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婵释禅:2011年回顾和2012年展望
2011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走势的演变脉络已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也即:一是美欧针对利比亚的霸权主义战争,使各国政治家对世界局势的看法更加清醒明确了,并形成了以“中俄朝伊巴”等国家利益共同体,抗衡美欧帝国主义集团的两大利益阵营的雏形。能否维持住这种国际地缘战略利益和军事力量的相对平衡,是决定今后整个世界能否保持目前这种相对和平稳定发展国际环境的关键因素。 二是从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2011年属于相对平稳发展的一年。虽然有一些诸如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等的经济中小型金融经济波动,但基本都还在各国政府的有效控制范围内。特别是由于中国这一年来风调雨顺,粮食及农副产品获得大丰收,奠定了国家稳定的基础;城镇化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并推动就业形势趋向宽松; “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突飞猛进,为国内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保护网。同时,也也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 三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特别是乌有之乡和重庆等理论与实践基地所提供的理论导向、发展路子和实践经验,为提高世界人民对于“人间正道”的理论认识水平和促进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当然,那个“贫富两极分化、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等的金融经济危机和“辛卯”年那个“西方克制掠夺侵害东方”的时运,并按着“强盗逻辑”的运行法则,所引发的有如利比亚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和没有硝烟的普世价值观和平演变战争、货币战争、石油战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剥削压迫争取财富分配公平的示威抗议斗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也伴随着各国人民走过了这悲欢离合、一惊一乍、几家欢乐几家愁,并有规律可循的不平凡一年,而且人们也一同经历了几乎是所有人都能预知和预见的世界这各种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演变演化过程。
而即将到来的充满神秘色彩的2012年,且中美俄三个超级大国的政府同时换届所可能引发的变数,更是让那些战略思想家们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智力想去预见并力图及早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努力。 尤其是那些人类难以准确预知并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的有如水灾、地震、疫情等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向伊朗、朝鲜、中国等国家逼进的战争威胁,更是给人们的心中增添了许多烦忧。
其实,人类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重复着为了更好地满足“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基本需求的“同样”的工作。当人们把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说的再明白不过之后,其所有的神秘感和新鲜感也就不复存在了,剩下的也只是这些“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及保护保卫这些成果”的形式花样和手段工具的翻新,并使之更现代化一些罢了。所以,这个“年终盘点”也就没有更多的新意去吸引人们的眼球了。 如果勉强去写,也无非是要重复和强调已往已经说过的“那么点屁事”罢了。
在《2010年的盘点杂谈》里,对2011年提出了中国最需要重视的“要保证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充足生产和供应;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加速推进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等的三件最紧迫需要去做的大事,以及隆重地推荐了“薄熙来和重庆的成功发展路子和实践经验”。而2011年,国家对这“三件大事”的重视和实践成果,以及推广重庆的成功发展路子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决策层和全国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人间正道”的理论认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至少都已超越了听婵释禅年初的期待,并且这种社会主义回归和复兴的伟大事业也开启了一个让人们充满希望的良好开端。尽管来自国内外的问题和危机还有许多。但只要以国家和执政共产党的名义和力量,并紧紧依靠已提高了理论和实践认识水平的人民大众,如果想去做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事,都是能做得很好的。关键是“认识和理论、思想理念”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也即2012年,国家建立相对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和主流文化体系,并广泛宣传地做到入情入理入脑,用于奠定执政党、国家和国家内部各层级组织及其人民共同的理论和思想理念基础,将是一项构建国家强大软实力的重要工作。
当今的中国,由于“利益多元化和思想理念多元化”引发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针锋相对争论和争议,不仅使主流意识形态无法解决这种纷争,而且也使中国难以找到一个可以主导整个社会价值理念体系的主流文化。有强调儒教主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提倡西方“普世价值观”等西方文化的,可谓五花八门。即使是主流意识形态,也有强调以马列毛主义为主导和强调以“特别是”为主导之水火难容之左、中、右的争议和争论。这种“一百人里会有一百零八种主张和思想倾向的“理论和思想理念多元化”现状,充分展示了中国当前整个“理论和文化战线”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想认识上的战国纷争状态。而“理论和思想理念的多元化”,特别是“极端”思想的多元和主导化,显然也是引发一个国家内乱并分崩离析的思想认识根源。毕意无论是什么内容的“理论和思想理念”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都是必然要指导整个国家的各项具体实践活动的。也即植播下去的不同理论和思想理念的种子,就会结出不同的实践果实的。
如何整合这“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的分歧和纷争,显然是摆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理论界、文化界面前的国家级别的重大研究课题。虽然听婵释禅已对这种“整合和架构”进行了理论探讨,薄熙来和重庆又将这“多种充满矛盾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进行了扬长避短、入情入理入脑的实践整合和探索,但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和结论,毕竟还远远没有完成和得出。也就是说,我们终究是要把这“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容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理论化、体系化的高度加以根本意义上的解决并达成共识的,否则这种无休止的争议争论和水火不容的状态就永远不会停止,并且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实践行动和执行力。
“风地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神道”者,闪耀真理光辉之人间正道、大道也。其当代社会“神道”之表现形式则无疑应是“马列毛主义的财富共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人间正道、大道也。“设教”者,教化、启蒙、教育、宣传、洗脑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也。否则何谈步调一致之统一行动乎?这就是这个时期的主题之一。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增强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理念的“准确合理地解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并且能够“正确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再通过取得的不容置疑的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就能形成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共识,并奠定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理论和思想理念基础,才能有效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推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大同”的伟大事业。
2012年,尽管充满神秘和莫测,但毕竟日子还是要一天天地往下过的。所以,在所能预知的范围内,该注意和重视的重要工作,还是要努力去做好的:一是只要中国能够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解决“保证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充足生产和供应问题;国家安全、国防建设问题;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的全覆盖、均等化、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三件比天还大的事,其他的事情和问题,只要按部就班、顺其自然地抓紧抓好做实,都能自然而然地加以解决的。只有这三件大事仍然是“国家和谐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回归复兴”的最核心的当务之急。也就是说,只要国家有充足的“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的丰富商品货物在那顶着,有强大的国防在那保护着,以及全体人民有较好的“就业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在那强有力地支撑着,这天就塌不下来。所谓的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上看,确实有点庸人自扰。一些所谓的问题、困难和中小型危机,只要出于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的“公心”并下决心去面对,都是不难解决和克服的。货币战争也好,石油战争也罢,对于一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回旋余地充分的“主权国家”,其又能奈我何?即使石油进口被点了穴,大不了近一亿辆私人小汽车停摆一下,也不能说就活不下去了,只是个人和家庭等的出行不方便一些罢了。更何况国家只要建立起全方位的公共汽车、公共铁路地铁、公共飞机港船等的“公共交通体系”那在顶着,即使不进口石油地靠自供也是能自保的,说不定还能减少不少污染并使地球多转几年呢!而“货币”这东西,毕竟也仅是商品货物的“代表物或表示物”而已,对于一个“主权货币国家”来说,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吗?当然,那种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等的困难和危害危机则是要另当别论了。
二是继续通过立足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化布局,侧重向边远地区引深的城镇化发展,并通过在新城镇里演生、演化的新产业和新行业等来解决大量的就业,特别是通过发展“新城镇”里的第三产业的店铺门市等的中小企业来充当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就业充足了,保障体系健全了,并有足够的商品货物在那顶着,这“工作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就会为人民生活的稳定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有了基础。而“工业和农业”等第一、二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国有集体化、安全化、节能环保化等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向过渡发展,也就会变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和理直气壮了。于是GDP就可以因此谈化一些了。保不保增长,只要有“充足的就业和健全的保障体系”在那强有力地支撑着,就不用怕GDP是多少了。
三是政府对一些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的把握问题。首先,是货币政策肯定要宽松一下了。富人拿钱移民了,外资撤资回国救火了,股市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快差不多了,要筹集生产建设资金的上市企业还必须得筹集些钱地等米下锅,等等。资金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盘的盘子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巨量和有组织的外资掺和,内资是很难炒动的。所以这印钞机也会生透地印钱效率会慢许多。所以银行适度并结构性地给经济运行体里加点水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构性放贷和货币工具的降息、降存款准备金率等也是必须的,但这毕竟是一些“超前投资和超前消费”的微调工具,并且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如果说放贷弄的太多,还有个通货膨胀在那等着呢。私有制社会只能利用这些破烂工具玩玩心情罢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一产业农业的公有制大上,只能等到以后再说了。
其次,是财政政策已经积极了,那就把“积极出来的钱”用在刀刃上,把“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好。那种把“积极出来的钱”,多数用于“借新钱还旧债”的理财思路,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借债需要还本付息的财政理论”,其只能通过推动物价不断上涨,财政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并使财政具有“还本付息”的能力,才能维持这种借贷平衡。如果财政有过多支出,特别是还债高峰的需求,就要象美欧等那样债台高筑地落入债务危机的陷阱。所以,听婵释禅的“不用还本付息的新财政理论”,是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并在适当的范围内加以尝试一下的。
其三,是用房产收入调节税、遗产税、利息税、金融资产税和能源税等替代政府的卖地收入,是从长远解决和克服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和财政收入断源的重要措施。有国家,就必然要有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地进行管理企业、家庭、国防和政府自身等的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做为社会公共组织的政府,其保证用于给公务人员开工资,以及从事各种公务管理活动、社会公共福利支出等的费用也就是必须的。如何保持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发展,无疑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财政税收问题。而各级地方政府依靠卖地为主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结构的不可持续性,已提出了目前地方财政收入如何解决的严肃严峻的课题。所以,特别是房产收入调节税的开征,虽然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非常巨大,但这种税收的“转换和替代”,是政府早晚都需要走的一步棋。越晚开征,阻力就会越大。而只要这种“房产收入调节税”不是象上海、重庆试点的那种浮皮潦草和走向歧路,那诸如限购、限贷、升息、标价等等不嫌累的慌的五花八门的瞎忙活、玩花活的N种调控措施也就可以休息了。到那时,只要你能交得起税,愿意买多少套房子,就买多少套房吧,买的越多给国家的税收贡献越大,岂不两全其美。2012年政府能否有决心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家拭目以待吧!
其四,是每个城镇里都应有一定的“公租房”保有量,以便真正起到扶危济困的作用和应对城市间、城乡间的人员工作流动。也就是说,应该对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这个概念,给予明确的定义,并且国家的政策指向力度也应该有所区分地明确。毕竟需要拿出一大笔款项进行购买的那种相对低价格的“保障房”,是与真正意义上可以解决一贫如洗的刚毕业大学生、进城农民工、流动打工者等的拿点租金就能有栖身之所的“公租房”不能同日而语的。也即“公租房”,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最困难的住房需求人群。这无疑也是重庆“公租房”明确指向最困难的住房需求群体的意义所在。所以,国家对于各城镇里所建设的“保障房”,一定要把对“公租房”的数量要求有所规划和规定。如果一律打家伙地模糊这种“保障房”与“公租房”之间的概念关系,那一贫如洗并拿不出大笔首付的最困难人群的住房需求又由谁来帮助解决呢?而且这个“公租房”,还能起到对城市间、城乡间的流动工作人员的“走客让来客”的作用。
其五,是控制和防止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的金融经济危机问题。因在相关的文章里已把道理讲到家了,在此也就不再絮叨了。
其六,是规划和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GDP,为了面子,为了回扣等,多是只要能借到钱,就毫无顾忌且“今朝有酒今朝醉”地在“潇洒借一回”,至于以后怎么还?谁来还?谁都不会去想这种烦恼的事的。所以,“中央政府”这个国家的“当家人”还真不能不出面运筹和管束一下。
其七,是“调结构和转方式”的问题。这个“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辈子也调整和转变不完的。旧的刚调完转完,过两年又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了,就又得调又得转。而在能源资源紧张、节能减排等的环保约束、国际国内竞争等的巨大压力下,调结构和转方式是顺理成章的,并且也必然是顺其自然的长期发展过程。尽可能去做好吧,反正快一点,或是慢一点,也不至于就怎么样了。
其八,是改革开放的问题。有的人一提到这个话题,眼睛就放电。但改开什么?怎么改开?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其实,薄熙来和重庆在新时期所探索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子和实践经验”,就是各省市区县等在新时期做好“改革开放”工作的最好教科书。难道谁还能拿出比重庆那更得民心、更顺民意、更有说服力和成熟经验的全方位“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吗?
2011年,中国学术界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都得到了相对“准确合理并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解决,其争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便不是很多了。特别是薄熙来和重庆的伟大社会主义回归复兴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已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比较有说服力的“应用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以“倡红打黑”、“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民主法制十五条”等为标志所形成的“以民生为导向的共同富裕发展之路”,已成为贯彻落实“马列毛主义”和“邓三科”理论的卓有成效的应用性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成为了全国各省市区县等学习的典型、榜样和标杆。这是社会主义者最值得欣慰和高兴的事情了。
为了使整个学术界尽快形成统一的经济文化理论和思想理念的共识,也为了学习和研讨的方便,听婵释禅在2011年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将其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和世界文化架构理论体系”这一“崭新的认知体系”,在概述性总结和丰富完善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性的“体系化和条目化”的整理工作,由此也促成了听婵释禅所创新创立和架构的这一理论体系进一步走向了成熟、完善和发展,这是听婵释禅这一年来所最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事情。虽然“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地去补充和完善,但就国内外的目前而言,还很难找到一个比“这个理论体系”更能“准确合理地解释”市场经济运行和世界文化架构的理论。这个“理论体系”将象伟大的思想 家何新 先生和缠中说禅的理论一样会以一种清新和不可战胜的内在逻辑性去汇入人类的“思想理念”的江河湖海之中而激荡起他应有的浪花当量和产生其应有的社会价值,进而发挥其应有的“治国安邦”的积极而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功能的。
听婵释禅所做的这一切理论求索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人类明辨是非,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理,抛砖引玉地尝试着人类走向“理论和思想理念”自由王国的路径和方法。听婵释禅以有幸创立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工作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以能参与并见证薄熙来和重庆的社会主义回归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活动而感到由衷的欣慰,更加感谢重庆的实践和实验给了听婵释禅进行验证和检验所创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拿破仑说过:民众都是“零”,是一盘散沙,是乌合之众,只有有了伟大的领袖或是领袖集团这个“1”时,这些“零”才有意义。世界各个国家,从来都不缺少“零”,但成就伟大国家和伟大社会制度之时,只有在偶然碰到伟大的领袖或是领袖集团之后才能实现。纵横古今中外历史,可以说还没有出现过只有“零”,而没有“ 1” 的情况下可以成就伟大国家和伟大社会制度的事例。 准确地讲,应该是:“领袖领导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时代给了“薄熙来和重庆”以如此风云际会的机会,但愿中国人民能够珍惜这种上天的恩赐。
当今的中国和世界,因为有了“世界顶极思想平台”的乌有之乡论坛网站,才摧生了当代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顺理成章地也就成就和成熟了许多人类走向“人间正道”的理论和思想理念体系。其对中国和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无疑是新时期理论和文化复兴的源头活水。而“薄熙来和重庆”的社会主义回归和复兴的伟大实践成果,则更加真实地推动了“那个世界是可行的”的历史发展进程。几年来,“乌有之乡”这个“世界顶极思想平台”上展现了千千万万个思想者笑傲江湖的雄姿英发,同时在中国这个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舞台上,又让中国人民见识和见证了薄熙来和重庆那种率先垂范、开路先锋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卓越风采。也正是这些充满理想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大佬才俊和英雄领袖们,才做出了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许多对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呼唤、呼喊、呼救和回归的伟大实践,才做出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许多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求索。
但愿这些时代的大佬才俊和英雄领袖们能熏染并禀承到这种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学术和实践”的那种“大气、傲气、慧气和霸气”,继承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优良品质和传统,尽其所能地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和他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鼓与呼”,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前途酝酿出更多有利于普通劳苦大众的理论和思想理念来,用更加具有理论和实践说服力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主义回归的伟大复兴事业兴旺发达。而且从重庆和全国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转向中,我们也看到了那已不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的呼喊,而是已经听到了许多开路先锋们正在向着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社会大步迈进的坚实脚步声!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下,总结一下,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寄予一点希望,也算是对这一年的一个交代吧!
祝愿各位朋友新年快乐,来年在各方面都有一个好收成!
201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