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有别墅也住不上的农民

火烧 2008-08-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农民表姐虽有别墅却选择县城开店,反映农村生活条件差与空房现象。对比城乡生活差异,揭示农村发展困境与农民创业难题。
    表姐是个农民,但表姐不种田,在县城开了家糕点店,生意还过得去,能赚上两个钱。我在表姐店上玩了一、两天后,就呆不下去了。表姐的店面是租来的,挺高的,有5米左右。那边的店家大都用木板将这个店面一分为二,下面三米做店面,上面的阁楼也就有二米多,干脆就摆上床当卧室,也就省去那昂贵的租房费。下面的店面也有7、8米深,但要分成三个区:柜台区,生产区,厨房带卫生间及上阁楼的楼梯,所以,每个区都觉得非常之拥挤,刚好有可供一个人活动的空间。表姐阁楼上有两张床,还有一个在县城读初中的女儿也住在这里,再一个简易衣柜,及一张桌子和上面堆放的初中教科书、辅导书。我在她那阁楼上住了一个晚上,稍一举手便可摸到天花板,正值炎热的夏季,阁楼上是异常闷热,电风扇是须臾也离不得,可吹出的风也是热的,身下的竹席也是热的,恰似一蒸笼,再加上街上的吵闹声,我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也不知道折腾了多久才睡着了。第二天,一醒来鼻子就尽流清鼻涕,天呀!夏天感冒可是一下不会好的。真不知表姐一家人是怎样在这阁楼上渡过那无数个炎热的夜晚,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钱是赚到些,也是过的也太遭罪了。
    其实,表姐在乡下有一幢漂亮的两层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我在那里很是住了几个晚上,可真是舒服!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宽敞的厨房,宽敞的客厅,层层有主卧室,有客房,有卫生间,洗澡有太阳能热水器。楼房前面有宽敞的院子,可划成几区,这区种种花,种种草;那区养养鸡,养养鸭,搞搞庭院经济。特别是晚上,那可是叫凉快!这样的酷暑,我只是偶尔用一下电风扇,一觉睡到天亮,睡得那个踏实,一个字“爽”!在这里过日子,那才叫做惬意,与表姐县城那拥护不堪的糕点店来说可谓是天壤之别。这样的环境里的楼房对城里人来说,那就是别墅!那可是大款们才能拥有的舒适生活。
    看到这里,有人心里也许会嘀咕,你那表姐是不是脑袋瓜子有问题,放着乡下那么好的别墅不住,偏要挤到县城过那样异常不舒适的生活,要不干脆在县城买房。其实,我表姐做别墅的钱就是她在县城开糕点店赚来的,要是呆在乡下,也许她现在只能住在原来的泥巴屋里,虽然辛辛苦苦赚了两个钱,但在城里买房太昂贵了,一买房就相当于替开发商忙活这些年,弄得不好还会成了负翁。想开点在乡下置幢别墅,手里有房心不慌,就好象树有个根一样,让人心中有踏实感。还有人会问,那你表姐怎么不在做了别墅后再回乡下开家糕点店过过舒适的日子呢?我也在想,是呀,在乡下开个糕点店,又可住在自家的别墅里,美美地过日子,那该多好呀!可是事实是,你只要在农村随便转一下,你就会发现农村人丁不旺呀。没走上几步,你就会发现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从一些房子门前的荒草就可知道主人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有些房子还是泥巴屋,四面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不知道主人是在外面发财了置起了新的家业,还是生死不明,亦或其它?当然更多空房子的主人就像我表姐一样一家人都在外做生意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趟把,当然他们的房子就不见得是别墅了。甚至还有些农民发财后,财大气粗,举家进城,乡下的老房子就空在那里,说是他的发家房,不能卖,这样就凭它年复一年的雨打风吹去。除了随处可见的空房子,在农村与之对应的是难得一见的健康年轻人,大都是些中老人、小孩,还有一些身体有些残缺出不了外的年轻人。有些村庄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常年在外,少的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呆在农村各家守着几亩田能有什么出路?能富起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饿不死。人丁如此不兴,我想乡下开个糕点店也难以糊口,除非她学雷锋,不赚钱只为人民服务,只为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
    在农村,我体会不到中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人太少了!可是一到了城市,我们就都有了一种感觉,人太多,太拥挤了.乘车挤,走路挤,卖买挤,就连看病都挤……那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和车队,一幢紧挨一幢的住宅楼,拥挤的市场、商店……都市的人们天天都生活在你碰我撞之中。有些人天不亮就得忙乱起来,胡乱吃些早点就得赶车,因为住的位置离上班的地方也许坐公交得一个多钟头,要是碰到堵车,那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看我们的首都北京,一环到二环,二环到三环,三环到四环,四环到五环,五环到现在的六环,随便坐公交一走,就得个把小时,相当于农村乡下到县城的路程。你看城市那处处耸立的高楼大厦,动辄七、八层,十多层,几十层,一旦上去了,还真不愿轻易下楼,那里像乡下,也就两三层楼,上下楼太方便了,房子面积还就是大,上上下下动辄就几百平米,还有院子等配套设施,相对而言,城市里的房子就是昂贵的火柴盒,顶多也就是个抽屉。那么多人,那么多车,那么多……空气肯定没有乡下的清新;喝的水也肯定没有乡下的山泉水甜,弄得不好还得面临水荒;还有一个那就是吵呀!连夜晚睡觉时都不能图个安静。最近我从杭州西湖边上坐公交到东汽车站,六点多钟有车,我四点半左右就上了公交,满以为时间绰绰有余,谁知走走停停,竟花了一个多种头,就在我正在担心是否误了车时,却被告知,我要坐的那辆车要到北汽车站去坐,打的也要二、三十分钟,还不见得赶得上,只得由煽客转手,高价坐过路车,搞得是狼狈不堪,心中只能暗生感触:杭州太大了!出行真的太不方便了。
    我常想,要是农村的人大都不出去,不拚命地挤到那城里去,大家在农村好好地干活,种种水稻、麦子……现在油那么贵,猪肉那么贵,大家就好好养养猪牛羊……,种种油菜、花生、玉米、大豆、茶子树……也就不至于人家拿自己的油作物来做生物燃料,就害得我们油价,肉价翻了翻,最终导致物价飞扬。本来人家自己的东西愿拿来做什么关我们什么鸟事,只有自己有造血功能,才不会被人家连累了,才可以反过来我们打个喷嚏人家就得小心。农村真的没有出路,农村真的没有发展?农村要做的事好象还挺多的,首先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就还没有实现:耕田用拖拉机,播种用播种机,插秧苗用插秧机,割稻子用联合收割机,运输用汽车……当然这是一家一户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国家将农民组织起来,在农村实现集体化,逐步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些基础上积累资金,就可建些农产品深加工的工厂,或者因地制宜建些其它各种类型的工厂,大家种田的种田,上班的上班,呼吸着农村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吃着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住着两三层楼几百平米宽敞的别墅,再加上村村有小学,乡乡有高中……我敢肯定:打死他们也不愿意挤到城里去!城市也就不需要无限扩张了,城里人也就不会那么挤了,房子自然也不需要建那么高了,出行也就不会那么拥挤了,车子也少了,噪音也没了……城乡也就没啥差距了,这样城乡居民皆大欢喜,大家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惬意地生活!盛世呀!
    放着这样美的事情不做,国家偏要逼着农民去城里打工,真不知道是什么居心?并且这种逼的势头还愈演愈烈。
 
 
             
 
             
    看看吧!大家都挤到城市里去,学生的数量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城市里随便一个班都有7、80人,甚至有的所谓名师执教的班上竟达到120多人,逼得老师都用上了扩音器,这也许是与时俱进的一大景观吧。
 
                 
 
    大家看看,教室是挤得连门都关不了,下课时,许多学生从桌子或椅子上爬出教室,大家注意是“爬”出教室的,走是走不出来的。本来一个班正常的也就顶多四十人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应该呆四十人的教室却挤进了八、九十人,翻了个番,甚至几番。我想冬天门窗一关,里面的氧气够不够都成问题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教室的宽敞,有的一个教室才几个人,人数是个位数,学生都快没了,教师的配备自然就跟不上了,只能维持上一下语文,数学这两门所谓的主课了,学校也只有坐等着关门大吉了(农村只有乡镇中心小学才能正常运作下去)。这不,县城的学校是隔三差五就要招聘教师,搞得乡下的老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挤破了头也要进县城,把当官的又笑死了——又可以大捞一把了,进不了城的也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这样一来,有些本来还会呆在乡下的农民一看,家里的学校都成这样了,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还是想办法让孩子挤到城里去读书吧。小孩去了大人也就不得不跟着去,乡下的人就更少了,农民就更会想方设法出去,恶性循环呀!这样下去,新农村建设只能是海市蜃楼!
    记得有一次,我去村里碾米场去碾米,一位老翁排在我前几位。我这里碾米都是按一袋一袋收钱的,所以大家都会尽量装满些,这样一蛇皮袋也就有八、九十斤谷,碾出来的米就有六十多斤。当米从碾米机里出来流到地上的盆里时,你就得用簸箕将米铲起装进自己的蛇皮袋里。只见这位老翁颤颤悠悠一只手端住盛了米的簸箕,一只手还要牵住蛇皮袋,毕竟上了年纪了,手脚不灵便了,协调不了,没倒几下,地上就漏了不少的米。,可是周围不少人可能见惯不怪,竟没有几个人伸出手来,我想毕竟单干了——各顾各了。我上前伸出手帮他牵住袋子,他便两只手端簸箕,轻松多了。一袋米装好了以后,他将袋子绑好,然后又是颤悠悠想将它提起来放到门前的板车上,可是他那干枯的胳膊根本就没有多在的力气,他那不是提,确切地说他是在拖,我一把拽过袋子,将袋子放在他的板车上,顺带把他的糠也提上了板车。他边拉起板车,边转过脸来向我表示感谢,也许是那几下动作把他累坏了,那声谢谢的话语是那么的含糊不清,怎么听怎么带着哭腔,脸上的笑容也是强行挤出来的,这那里是在表示感谢,不知道还以为他在哭呢?看着他拉板车蹒跚的脚步——那也是在拖着走,我才发现他的年纪奔八十了,我想他的儿女们肯定都出去了,老伴可能也不在世了,他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呆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己:碾米、劈柴、煮饭、洗衣服……也许他那时死了都没有人知道。我想帮他把板车拉回家去,可是转念一想,帮得了他这次,帮不了他下次,再者也快轮到我碾米了。
    中国的最大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中国的农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中国才迎来了真正的盛世。可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个空巢农村,萧条的农村,中国到处都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农民,农民有别墅也住不上,八十岁了还要自己去碾米……如果说这也是盛世,那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让人切身理解了什么叫做自吹自擂、厚颜无耻、恬不知耻!其实中国与盛世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