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今年的四个纪念日
怎样做好今年的四个纪念日
张亦民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系统部署2011年工作时,提到要做好四个纪念日活动,即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建党90周年,“九一八事件”80周年和“皖南事变”70周年。搞纪念日活动不单是开个会或由少数人写几篇文章的问题,而应该动员大家围绕节日,动脑子、想问题,学会纵横联系,多方位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推动社会进步。这里,谨就此谈四点看法:
一、应将四个纪念日串联起来加以思考。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荣而伟大的节日。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很快被袁世凯所篡夺,进而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混战时期。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随之而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应潮流而成立。原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国同盟会,经两次改组成为中国国民党。这样,国共两党成为当时中国的两支主要革命力量,并于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但在北伐战争取得具有决定性胜利的时刻,蒋介石、汪精卫在1927年先后背叛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开始“清党”和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从此,国共分裂而陷入十年内战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1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件”,中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我们平时只讲八年抗战,其实是连续抗战14年,一天也不曾停过,只是从日本的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我国也从局部抗战转为全面抗战。国难当头,国共两党均以民族利益为重,终于在中共和全国人民的一再呼吁下(包括国民党内部如“西安事变”在内)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但又是一个“好景不长”,1941年初就爆发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皖南事变”。国共合作关系在碰碰撞撞中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四个纪念日,特点、性质各不相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一次暴力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党。国共两党的性质和最终奋斗目标虽然不同,但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九一八事件”是民族矛盾问题,国共两党在民族矛盾的问题上存在两条不同路线的斗争。“皖南事变”既有国共两党在民族矛盾问题上两条路线斗争,也有党内右倾路线的影响问题。这四个纪念日,最集中地反映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段最曲折复杂的斗争历史。我们党就是从这四个纪念日的经验教训中走向成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段历史中形成的,特别是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无一不与四个纪念日的历史渊源联系在一起的,串连起来思考问题,就是近、现代史的重要精彩部分。我们应该通过纪念活动,加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学习。
二、要放远眼光,学会从纪念日两头延伸的历史思考。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纪念辛亥革命要做好“三个100年”的研究,即辛亥革命前的100年,这是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相对落后时期。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如“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都是吸纳、借鉴西方而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后的100年,包括中共成立后的90年在内,是中国和世界都发生重大变化的100年,国共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和当今海峡两岸的现状,都属这100年。第三个100年是今后展望问题,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发展很快,进入第三个100年后,世界是个什么世界?人类文明会如何发展?怎样掌握今后人类文明的命运?都是要加以思考的问题。要用世纪的眼光来审视未来,不能光看目前,只顾现在。毛泽东是一位预见性极强的伟人,他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时就指出:“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当然,毛泽东的“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恐怕不单是经济上的贡献了。如果将辛亥革命的“三个100年”换成建党的“三个90年”完全一致,展望未来的90年,恰好是22世纪开始,其任务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中国能否在21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的基础上去迎接22世纪呢。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纪念建党90年时应当思考的任重道远的任务和使命。
三、要正确认识建党90周年中的“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1921-1949)实际是28年,是流血牺牲取得政权的30年;第二个30年(1949-1978)实际是29年,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30年;第三个30年(1978-2011)实际33年,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30年。这三个30年是各具特点、逐步深入、互为作用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前一个为后一个打基础、创条件,后一个是在前一个基础条件上的发展。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犹如在中国土地上建一座“中华大厦”,第一阶段是旧政权夺取土地建筑权;第二阶段是大厦奠基的地下基础工程;第三阶段是开始大厦的地面建筑工程。这三个30年中,哪一个30年都有自己成功之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社会主义大厦工程远没有完。纪念建党90年,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历史上左的右的、正面的反面的、精神的物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契机。须知,中共建党的“三个30年”,有两个30年是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的,正是他生前讲一生做的“两件事”。有一种说法:毛泽东建国有功,社会主义建设有过,文化大革命有罪。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建国后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一次一次的政治运动?它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保持党的纯洁性,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经济建设上采取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与工业化进程关系怎样?计划经济的成果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什么样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前30年的成就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取得的?为什么不能拿市场经济去否定计划经济?同样也不能拿计划经济来否定市场经济?如此等等都需要深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有的人总是拿第三个30年的成就去否定前一个30年的艰苦奋斗奠定的基础与成果,甚至还要否定抗美援朝这样伟大的胜利而蠃得60年和平建设的环境,还说毛泽东“好斗”,不讲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不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割断两个30年的联系,躺在“和平红利”的温床上鼓吹“和平崛起”,正是“断奶就忘娘”。
四、鉴于改革开放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改革开放观,在开展四个纪念日的活动中,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混水摸鱼,贩卖假货。凡社会问题的政治概念,都会因立场观点的不同可以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不讲阶级斗争,不等于没有阶级斗争。我们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我们不信有什么和平、民主、人权的所谓“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不讲阶级分析,就成了结党营私的“朋党”。要警惕有的人借纪念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来贬低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的抬高孙中山先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地位,来贬压毛泽东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有的“精英”公开发表妙论说:“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等等政治强人就缺乏孙中山那种道德光辉。”这里,一是不分性质是非把毛泽东与袁世凯、蒋介石混在一起,二是所谓孙中山的“道德光辉”就是指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把总统宝座让给了袁世凯。今日的含意就是要共产党学习“孙中山那种道德光辉”,把权力交出来,向共产党的执政权挑战。其实,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共产党早在五十年代就完成了(尽管是低水平的),。今年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要意义在于完成孙中山最大的宏愿,实现祖国统一。我们要把纪念重点放在建党90周年上来,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把党建设好。在总结党的经验教训中,有一个正确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尽管早在八十年代对此作过历史决议,但别有用心的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妄图通过否定毛泽东来否定共产党。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也要从路线上分析是非,有的人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归因于“骄傲”的品格上来,这是不能服人的。孔子尚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俞矩。”毛泽东怎么在年轻时谦虚、谨慎,反而在六七十岁以后犯起骄傲的错误呢?毛泽东在历史上受过多次排挤和打击,但事后都证明他是对的。建国后所犯的错误如大跃进,他主动承担了责任,要下面不要层层检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他说“三七开”。我理解,他坚持的就是“文革”的出发点,即“反修防修”的必要性。对此,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谈话和历史决议也不曾否定。特别是随着苏东剧变和国内腐败现象,表明毛泽东有着超人的政治预见。正如王震将军生前所说:毛泽东比我们早看50年。
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发展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现在科技进步迅速,工业发展很快。但科技与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既无法解决人文精神的问题,也无法解决人的方向、道路问题。需要通过纪念活动深入思考,端正思想认识路线,才是纪念节日的意义所在。我们不会忘记百多年来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几千万先烈的功勋,也不会忘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丰富的遗产。
(此文是作者在2011年1月14日应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之邀,
在会刊《之江风雷》编委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