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是害怕“一人一票”,而是害怕没钱做“广告”

火烧 2011-01-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一人一票民主制度下,广告费对选举结果的影响,指出选举本质是市场行为,需大量资金支持,无钱无权者难以发声,最终沦为形式化仪式。

不是害怕“一人一票”,而是害怕没钱做“广告”

  昨天上了两篇6年前的帖子,回应右边朋友发起的有关“一人一票”民主的讨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结果发现旧文居然也能对上“新”景,这颇让我有些意外。六年如一日的在同一个地方转圈,这得需要多大的恒心和耐力啊?所以,右边朋友不知疲倦的转圈精神,还是让老僧很佩服的。当然,原来是思闻、雪琴人等网友转,现在换成了我心朝翔等网友转,虽然是新人唱旧曲,但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有审美疲劳的。昨天看到一同天下网友问:“一人一票,你心虚什么”,我这里可以有一个很明确的回答:对于“一人一票”,我心虚的是没钱做广告。

  这些年来,我一直认为那种几千万、甚至几亿人,一人一票直接选举出领导人的方式只是一种“授权仪式”,与民众需要的实质民主无关。这与古罗马国王登基需要由宗教领袖主持,以象征“君权神授”;中国古代皇帝登基,大概也要经历祭天与祭庙等程序,以昭示新皇“君权天授”、得位正统;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昭显“权力民授”,所以举行一场大型的投票派对,让老百姓集体参与这场仪式,以获取更多的认同感。但认同感也仅仅就是认同感,和真正的民主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最近在琢磨经济方面的东西,就老僧看来,“选举”其实是一门行销学,只不过行销的是一种主张、一种理念,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市场行为。既然是市场行为,那么“广告”这玩也儿就必不可少。高效率的广告是通过媒体对信息进行放大,持久性的广告是通过“口碑”传输信息。这里就不展开谈论讨论经济政治学这个话题了,免得最后跑题。下面接着说“一人一票”的广告费问题。

  信息传播是需要成本的,而在媒体被市场化之后,信息的传播成本则更是高昂。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标王就知道,几秒钟的信息传播时间,是需要上亿的资金去购买的。所以,一个人想让自己的主张、自己的理念被很多人知道,这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知道”尚且需要花费很多信息传播成本,那么要让别人“理解”你的观点,则需要传递更丰富的内容给受众,因此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金钱去向公众解释说明,所以一人一票的选举首先得必须准备充分的广告费,不然哪怕你的主张再好再符合选民的利益,没人知道,还是只能“算逑”,这也是这些年来,美国历次大选,几乎都是谁的竞选经费充足,谁就当选的一个原因。那么,钱从什么地方来?有两个渠道,第一自己有钱;第二是向别人筹款。自己有钱我就不讨论了,那属于资本家自己赤膊上阵,这很少见。单说如何向别人筹款,当然,想让别人给你钱,起码首先得让出资人赞同你的观点吧?所以,要么去找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出资人,要么修正自己的观点去迎合出资人,总之,出资人的观点、出资人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竞选人的主张在出资人面前什么都不是。当然,有些人网友可能会说了,寻求小额捐款,汇聚大众力量,这不正是人民大众展现意志的一个方式吗?好啦,问题又回到了起点——怎么才能让大众知道你的理念并认同你的理念,然后再给你捐款?答案很简单,仍然是“广告”。这些广告你得向媒体购买,媒体本身的观点本身的利益暂且不说,他们不偏不倚的赚钱这总是无可厚非的吧?那么,对于那些无钱、无权、无话语的沉默大多数来说,他们怎样才能在“一人一票”的大选中体现他们的意志呢?无非是选一个比较顺眼顺耳的人,让自己拥有一种参与感,欺骗自己说这就是自己选出来自己意志的代表,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展现自己意志的机会。再说,广告是个厉害的东西,天天看着各种各样的广告,除了广告还是广告,每天又得在老板前装孙子挣生活费,那有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哪个广告是真哪个是假,只能胡乱凭自己的感觉投下那“神圣”的一票——确实神圣,所有仪式都需要强调神圣的,把你捧得高高的,让你接不着地气,与现实脱节,这是忽悠人的一个高招。

  所以,面对一人一票,我比较心虚没有钱打广告。而某些左派网友因为对现实失去耐心,妄图与右边朋友合流推动“普世”大选,然后再通过选票推出自己满意的领导人,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除非背叛或者欺骗出资人,左派立场的人很难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走上权力舞台的。当然,在一些资本控制还比较分散的国家或地区,也可能存在例外,不过应该很少。当然,更重要的是,每个人最需要体现个人意志的领域是自己的现实生活,能在现实生活中对关涉自己利益的公共事务中拥有发言权才是民主的关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