周末开专栏,事发后南方系自然节制“自律”,就像它不得不“冷藏”起“长平”(张平)那样。然而,近期《中国新闻周刊》又发表龚小夏这位哈佛毕业生的大作,介绍美国茶党。据说该杂志由中新社主管,而中新社是中宣部所监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此周刊岂非比“南方周末”更自由化?《中国新闻周刊》还发表炎黄春秋副总编辑徐庆全撰写的文章《北岛的“家想你”》,曲线褒奖报道此“八九余孽”,令人反胃。至于新华社主管的《东方嘹望周刊》最近发文介绍“八九余孽”刘再復,《财经》杂志则以回忆方式提及另一“八九余孽”陈一谘(赵紫阳智囊之一,陈一谘在美国搞的一个非政府组织每年也向美国民主基金会申请经费),都是出版界的自由化“回暖”。不少仍在通缉名单清不掉的“八九余孽”,照样可以在自由派媒体曲线存活。南边的传媒出版业,上京行贿权贵,时有所闻;舆论导向全局虽未言“失控”,但监管部门的失职,还是会公诸于世。1月5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北京闭幕,社科院长陈奎元坐在常委旁边,这位据说偏左的政协副主席有多大话语权?

   

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就有,加强与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个人及媒体沟通,并以广东为突破口,发人深省。联想到南方系还夺得2010年中国传媒业所有奖项,岂非咄咄怪事?

   

《南方周末》虽然忍痛割爱龚小夏,但又起用王友琴此位在美国的所谓“研究文革暴力专家”,悍然发表她的文章《红卫兵道歉:老师,对不起》,与《炎黄春秋》、香港某月刊同在10月份报道自1988年就滞留美国申请政治庇护的王友琴。《炎黄春秋》2010年10月号发表王文琴《恐怖的红八月》,将王友琴原来的题目和内容做了精心修改。台湾《中国时报》10月26日则以《红卫兵追忆文革  老师对不起》报道《南方周末》文章。本文没有篇幅评论王友琴的“研究”,只想说两句,一,8名学生致歉,还有其他40多名学生是什么态度?二,去问问京城主政团队内的前红卫兵们。记得笔者在 2010年3月15日 在乌有之乡发文《警惕“炎黄”、“南方”、“凤凰”右翼合流》(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7495.html ),如今看来也非空穴来风吧,实不为过。

   

《南方周末》等先知先觉,已悉京城要再版党史完全否定文革?它率先发表王友琴否定文革之作,恐怕不仅仅是拿来做试探风向球,“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简单吧?居上位者责无旁贷。

   

莫要说“君子造反,十年不成”,如若纵容这些自由派,对国家维稳虽不会带来立即的危险,但却有潜在的风险,因为还有不少亲美人士想当刘晓波第二、第三,所以要反毛、非毛、去毛,顺带去邓,而拱上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或瓦文萨、哈维尔。

   

中国自由派媒体在推介那些“八九余孽”总是不忘记提醒读者,那些被推介的人都是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文化菁英”。其实,美国政客是很怕“菁英”这个词汇的。有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法学院学位的奥巴马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出自何校,最多也是说“我在大学时。。。。”他在总统初选时从不敢在民众,尤其在白人劳工面前展示他“菁英”一面。美国民众愈发明白,“菁英治国”有时就是菁英误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班名校出身的“菁英”把美国拖入越战泥潭,本世纪初,充斥名校毕业生的小布什政府把美国推入伊战火坑。菁英的决策都成了美国历史负面教材。

   

美国的立国精神与现实一开始就出现矛盾和虚伪,一面高唱“人生俱来平等”,一面畜养黑奴。其对外政策亦不例外,一方面高唱民主自由,一方面讨伐非我族类。动辄航母威慑,推行炮舰政策,是明的一套;策反、利用它国叛徒、内奸,扶植其“菁英”代理人,用涂写颜色革命变天,乃暗的一手。

   

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现在承认了,在美国、捷克等国政客敦促下,它早就有意在前几年提名维权律师高智晟、胡佳等角逐诺奖。2009年1月,高的妻子和一子一女,在境内外“有心人”协助下,从北京经云南偷渡到泰国,美国助其在曼谷获得联合国难民身份后,在美国驻泰国大使馆签证处申请政治庇护,于该年3月11日到达洛杉矶,靠美国纳税人钱“救济”生活。美国有关部门对此的注解是,要“突出律师打假的作用”,这多少让人联想到方舟子等人。

   

自由派于建嵘、笑蜀等组织“学界公民观察团”,许志永、刘沙沙等组织“公盟调查团”,介入乐清钱云令死亡事件,横生枝节,也是美国那些“人权组织”拍手称好的。当前社会已处处紧张,人与人关系常常如箭在弦上,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冲突,一有冲突就可能出人命。社会关怀和公义并非自由派的嘴上专利,自由派的某些理想如同天边浮云,可欲而不可求,甚至用不到,也许在中国也不需要用。

   

有小人物去乐清扭曲那里的政治文化和生态,也有大人物到北京试图影响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生态。以介入中国人权问题为己任的小布什在其回忆录《决策时刻》(Decision Points)披露若干对华事务细节(该书426至429页):胡主席访美在白宫东厅(East Room)与布什午餐,布什问道:“什么事让您晚上睡不着?(what keeps you up at night?)”布什先自答:“我担心对美国新一轮恐怖袭击”。胡极快地回答,他最大担心的是如何每年创造两千五百万个新工作职位。我觉得他的回答是很令人震撼(fascinating)。

   

布什写道:与中国领导人的歧见之一是人权议题。我看重宗教自由。我曾告诉江泽民主席,将在会谈中提及宗教信仰自由,他回答说:“我读过圣经,但我不相信其中所言。”

   

在2007年悉尼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我告诉胡主席,“我得去参加国会颁奖给达赖的仪式”。我也说一些好话与他分享:“你们的奥运筹办怎样啦?”胡告诉我工程进展状况。我知道我去北京会有压力,很多人试图将奥运政治化,但是我承诺我一定会参加。我开玩笑说:“我已订好酒店了。”胡看起来感到很宽慰。

   

布什提到胡主席在中南海设午餐款待他本人、父亲、母亲、兄弟、表姐以及私人朋友,那竟然是布什家族聚会人数最全且空前绝后的一次。

   

布什最后称:“我的希望是北京奥运能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开阔的一瞥,包括独立媒体、网络公开、言论自由。时间将印证北京奥运带来的长远影响,但是历史显示,一旦人们初尝自由甜头,他们就想得到更多。”

   

美国媒体2005年曾报道过,布什曾当面建议胡主席到教堂看一看,以了解宗教自由对社会的意义。但奥巴马这次就不一定会向胡主席讲耶稣,因为美国国内还有很多人质疑他是伊斯兰教信徒。虽然奥巴马说自己信基督教。

   

美国一直在敦促北京“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其实美国很多人对上述提法的见解是混沌不清的,如同中国很多民众对NBA篮球及为好莱坞大片的喜爱程度与对美国世界警察角色的厌恶相当纠结那般。配合约束朝鲜,制裁伊朗,疏远古巴,肢解苏丹,平睦日本,这就是北京的“国际责任”吗?!

   

 1月15日 ,某党报报道副外长崔天凯谈美中关系,题目赫然是:“中美唯有合作 别无选择”。崔还称决不放弃“韬光养晦”。头一种讲法过于极端,难道必要的有礼、有利、有节斗争不是选择吗?第二种讲法,不如让该理论“大师”吴建民赤膊上阵说教更妥。

   

XX解密发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密电(列号07 Beijing 1448),由当时副大使Dannel W. Piccuta(中文名彭达)签发,曾提及崔天凯,时任外长助理的崔曾告诉到访美国国务院负责东南亚事务副助卿Eric John说:“菲律宾虽然有持续的政变谣言,它们很少发生。”崔还提到缅甸:“如果美国要使缅甸有变化,它应直接与缅甸领导人丹瑞将军打交道”。但崔和胡正跃(当时的亚洲司司长)没有与美国外交官讨论在南沙群岛出现的争端。

   

新年伊始,Happy New Year!美国是开心的。自信有足够政治资本来承受北京关于人权的反压力,北京会惹恼但不至于翻脸。非洲阿拉伯国家突尼斯在不到一个月的社会运动动乱中被民众推翻政权,大家都明白美国的背后作用,难怪突尼斯曾召见美国大使表示不满。此事可能让中国境内外“八九余孽”很感慨,22年前他们差点推翻毛建立的政权,最终功亏一篑,否则就会出了一个中式瓦文萨总统。突尼斯人自称起义是“茉莉花革命”,中国不是也有“茉莉花”一曲吗?

   

由于“重庆模式”的横空出世,短期内民意也许向左转一下,自由派抱怨“毛左愤青操控底层社会的民意”,但京城大政未必向左转,不仅仅由于体制内外的组织力量还未兴起,还缘于居庙堂之高者多少有些重工商与军(队)公(务员)教(师),而轻工农中下层弱势。国家主席要参观芝加哥的孔子学院,行礼鞠躬,稍早北京无厘头矗起孔子塑像,这是渲染“和为贵”的外部效应;在北京排队瞻仰纪念堂纪念碑的中老年人想起“批林批孔”四个字,这是较被忽略的国内效应。是否可问: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还是内政是外交的挤压?

   

国家主席此次访美,随行工商界人士就有五百人以上,会带去数百亿美元的“新年大礼”,在奥巴马家乡芝加哥一地就签署40个项目合同。期望代表团乘愿而去,随缘而归。与此同时,“美国制造”物品将更多进入庞大中国市场,有利可图之处,就有缝可钻。华盛顿卡中国的“毒牛奶”、“毒玩具”,在北京、广州设立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办事处,“堵源头”;北京也要小心美国的“毒牛肉”,为什么不也在华盛顿设“驻美办”?。输出牛肉一向是美国外交重头戏之一。过去韩国有研究发现韩国青少年发育提前,是由于进食美国牛肉内含激素所致,并拒绝进口。但朝韩交恶,“麻烦制造者”李明博就敞开国门让美国牛肉进去了,食者却步,恐慌再起。台湾也一直抵触美国牛肉进口,包道格、杨苏棣两位驻台外交大员为进口牛肉几乎都和台湾朝野撕破脸,直至司徒文到任后才争取成功。不过,今年1月14日台湾卫生署食物药品局公布大卖场牛肉调查结果,在24件抽验件内有3件内含瘦肉精。1月17日台湾《中时》热门话题栏目就有短文,题目是《瘦肉精管制 遇美牛就转弯》,可谓传神。中国大陆百姓早已被国产瘦肉精吓破胆,这回将进来洋货瘦肉精,民众基于安全考量,担心花钱伤身成了冤大头,又该会有什么反应呢?

   


 

 更多精彩请登录 www.meihehua.cn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