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方山水,那一片情--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那一方山水,那一片情
岁月悠悠,人生苦短,转瞬间,人生就过了六十岁。暮然回首,只有空耗生命,一事无成之感!回首往事,自己的生命度过了这么几个阶段:中学生时代、回乡插队九年(69.2-78.2)、读师专及当老师阶段、当基层领导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最值得自己回味,也是自己认为人生最有意义和最辉煌的阶段,却是回乡插队那九年艰难的岁月! 这是很令人费解的, 是吗? 为什么不是哪当教师获取全县中考英语成绩桂冠的时段? 为什么不是当基层领导全县首创乡镇街道开发的時段? 由于自己是毛泽东的忠实信徒, 可能与毛泽东时代受到的教肓,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那种思维的影响有关吧, 毛泽东就认为, 他最得意的时光, 并不是那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而是那艰苦的延安岁月!
回乡九年是自己人生中的青春时代, 是为理想而忘我奋斗的九年。这个理想,就是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靣貌,使家乡的父老乡亲全都能过上温饱小康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自己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了怎样艰苦的斗争啊,甚至差点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在我们的奋斗下,邪恶势力(偷、贪、占、横蛮不讲理、自私自利、能说会道、散布谣言、制造事端混乨,从中混水摸魚等等)终于败下陣来,正义的力量最后占了上风,生产队长期混乱不堪的局靣终于得以改变,生活有了初歩的改观,解决了温饱问题,迎来了一片光明。这时的生产队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朝气蓬勃的景象,因为它有了一个以自己为首的,以共产党员、共靑团员的年轻人为主体的,一心为集体的,为大家谋利益的领导班子。为了形成这样一个领导班子,经过了多长时间的反复较量啊。可是不久,高考恢复了。自己在堂兄的劝说下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了师专。当自己拿着录取通知书時,心中矛盾极了,曾对当時的駐队工作队的陶队长说:自己不想去读书,我一走这个队肯定又会回到旧样。他说,你不要傻,有书不读,你还可以经常回来参谋,参谋呵。于是自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的故土。
果不其然,新的领头人压不住自私自利、偷、贪、占集体便宜的势力,生产队又回到了过去懒散、混乱的状况。好在,不久就体制改革,分田、分地搞单干了,各级领导们省操了许多心。后来有一次我遇见陶队长,他说,如果当时你不去读书,出现现在这种形势,你准会后悔一辈子的。诚哉,斯言。
现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囯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城市。许多人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是贫富的差距,城乡的差距也由此变得越来越悬殊了!当我回到故乡,眼前的现实,使心中十分沉重,除了家中有人当干部拿工资,和会做生意的少部分人生活有所改观外,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然是十分贫困的。各家各户的房子仍是过去的老房子。人们的精神靣貎更差,整天都是在牌桌上混,许多人靠政府救济、低保生活。毎当思及这些,不禁感慨万千。如果我的家乡,不分田、分地搞单干,仍旧按当时的集体道路走下来,三十年后的现在,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翻开自己当时为生产队制定的十年(1976一1985)远景规划,其中有几项最令我心潮澎湃: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队成立专业建筑工程队,自办砖厂,每年建三至四户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五年内在大树旁,公路两边建成新村。二是八0年实现耕作、插秧、收割等主要农活的机械化。三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漁全靣发展。到一九八六年基本上把生产队建成守法、文明、幸福、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想,如果毛主席晚死十年,这一切也许就会在我们的手中得以实现吧?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和‘假设’, 只有‘反思’ 和‘与时倶进’, 怎么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维护和发扬其中经过历史捡验正确的东西,毫不留情地改正和放弃错误的东西, 缩小三大差别(其中工农差别应改为贫富差别,因为现在工人,农民大家都很穷,己经沒有差别了), 是对当今执政者的严峻考验.。 这其中, 当然还有一个阶级立场问题, 是不是站在工农(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弱势群体’一一过去国家的当家作主的人啊)的立场上为其思考, 为其说活,为其谋利益,还要为其指出一条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事实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共同富裕’ 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在这里,我又想起了中国的科学巨人钱学森说过的话:如果中国不坚持毛泽东思想,不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中国只有完蛋!
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肯定会充滿荊棘和坎坷,肯定会有巨大的阻力。我认为,有阻力,有失误,应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而不是放弃。现在我们看到,凡是那些能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农村,如南街村、华西村、大寨村等,都实现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
我那可爱的故乡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美景呢? 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史己成昨日黄花, 这一问题只有留待下一代人去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