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穷人又逾亿 何时才能脱苦海--2011-1-3东方日报报道和评论一束
中国穷人又逾亿 何时才能脱苦海
——2011-1-3东方日报报道和评论一束
内地食品安全差 七成人吃得惊心
内地问题食品禁之不绝,官方《求是》杂志属下的《小康》杂志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早前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民调,发现近七成人对内地食品「没有安全感」,普遍认为生产者追求利润、道德沦丧是问题食品横行的主因,逾四成半人埋怨政府监管不足。
近几年,内地问题食品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等。前日发布的《二○一○年至二○一一年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指出,近七成人对中国食品「没有安全感」,逾五成二受访者感到「比较不安」,另逾一成五的受访者直言「特别没有安全感」。
油炸食品最不放心
调查列出的蔬菜、水果、植物油、桶装水等二十四类食品中,令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种类,以是膨化类及油炸食品居首,至于曾掀起全国恐慌的乳制品只排第四名。
调查又列出十三种最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注水肉、材料过期变质等,当中则以用病死禽畜肉类最惹人担心。至于使用基因改造材料排在最后一名,原因是八成四人承认对甚么是「基因改造」并不了解。受访者普遍认为,生产企业或个人追求利润、丧失道德,是造成问题食品泛滥的主要原因。此外,四成五人认为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有机产品贵食唔起
多数人担心蔬果残余农药问题,因此改买有机食品,逾四成受访者直言「绿色、有机」等字眼能提高消费者信心。但专家认为,有机食品的价格比正常高出几倍,并非所有人「食得起」,农户有责任做到农药不超标,当局也有责任监管。但由于中国农民有超过二亿人、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低下,造成监管乏力。
民间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有专家直指问题出在当局身上。专家表示,内地近年积极改善监管硬件,设施上不比国际水平落后,没甚么染料或添加剂无法检测。但监管人员的质素,以及一些管理方面的「游戏规则」,令问题食品继续流通,威胁全国十三亿人口的健康。
最不放心的十种食品
1 膨化类及油炸食品
2 熟肉制品
3 酱腌菜
4 乳制品
5 鲜肉
6 罐头
7 急冻食品
8 植物油
9 即食面
10 蔬菜
最担心的五大食品问题
1 用病死禽畜肉类
2 蔬果农药超标
3 添加剂超标(如防腐剂)
4 添加有害物质(如三聚氰胺)
5 用坑渠油、潲水油
本报综合报道
渝「爷爷维权团」 十年挽半亿损失
【本报讯】重庆一群年逾七旬的老人退而不休,成立「爷爷维权团」为消费者维权。他们曾成功要自来水公司退还多收的三十五万元水费,也曾做卧底调查学校饭堂饭菜的质量。过去十年间,他们解决逾千宗消费者投诉、挽回近五千万元损失,上月底因此获选「二○一○年全国十佳老年新闻人物」,名震全国。
「爷爷维权团」由现年八十三岁的皮志贤在○一年成立,原因是过去常见到消费者遭侵权后投诉无门,遂自行成立维权组织,最初只得三名成员,但后来愈来愈多人受感动而加入。目前,维权团有十八名成员,当中包括前律师、前记者等,成员平均年逾七十岁。
卧底调查揭黑饭堂
十年来,「爷爷维权团」多次为消费者追讨损失。去年,重庆垫江县自来水公司提早调高水费,至少多收三十五万元水费,「爷爷维权团」发动七百多名消费者联署,向当局反映,成功令自来水公司退款。他们又曾派「卧底」渗入县内多间学校饭堂,揭发对方以陈米、劣质猪制作学生餐等。
皮志贤称,「爷爷维权团」曾被质疑闹事,也曾受到恐吓。但他们会坚持下去,而且为与时并进,现在还已成立维权网站。
中国穷人又逾亿 何时才能脱苦海
元旦前夕,内地媒体报道,国家贫困标准今年将上调至人均纯收入每年一千五百元人民币,比现有标准提高二成五,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因此将重新突破一亿大关。本来,贫困标准愈高,贫困者受益就愈多,但网上留言一片哗然,原来新的贫困线仍低于印度,凶猛通胀早已吞噬这点涨幅,一亿穷人何时才能跳出苦海?
说来难以置信,一个三口之家,哪怕生活在穷乡僻壤,每年纯收入四千五百元,如何维持基本生活,每月三百多元能买几斤肉?所以,新的贫困线也不过是免于饿死冻死的赤贫标准。悲哀的是,在这个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国家里,竟然还有一亿民众仍生活在温饱难继的条件下,过着既不幸福,又无尊严的日子,这怎么能让公众满意呢?
贫困标准是民众生存状况的晴雨表,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民分享发展的程度。美国二○○九年的贫困标准为个人年收入低于一万一千美元,与中国天差地远,即使GDP较中国低三倍的印度,甚至越南、老挝、蒙古等国,贫困标准也都要高过中国,你说气人不气人?
在贫困人口比例上,美俄日及欧盟等国基本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的水平,但长期以来,中国官方认可的贫困人口不足四千万,所占人口比例不到百分之三。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每天一点二五美元的统计口径,中国新贫困线约为一点一美元,仍低于「赤贫标准」,但实际贫困人口已逾一亿。
滞后国力 颜面无存
按理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穷人愈来愈少才是,岂料伴随大国崛起,一个庞大的赤贫阶层也同时悄然崛起。事实表明,中国贫困状况与国家经济发展严重脱节,政府拥有逾十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却不愿将公共财力花在扶助民生上,公共保障水平低到难以启齿的地步,直到今天,扶贫标准连世银「赤贫线」都不够,甚至低于印度,实在是颜面无存。
更不堪的是,眼下通胀滚滚而来,油盐酱醋柴米茶轮着飙涨,家家都犯愁,人人有苦楚,劳动者靠勤奋工作,无论如何都追不上物价涨幅,遑论贫困阶层如何艰难应对。当局光提高贫困标准又有何用,关键是要开闸放水施援,将温暖送到每位贫困者家里,否则画饼充饥,形象意义大于实际效应。
其实,穷人愈来愈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一餐万金,有人温饱不继」。这年头,中国的GDP愈来愈靠前,奢侈品愈来愈多,汽车堵满街道,城市迅速膨胀,为政者被财富冲昏头脑,热衷于官商勾结,贪污敛财,征地强拆,有几个当官的还在关心贫困一族?而当局不去削弱权贵阶级的既得利益,空喊扶贫又有何用?
电邮尽失 Hotmail用户大灾难
十一年前,计算机界安然度过「千年虫」威胁,但迎来二○一一年之际,各种信息科技产品却接踵传来故障。继全球iPhone闹钟在元旦日大失灵后,微软免费网上电邮服务Hotmail的用家也纷纷在新年第一天投诉,账户内的邮件突遭删除一空,只剩一封「欢迎新用户」邮件,新一年惨成一无所有的「新用户」。
微软「斋」道歉无解释
才刚踏入新一年,一众Hotmail用家却忙着找回盛载着不少昔日回忆的电子邮件。网民Zacgore元旦日在微软官方论坛哭诉:「孩子们所有数据和照片都在户口里,请替我找回来!」另有数以百计用家表示,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检查电邮时,发现户口内的邮件和资料夹全遭删除,部分邮件被移至垃圾箱,收件匣只剩一封「欢迎新用户」邮件。更有网民指,所有电邮、密码和记忆统统消失,感觉就像「半生被抹去」;亦有人担心账户遭盗用。
就此情形,微软发言人布鲁克(Catherine Brooker)则在元旦日发表道歉声明,但称受影响范围有限,正与相关用户合作,却未解释是否系统故障或黑客攻击。实际多少用户受影响亦没有交代。
虽然大量用家称电邮是在除夕突然全部消失,但之前一天已有人遇上同类情况;而目前微软论坛上有关邮件被删的讨论已超过四百七十页,最早在十一月初便已出现。Hotmail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网上电子邮件系统,估计用户高达三亿六千万。
用户3.6亿 fb群组声讨
facebook上出现多个由愤怒Hotmail用家成立的群组声讨微软,有人抱怨「谁偷走了我的电邮」,有人斥微软未提供任何解释或修复故障的承诺,更有人称要告上法庭追讨损失。
本报综合报道
译码器:保护数据小贴士
今次Hotmail电邮消失事件,令人注意到在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盛行后,用户更应为个人数据做两手准备。简单而言,云端运算即透过互联网将数据储存在供货商服务器内,而非用户个人计算机。除了网上电邮外,现时亦开始流行将各式文件档案储存在服务器。MSNBC专栏作家沙利文指云端技术易成黑客攻击目标;又以维基解密为例,称服务商随时有权取消户口,引起法律问题。他称最佳防卫是备份数据到个人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