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如何理解人亡政息1

火烧 2007-11-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人亡政息现象,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变革与阶级演变,指出农民向工人转化趋势,揭示政策执行与阶级基础的关系。
 
 
尽管很多人自称是唯物主义者,但并没有读懂《共产党宣言》和马列主义一系列的著作,本人献丑,来作作解示。
为什么什么会出现“人亡政息”,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想这些问题。理想和现实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每个人都上过小学、中学、有的上过高中、大学。我们总是在理论中去理论,而不去想一想发生这些变化的社会现实基础。有很多话,我可以讲白了,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听,他们只是见到了社会现象,而不去查找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人亡政息叫和平演变也好,叫修正主义也好,总之执行政策的要靠人,共产党人执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政策。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有对历史的发展这些的表述:历史的周期性地重复着革命震荡是否强大到足以摧**现存的一切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仅反对旧社会的某种个别方面,而且反抗旧的“生产方式”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末,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证明,尽管这种变革的思想已经表达过千百次,但这一点对于实际意义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马恩选集》第一集、44页)
毛泽东同志建国的时候是56岁,毛泽东同志去世的时候是1976年9月9日。建国的时候,中国是一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也就是以农业为主要人口的国家。毛泽东同志逝世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当然工业已经有了和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是不是建立起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就可以消除掉农民身上的小农意识呢?这两天,我家在搞装修,有两个南方的农民工,为了论证我的问题,我和这两个人进行了对话。我问其中一个年纪和我一样大的1972年出生,究竟是人民公社好还是分田单干好?他不加思索的回答,分田单干好!分田单干有积极性!
这就不能不引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的论述: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阶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签于他们行将转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离开原来的立场,而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马恩选集》第一集、262页)
中国现在还有8亿农民,其中很多农民都进城打工,为什么进城打工,道理很简单,如果光种第人一亩多的土地,收入一年也就400多元,这还是给了补贴,取消了人头税之后的纯收入。如果进城打工,每月就是干饭店服务员收入也在600元人民币。只要一对比,谁还会守着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修理那东东呢?从这些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来讲,这可以读出,农民这个阶级渐渐有消失的的趋势,由农民变为工人和城市各类劳动者的趋势。
无法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将农民转化为工人,那么建立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企图是经不住冲击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农业劳动是很苦的,这是和工厂的工人相比,而且各种福利还是无法和工人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候,应当说是一个农民的国家,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苏联的建国基础要比我们好一些,有足够的耕地和绝对少的农业人口来完成农业的机械化和集体农庄化,工业基础也比中国好的太多了。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目标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打土壕分田地”,也就是消灭地主阶级,平分土地。但这实际上不是共产党人的革命目标,而是应当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应当完成的目标,只不过由于国民党无法完成这一目标,由中国共产党代劳了!
农民的革命目标就是这样“三十亩地、一头牛”,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有产阶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是如何讲的: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阶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签于他们行将转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离开原来的立场,而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要实话实说。马克思主义者是真正的革命派,工人阶级是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但是不要把共产主义和工人阶级理解为一回事,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思想境界超过普通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列宁在《怎么办》中是这样讲的:这些话,很有参考意义!我们已经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已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必需结成工会、必需同厂主斗争、必需向政府争取颁布工人所必要的**些等等的信念。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同样,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学说也是完全不依靠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
那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联想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也是由中国有产阶级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有这样一些话: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需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死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已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恩选集 第?集 83页)

在一国还是多国能不能建立起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指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人民民主专政)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建立起来了,那就是苏联、中国、以及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但是除了中国以及其它几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保持住!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讲一讲,各个阶级的革命目标是什么?俱体拿中国来讲,各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乃至共产主义制度!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引导下,才有了这个意识。

农民这个阶级是小有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是小有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目标,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已经讲的很明白了。

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目标,和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是不一样的,他们参加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想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和压迫阶级,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目标是反动的!

应当客观的这样讲,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要比我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好的多!这就应了开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一些话。又应了更开头,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写的那些话。人民公社应当如何搞?生产大队如何搞?国营企业如何搞?文化革命如何搞?毛泽东时代为我们探萦出了一条道路。

做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为从人民公社、生产队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合作性组织重新回到分田单干的土地承包制感到惋惜和痛心,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这只是我的个观点,问题在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是有很大的提高,在社会主义人民公社、生产队的条件下。农民是小有产阶级,他们对实行人民公社、生产队这种社会主义生产制度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天生的小农意识和散漫性是不能用,天天讲的阶级斗争来维持的,必需要他们见到加入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好处。

马克思主张用诱导物质和温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将农民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列宁说过这样的话,农民这个阶级每时每刻在成批的产生出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问题。

如何提高农业的生产率,首先是大量人员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转到工业和其它行业生产中来;二是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也要依靠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采用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设备又必然造成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需要新的工作职位,而这些职位只能是由工业和其它行业来提供。消除城乡差别,只能是通过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有可能。

可是中国的工业还在起步时期,不能马上提供大量的就业位置,要想一早一晚就将大部分农民转化为其它行业的工作者是不可能的,按排一个农业劳动力转到工业上需要多少资金呢?最少也要1万人民币的投资,(中国50年代的工业水平)转化3亿农民为工人和其他工作人员,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显然在工业刚起步的时候是不能马上将所有的农民转化为其他行业劳动者。

也就是说即使是建成了生产队、人民公社生产效率也是低下的,因为人多地少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这才是真正的深层次矛盾!现在这个矛盾也没有解决,只不过上升到新的层次上了。

想转化农业人口就得大上工业项目,大搞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唯一出路,但恰恰是我们的资金完全不够用余工业建设。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不是没有!但是这就要犯禁了,那就是引进外资。引进外资就是引进资本主义,再往下大家就自已想想现实发生的事情。

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农村的问题是人多地少的问题,有人说,错批了一个马寅初,多生了两亿人。有人会说,你也指责毛泽东。此话错矣!人口增加恰恰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造的福,而不是什么罪过,如果说这也是罪过的人,那只能说他一点良心都没有。为什么人口增加?那是因为建国以后,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改善了,婴儿死亡率下去了,人均寿命提高了,粮食产量提高了,综合因素的结果使人口大大的增加了!!!

建国以前人均寿命是35岁,如果现在还是35岁,我已经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因为我37岁!2007-35=1972年。如果不是人均寿命提高了,那么平均人的出生年纪在1972年左右。全国至少要6亿人口从身份证上消失。谁要是说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政策有问题,我操他奶妈!

人丁兴旺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致,小日本人人口就没有增加多少,所以不管这个国家如何富,他还是一个小国而不是一个大国,如果日本也是12亿人口,那他又要发动战争了。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13亿人口是多大的消费市场?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也是围绕着人而不是物来进行的。那种把人口当包负的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

我的奶妈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父亲小时候,有一次发了高烧,当时因为有了清梅素才保住了性命,要是没有他哪会有我?

 
 

马克思主义不会人亡政息
 
 
作者:马门列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26    更新时间:2007-11-3
马克思主义不会人亡政息
右派攻击毛泽东是人亡政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割裂和对立起来,既是对社会主义的歪曲,也是对改革开放的歪曲。
难道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篡夺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就能说是恩格斯人亡政息吗?
恩格斯的继任者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并不等于恩格斯人亡政息,正是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而且极大地被发扬光大,怎么能是人亡政息呢?
难道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之流否定斯大林也抛弃了列宁主义,就能说斯大林是人亡政息吗?
列宁斯大林的生命可以停止,他们的继任者可以背叛列宁主义,但列宁主义是不死的,没有人亡政息,继承列宁主义事业的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列宁主义后继有人,而且被极大地发扬光大为毛泽东思想,怎么能是人亡政息呢?
至于毛泽东逝世以后,更不是人亡政息,毛泽东的生命可以停止,但毛泽东思想永存,不仅在中国不会熄灭,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尼泊尔不是飘起了毛泽东主义的旗帜吗?拉丁美洲不是也在接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吗?毛泽东思想不仅在中国后继有人,而且在世界后继有人,这能是人亡政息吗?
右派确实妄想社会主义“人亡政息”,妄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人亡政息”,但真理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历史前进的车轮是阻挡不住的,他们“人亡政息”的妄想是只会破产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