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灯戏《十谢共产党》,怎让人不怀念毛主席
|
今天早晨,看重庆卫视《天天红歌会》走进遵义特别节目,第一次听到了由遵义老百姓自发创作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质朴的语言,朴素的感情,优美的旋律,听来让人感动,发人深思,与《十送红军》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早已被接二连三的暴利强拆、野蛮执法、贪赃枉法等恶性或出格事件毁的惨不忍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能有百姓带着如此朴素的感情创作出如此“煽情”的歌曲,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依然存活在中华大地,中国有希望。
十谢共产党,谢共产党帮助百姓翻身、吃饭、穿衣、住房、走路、照明、上学、看病、致富、养老,个个紧扣民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体现着孔庆东教授所说的“共产党的侠义精神”,体现着毛主席所一贯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可以说,共产党如果不做这些事情,不愿再为人民服务了,就违背了“侠义精神”,那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那就要走下坡路,就会走向人民的反面,人民就要做李自成,苏共亡党亡国就是前车之鉴。
听完《十谢共产党》,让人不能不想毛主席!除重庆等个别地方外,身处中华大地的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早已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为什么会到了如此糟糕了地步?就是因为在全民疯狂追求金钱的大潮下我们政府官员的思想也跟着下海了,老百姓民生问题做的不好,百姓心中有股气,怎么可能“谢”你呢?
作为执政党,不能把指望老百姓“送”、“爱”、“谢”你作为执政目标,但当老百姓不“送”、“爱”、“谢”你甚至“恨”你的时候,你就得想想了,你是怎么得罪了百姓,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不该丢的东西。很显然,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给弄丢了,丢了不要紧,谁能不犯错误,我们党在历史上不也犯过比这严重得多的错误吗?那又能怎么样,把不该丢的东西捡起来,重新武装自己,“东”山再起,不同样是一个伟大的“侠客”吗?!
附:人民日报:《十谢共产党》走红折射了什么? |
|
2011年02月09日 07:09:25 资料图片:2月6日,69岁的田家沟村民伍远程在表演花灯戏“十谢共产党”。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原创与表演者都是这个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地地道道的农民。受益于国家的惠农强农政策,近年来,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上学、就医、养老全不用操心,破旧的房子变成漂亮的小楼,狭窄的烂泥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村民间的偶聚闲聊触动了大家心中埋藏已久的感恩之情,“十谢共产党”便从肺腑间涌出。新华社记者 黄勇 摄 《十谢共产党》歌词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 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 四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 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 六谢共产党,照明把你想,以前照的桐油灯,现在电灯亮堂堂; 七谢共产党,上学把你想,以前一堆大老粗,现在两基一扫光; 八谢共产党,看病把你想,以前有病无钱医,现在医药能报账; 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上税,现在免税还补偿; 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政府养,党的恩情永不忘,誓把忠心献给党,紧紧跟着党中央,幸福日子万年长! 兔年新春,贵州省龙凤村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火遍乡村。 “十谢歌”感谢啥?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翻身、吃饭、穿衣、住房、走路、照明、上学、看病、致富、养老,龙凤村农民从十个方面歌唱幸福新生活、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歌为心声。“十谢歌”,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忙生产、忙“充电”,一扫旧农村“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大酒、打麻将,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农村春节的新气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的新追求,看到了中华大地的无限生机和希望。 “包产到户”,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进城务工,把富余劳动力从垄沟里“解放出来”;取消农业税,让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推行新农合,解决广大农民后顾之忧;实行城乡“同票同权”,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制度化保障……“十谢歌”所折射的,是农民兄弟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亿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升。一个个质的飞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民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展现了中国农民做“主人”的自豪。 农民的“十谢歌”,几多期待,几多憧憬!今年春节,与“十谢歌”同时走红的,还有农民工兄弟所唱的《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唱出了两亿农民工的心声,也唱出了社会的关切。关心农民的喜怒哀乐,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农民的物质生活,还要关心他们心灵的快乐和自由;不仅要关注农民这个整体,还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幸福和尊严;不仅要关切中国农民的“当下”,还要关切中国农民的未来,让亿万农民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1919年,李大钊曾发表题为《青年与农村》的文章。他写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 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奋力“打拼”,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梦想,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中国还有八亿多农民,“三农”问题依然是“天大的问题”。农民的喜气、志气,是中国最大的福气。能否让农民高兴、让农民幸福、让农民满意,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水平、执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凤村农民的“十谢歌”,是感恩和感动,更是勉励和激励。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