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刘植荣:提高全民福利会养懒汉吗?

火烧 2010-12-18 00:00:00 时代观察 1030
文章探讨提高全民福利是否会养懒汉,指出中国社会福利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强调百姓应享有基本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反对以国情为由拒绝福利改革。

《新金融观察》2010年12月13日第08版
提高全民福利会养懒汉吗?
作者:刘植荣

  有些言论越来越离谱,继国家统计局称“2009年中国城市房价涨幅1.5%”后,国家发改委某专家信誓旦旦地说“中国物价涨40年也赶不上美国”,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位副部长又提出了“提高全民福利会养懒汉”。

  现在,中国很多人还没真正享受到福利或享受为数不多的福利,“提高全民福利会养懒汉”的说辞着实让人感到是杞人忧天。还没吃饱呢,就怕撑着。“高薪可以养廉”,百姓提高福利会养懒汉,这种逻辑似乎无法让民众接受。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或物质及货币形式的帮助。中国社会福利开支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2009年,中国的教育、医疗卫生、抚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保障性住房支出等福利性开支仅占GDP的4.9%,而经合组织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平均占GDP的27.4%。

  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成了被社会福利制度淡忘的角落。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农民收入的40%来自政府补贴,农民和市民生活水准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在法国,农民种1公顷农田每年政府给补贴约合人民币4000元,养1头牛每年政府给补贴约合人民币3000元。

  笔者今年夏天回沧州农村老家,一位张姓邻居因无力支付医疗费无奈地走了。张大哥60来岁,生前像小伙子一样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发病后住院抢救过来,他执意要出院,因为他知道自己负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结果回家几个小时后就永别了这个世界,临走也不知道福利是个啥样子。

  一些专家、教授常常拿着两张牌充当吹鼓手。给公务员涨薪,他们就说是与国际接轨,还提出个“高薪养廉”的逻辑;当百姓要求得到点福利时,他们就拿出“国情”这个挡箭牌,说什么中国经济虽然成了世界老二,但人口多,还很穷。中国很穷,为什么把房价、油价、食品价格炒得比发达国家还高?要知道,世界最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早就做到了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百姓拿着“贫民证”就可享受免费医疗。

  这是世界公认的信条:儿童不应当因父母收入低而忍受饥饿;学生不应当因家庭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穷人不应当因没钱看病而死去;老年人应该有恰当的收入安度余生;人人都应当有舒适的房子住。中国百姓不要求不靠谱的高福利,只要求得到体面生活的基本福利:看病不难,教育不贵,所有老人能领到一笔养老金。

  巴尔扎克写道:“预算不是一个钱柜,而是一个洒水器:它抽上来又洒出去的水越多,国家就越繁荣。”这就是社会福利的本质,它不是消耗财富,而是创造财富;不是浪费,而是节约。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也就是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只能解决人的吃、喝、住、行、医等生理需求,但人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那就是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任何民族都视劳动为美德,谁也不愿意被别人说成懒汉,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尊重,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社会福利能让人们解除对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忧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劳动创造中,福利不但不会降低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人们怀着舒畅的心情幸福地劳动肯定要比怀着忧虑的心情惊恐地劳动效率高。所以,福利与懒惰没有必然联系,不能用动物的思维来推断人的需求。

  人是有觉悟、有自尊、有追求的,“提高全民福利会养懒汉”之说是对人性的污蔑。

  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所有国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繁荣。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机会不均等,社会财富在第一次分配时很难做到公平,这就需要社会福利对穷人进行转移支付,弥合第一次分配造成的贫富差距。

  贫穷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是犯罪的酵母,是社会管理者的耻辱。社会上只要有一个穷人,就不是繁荣社会,就不是和谐社会。

  提高全民福利不会让人变懒,而是让人像人一样地活着,愉快地进行劳动创造。福利不是慈善,而是公正,是促进公民体面生活、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最有效的制度保障。

《新金融观察》2010年12月6日第08版
今天,你的生活体面吗?

作者:刘植荣

    “体面是什么?体面不是光鲜,不是富贵,不是虚荣,不是单纯用物质可以堆砌的。体面是一种感觉,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我相信,谁都不会厌恶体面,只要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就想体面地吃饭、体面地睡觉、体面地思考、体面地行走。” 

    公民,不管你是白领还是蓝领,不管你是城里人还是农民工,我想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你的生活体面吗?

  你有房子,但每月要还数千元的房贷;你有车子,可你为停车位和高油价犯愁;你有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可物价飞涨让你日渐拮据。

  这些年来,百姓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事实;但百姓不但没感到生活好起来,反而感到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总是不宽裕,这也是事实。

  宽裕程度不在于你挣多少钱,而在于你花多少钱。你每月挣1000元,支出999元,那你就是宽裕的;你每月挣10000元,支出10001元,那你也显拮据。深圳居民到香港购物就是物价飞涨的证据,就是通货膨胀的信号。

  体面生活是个模糊概念,不同时代人们对“体面”的理解也不一样。我的理解是,体面生活就是能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享受生活乐趣,解除对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忧虑。

  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我想,让百姓享有马克思所说的“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就是最基本的体面生活。

  我小的时候,收音机、手表、缝纫机就算家庭“大件”了,那就算体面生活了,因为那时还没有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和电脑。现在人们拥有收音机、手表、缝纫机能说就是体面生活吗?所以说,“体面”的概念是与时俱进的,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成果就不能说是体面生活。譬如,现在电脑应该是家庭生活必需品,因为可以通过它与外部交流,获取信息,如果一个家庭买不起电脑那就不能说是体面生活。

  体面生活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享受生活乐趣。生活绝不仅仅是挣钱吃饭,它还有其他乐趣,如休闲乐趣,文化乐趣,艺术乐趣,旅游乐趣等。我在非洲工作时,当地人对中国人几乎没有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工作很是不解,认为中国人简直就是人肉机器,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他们经常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工作挣钱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吗?

  不为生、老、病、住、行等各种人生必须经历的事件和各种偶发事件而忧虑,这是体面生活的第三层含义。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家二战后不久就建立起全民毫无差别的免费医疗和教育制度,解除了公民对教育和生病的担忧,只要你努力,就有学上,不管你什么时候生病、生什么病,都能得到医疗照顾。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了世界老二,但如果医疗、教育很昂贵,不把所有国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内,就无法向公民交代,要知道,连非洲一些国家的教育和医疗都是免费的。

  由此可见,体面生活不是取决于个人,而是取决于经济体,取决于社会福利制度。

  我们每年GDP增长9%、10%,可百姓却没感到自己的生活有这么大的改善,百姓不仅要问:增长的GDP都跑哪里去了?

  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GDP,而是公民的钱袋子,要看GDP是跑到少数人那里去了,还是跑到公民的腰包里去了、用在了国内消费。

  我们现在搞的是外向型经济,也就是用中国工人的血汗养活着外国人。在美国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要比在中国国内买还便宜,好多人不理解,怎么把商品不远万里运到美国反而便宜了?这就是我们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作祟,中国用财政补贴美国人消费。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换回来一堆美元,因为美元在国内不流通,就印几堆人民币投放社会,造成人民币对中国人民贬值,对美国人民升值,中国物价上涨,美国物价下降,中国人民在艰辛工作,美国人民却在偷着乐。

  当然,生活不仅仅是为了钱,也不仅仅是为了房子和车子。生活是艺术,是乐趣,是享受。虽然人们对享受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必须让公民各得其所。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都是基本人权。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见,公民的体面来自公平,一个社会再富裕,如果收入分配不公,少数人体面了,多数人则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财富分配失衡了的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社会是个共生体,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穷人,那它也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在欧美国家,人们对开豪车招摇过市是嗤之以鼻的,人们追求的是平等,不但是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也是经济权利上的平等。正因为如此,欧美国家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超过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美国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时,发现这位部长的邻居竟是水管工和超市营业员,他们住一样的别墅,上下班互相亲热地打招呼,这让小崔感慨不已。我想,美国水管工和超市营业员过的就是体面生活。

穷人优先是基本准则
看看外国的社会福利
作者:刘植荣
刘植荣:看看外国的社会福利

   人民网转发本文)近日,“提高福利会养懒汉”的话题,在国内引起了激烈争论。有人说,我们“还没吃饱呢,就怕撑着?”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 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2008年,美国共有4900万人享受到了医疗救助,联邦政府支出部分为2040亿美元。由于经济危机,美国不少家庭收入降低,享受医疗救助的人数剧增。2009年,美国有9个州享受医疗救助的人数达到州总人口的9%。

  2010年3月23日,奥巴马总统签署法案,将医疗救助的标准降低到贫困线的133%(2009年,美国多数州贫困线为:一口之家年收入10830美元,两口之家年收入14570美元,三口之家年收入18310美元),这样,将有更多的人纳入医疗救助体系。

  美国医疗制度的着眼点是,对任何危及生命的疾病,不管有钱没钱,先看病,后买单。你有钱,那你就自己掏腰包或由保险公司支付;你是穷人,就由政府买单,连住院的伙食费都由政府出。

  三、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

  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笔者有个朋友在英国生孩子,从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镑,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出院时,政府还给买好了婴儿车。

  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笔者采访过一名在英国的难民,他在英国享受很舒适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积约80平方米(与另一人合住),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灶、电视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想要什么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说一下,也会免费获得,床单、毛毯定期免费换洗。英国政府每周给他发生活费,第一周是90多英镑(1英镑约合10.5人民币元),从第二周起,每周35英镑。他照样享受与英国国民同等标准的免费医疗,他不会英语,看病时由政府出钱为他聘请翻译。

  四、德国:买“伟哥”也报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

  德国人一生下来就享受抚育金,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为每月184欧元,第三个孩子为每月190欧元,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215欧元,这笔钱一直领到25周岁或有了固定收入为止。

  对困难家庭来说,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购买价值超出30.68欧元的日用品由社会福利局支付账单。

  德国《图片报》的一个记者走访了一个拿救济金的家庭,男主人30岁,妻子23岁,他们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个家庭几乎所有用品,从拖鞋、衬衣、小孩床,到洗衣机、电视机、炉灶都是由社会福利局付款购买的。除此之外,他们每月还能领到350欧元的房租补贴、385欧元的生活费。

  德国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会救济生活,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还要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弗先生由于靠服用性刺激药物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政府还必须为他每年支付购买“伟哥”的4900欧元费用。

  五、加拿大: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

  在加拿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单身可每月领取500-700加元(1加元约合6.6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以一直领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岁以上的公民不管过去工作与否或工作时间长短,均可申请联邦养老金。

  对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廉租金住房,保证人人有房住。租金不是按照房子大小收取,而是按照工资收入收取,基本上用25%-30%的工资就能住上宽大舒适的房子。

  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不满18岁的孩子每月可领取100加元到200多加元的牛奶金。加拿大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12—13年),学费是分文不收的,大学教育有的社区学院也是免费的,学前教育虽然不是免费,但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根据家庭收入情况,由政府部分或全部支付教育费。

  六、瑞典:丈夫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8.2%

  瑞典1847年通过了《济贫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瑞典把福利当作公民的基本人权作出法律上的承诺,当公民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不能实现或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险法院或高等公共保险法院申诉。

  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着休9个月的全薪“产假”。在孩子年满16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岁以后,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读大学则领取教育津贴,这样,大学也和免费差不多。

  在瑞典看病个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挂号费,其他一切费用都由政府买单。

  瑞典的失业保险分两部分,即基本失业保险和自愿失业保险。所有20岁以上的失业者,可领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业保险金。

  除此之外,自愿失业保险职工参加全国36个失业基金,如果失业,在头200天里,可以领取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的80%,第201天到300天(有未满18岁的孩子为450天)期间减为70%,超过这个期限则由工作发展保险支付。

  2006年,全国有90%的工人加入了失业基金,553000人受到了失业基金的资助,平均每人得到54069瑞典克朗。失业基金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会员费只占基金的9.4%。

  七、挪威:带全薪休病假,社会福利占GDP的33.2%

  挪威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所有公民都享受毫无差别的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病假期间的工资与正常工资分文不差。

  产妇有42周的全薪产假,生产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产假。产妇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产假”。挪威实行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所有等级的全民免费教育,不满2周岁的婴儿如果不去托儿所,可以获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约合1.1元人民币)的现金补贴。

  八、丹麦: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7.9%

  丹麦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丹麦居住的人,不分国籍,只要在丹麦的领土上,就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

  丹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住院分文不花,连住院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病房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病人住院空手进去即可。

  丹麦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学生就近选择学校,如果选择私立学校,则政府按公立教育标准报销一部分学费。

  孩子从生下来到18岁的牛奶费也由政府支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前教育也由政府买单,学生每月还可以拿到生活补贴。

  失业人员在失业后的4年里,可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工资90%的失业金。如果4年内还找不到工作,则领取每月约合14000人民币元的失业救济金。

  九、澳大利亚:低收入者购药2.6澳元封顶,社会福利占GDP的22.5%

  当今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是1910年建立起来的,覆盖所有国民。

  澳大利亚对所有国民免费医疗,如果自己到药房买药,家庭收入低于24000澳元(1澳元约合6.6元人民币)的公民只需要支付药房2.6澳元,余款不管多少,均由政府买单。孕妇分娩时,可获得950澳元的分娩津贴,以帮助为新生儿添置用品。

  如果在工作年龄内失业,每年可获取1.5万澳元的失业救济金。女性公民从60岁、男性公民从65岁开始,不管过去的工作经历如何,如果个人收入或资产低于一定标准,都可领取政府养老金。

  澳大利亚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学生在18岁前还可享受学习补贴。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的无息贷款。

  十、日本:医院不得盈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18.6%

  日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通过了几个社会福利法案,基本上采用欧洲模式。

  日本的医疗保健系统覆盖所有国民,日本的所有医院必须是非赢利性质的。每个公民必须享有一种医疗保险,保险费的多少根据个人或家庭收入情况而定。 

  按照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69岁以下的人自我负担的医疗费占所需医疗费的30%,70到74岁的人负担20%,75岁以上的人负担10%。

  为了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日本对40岁以上的公民实行完全免费的预防诊断、检查和保健治疗。

  日本县市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住房,如果申请福利房的人多,为体现公平,则用抽签的方式分配。房租根据收入定,收入高,房租就高些,收入低房租就低些甚至全免。政府福利房的房租每两年调整一次,根据收入变化情况决定房租是上调还是下调。

  日本的幼儿园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人民币)的婴儿在托儿所的费用全免,每个18岁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地方政府向不满9岁的儿童发放育儿津贴。

  十一、非洲:不少国家实现了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

  非洲不少国家实现了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肯尼亚等国还为所有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免费住宿。

  南非政府规定,所有公立医院无偿为穷人、老人、孤儿、残弱人员提供免费医疗,由卫生部统一结算费用。

  埃及对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免费医疗,无业人员可到公立医院免费就诊,农村每三四个村庄设有一个医疗中心,农民在医疗中心免费看病。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之一,但他们早就做到了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连教材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学生读大学,食宿都由政府“垫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半后开始在10年内还清政府“垫资”(4年约合8000元人民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国家不向学生索要这笔费用。

  埃塞俄比亚还对穷人实行免费医疗,拿着“贫民证”就可以在村镇诊所享受免费医疗。

  喀麦隆从小学到大学也一路免费,在大学阶段只收取每年50000中非法郎的注册费(约合750元人民币)。

  十二、拉美:社会福利覆盖所有穷人

  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使社会福利覆盖所有穷人。拉美国家的福利由三部分构成:工人和雇主共同支付的社会保险,政府负担的穷人社会救助,劳动保护法规规定的福利。

  拉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是:有条件的货币转移支付,对需要救助的家庭直接给予现金;定位家庭户,在物价上涨期为使公民的生活水准不下降,对所有家庭户给予补贴;对极度贫穷的人给予一揽子全方位救济。

    社会福利是给最需要的人的,也就是给穷人的,其目的是弥补第一次收入分配的差距,让所有国民生活得有尊严,增进社会和谐。(本文发《羊城晚报》2010年12月13日BO5版,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