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把握“社会主义应该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坚持市场经济”问题的关键

火烧 2011-05-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应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重点分析哪种经济形式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幸福,强调社会主义核心目标是促进生产力与实现社会公平。

当前围绕“社会主义应该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应该坚持市场经济”的问题争论很是激烈。“计划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坚持者们各据其词,纷纷列举己之正确和彼之错误之的种种“理论、实践之理由”彼此驳斥对方之“言论”,可谓“公有公的说道,婆有婆的言语”, 还真让人真有些眼花缭乱是非曲直有些难以分辨。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我认为,我们要搞清楚“社会主义应该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坚持市场经济”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认清两个问题,即计划经济和市场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和市场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

其中,第一个问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最为关键的。因为一种经济形式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是否合理最关键在于看它是否更能存进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根本的就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也是最终解决第二个问题即“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的前提。在一个高度贫穷的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在一个高度贫穷的社会中妄谈实现真正的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只能是天才的幻想。哪一种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能存进生产力的发展它就是合理的,我们就应该坚决的坚持;反之,就应该坚决地抛弃。

第二个问题“计划经济和市场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根本的落脚点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没有广大人民的幸福,只是少数个别人的幸福,只能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同时,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又是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和强大动力的重要因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是我们认清“社会主义应该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应该坚持市场经济”问题的关键。认识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把握了问题的关键。

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和市场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和市场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呢?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哪个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问题。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须要解决一个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即做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生产力的状况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物质基础的社会生产力不可能是任何发展水平和层次的 生产力即使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曾大量存在过的那些一定层次水平的生产力,作为一个社会物质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只能是作为这种社会发展标志的层次的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生产力亦是如此,我们不能把那些尽管社会中还存在着的个体手工、机械半机械化甚至部分落后的机械化生产等层次生产力统统地也都归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当中去。作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只能是那些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层次的生产力。

我们就比较一下,面对社会主义这种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生产,计划经济形式和市场经济形式哪个更有利于社会生产的顺利实现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市场经济,经济活动的决策者是市场上的各个彼此独立的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这些市场主体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自身条件和市场状况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

计划经济,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者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各个企业和经济活动单位在政府的指令指导性计划指挥下并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生产中,整个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实现和不断发展,即“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

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需要经济活动决策者决策科学。经济活动的正确决策,依赖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有着详细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有了这样的详细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才能有正确决策。做到这一点,需要经济活动的决策者掌握整个社会生产的正确详实信息。市场经济形式中,由于市场和市场主体的主客观原因的限制经济活动决策者无法甚至有部分不想掌握整个社会生产的正确详实信息,主体决策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计划经济中,作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则既可以集中大量技术人力资源又可以凭借其特殊地位掌握各种信息通道,完全克服了市场经济中那种市场和市场主体的那些主客观条件限制,因而掌握整个社会生产的正确详实信息并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

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需要经济资源在社会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的合理分配和调整。市场经济形式中,各个市场主体彼此相互独立,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是只能掌控自己而不能掌控别人。社会经济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的配置通过市场调节的形式来实现的——通过市场上各种商品服务价格利润率的变化来影响经营者的决定——进而调整社会经济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的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利益、技术等主观和客观条件限制及市场资源流动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的障碍,经济资源的流动和分配受到很大制约。计划经济中,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可以掌控整个社会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调整经济资源分配和转移实现在社会经济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合理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调整。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是困难的、偶然的;在计划经济中,实现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是完全可能的。“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只有在计划经济形式中才能更好的实现。

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生产中,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之间协调才能实现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实现和不断发展,即“经济活动环节协调化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生产、流通转让、消费的转移——基本上都是通过市场借助货币以商品交换形式来实现。由于货币充当流通媒介,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解决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切商品流通必须借助货币才能实现,不仅使流通增加了中介环节,而且使流通受到限制。一方面,商品持有者如果得不到相应数量的货币将不会出售自己的商品;另一方面,如果不付出相应数量的货币,需求者也将不能得到它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之间无法协调运行。计划经济中,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生产、流通转让、消费的转移——主要通过计划调节以产品转移的形式实现。这就消除了市场经济中由货币充当流通媒介而造成的障碍,确保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的协调运行。

“经济活动环节协调化要求”也只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

显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

当然,也会有不少的人认为: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势必造成企业经营缺乏活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同于我们原来的高度集权行政计划管理模式下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理解基础上的一种错误观点。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认识,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之误区。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解为就是原来的传统的计划模式是非常错误的。不打破对传统计划经济认识的误区,把计划经济只是理解为原来的那种“计划经济”,就不可能形成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正确认识。不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科学系统体系的“系统工程”,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优越性。我这里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绝不是原来的那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概念,而是全新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念。关于我的全新社会主义经济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我的别的会有全面说明,在这里不做论述。在计划经济形式下,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采取相应的机制来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保持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和发展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与提高。

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对于多数人来说应该是很清楚的。

市场经济只能导致贫富分化和少数人富裕,不可能实现多数人共同富裕,也不会带来真正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只有在计划经济形式中才能得到实现。

鉴于以上,我想,“社会主义应该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应该坚持市场经济”的问题应该是很清楚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