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马克思经济学说并不谬误

火烧 2011-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反驳暗影流香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误解,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并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是逻辑推理与社会设想,非谬误。

 

马克思经济学说并不谬误  

――答复暗影流香《再侃“市场经济”》之六  

   

暗影流香网友在他文章的最后部分中,讨论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谬误问题。他用的标题就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谬误”,但其内容只是批判了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他在文中说: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还要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进行控制”,我没看错吧,徐老?这就是您心目中的“天堂”?您这说法,尤其是后者,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这句话通俗的解释是不是“改良人种”,貌似70年前希特勒就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想改良德国人种,但是遭到全世界人们的反对。  

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我不禁要问徐老了,假如社会真到了您说那个地步,假设啊,我们都喜欢宝马X6,您能给我们每个人都分一辆吗?  

按需分配在逻辑上则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按需来给,还分配个啥子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者来决定哪些需要是不能满足的,而必定是不能按需  

   

根据这些,暗影流香网友就下结论说:“马克思的学说,充满了低级的谬误”。对于暗影流香网友的这种观点,我实在只能报以苦笑。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对马克思来说,都只是一种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既然是设想,那就只有好坏之别而无对错之分,这是其一。其二,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是他在设想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战胜了资本主义,实行了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以后,社会如何运行的设想建议。这只是一种逻辑推理。但应该承认,在这里也显示出了马克思的非凡天才和智慧,他为我们留下的决不是谬误而是启发。  

首先,马克思提出的“共产”是指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不包括生活资料在内,其次,他指出在生产资料已经全社会公有的情况下,社会还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指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应该实行的消费资料分配方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份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是这样提出来的。我不知道暗影流香网友是否读过《哥达纲领批判》,如果他读过了,我相信以他的智慧决不会写出上面那些无知的话;如果没有读过而对“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作上面的批评,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也就太轻率了。  

在中学时代我学习共产主义社会分配原则时,也曾产生过暗影流香网友同样的想法。那时这个原则被翻译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就想,我需要一架飞机,也可以取到吗?文革以后将这一口号翻译纠正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意思的差别我就体会出来了: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所以即使在生产力已极其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消费资料的分配也不能根据人的“欲望”来进行,而应根据其人的“实际客观需要”来进行。按需分配中的“需”显然应当这样地理解。至于如何判定每个人的欲望和合理需求之间的关系,当社会真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时,那时的人一定会有办法的,用不到我们现在来猜想。  

看看目前世界的现状,人类的出路在哪里?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像暗影流香网友所主张的,让人的贪欲无限膨胀,这时自然资源自然无法满足,于是就进行战争掠夺,大量消灭人口,以达到新的平衡;或者有目的地消灭“垃圾人口”,让人类中的极少数“精英们”能继续享受全球的“高等幸福生活”(见何新曾揭露过的蒙特利尔会议结论: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二是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也可能由于战争的势均力敌和在动用原子武器的情况下,全球人类共同毁灭,开始地球演化的又一个进程。另一个是全球无产阶级终于战胜全球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终于战胜资本主义,最后达到共产主义。那时人类既理性地对自身进行“有计划生产”(顺便说明一下,我这里指的是“有计划生育”,而暗影流香网友将它理解为希特勒的“改良人种”,显然是在歪曲我的意思),也理性地对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下的“按需分配”,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长期的和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大同世界在我国古代就已提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过是使其有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但人类社会今后究竟会向何处去,不是我所能说清楚的,也不是我和暗影流香网友所能控制的。我们的讨论,看来只是一场“文字游戏”而已。  


附言:  

我给暗影流香网友的答复至此已经结束。对暗影流香网友我还有一个建议:去读一读《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两本小册子罢,它们都不长,半天就可读完。这时你再来评判马克思,就一定会“理直气壮”多了。  

   

转贴:虽然暗影流香网友对 孔庆东 教授抱有偏见,但我还是要转贴他近日的一篇博文,因为内容也与我们的争论有关。贴出来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大运会火炬 5月4日 在北大传递  

(2011.5.4)  

主持人: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首先我们第一条新闻呢,就跟这有关系了。54名火炬手在 5月4日 ,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出发,开始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火炬传递。这意味着大运火炬,将沿着五四反帝爱国主义运动先驱的足迹,在新一代的大学生手中薪火相传。一起来看微视频。——刚才看短片的时候,发现提到北大的时候, 孔 老师眼睛里面是特别炯炯有神呀。  

孔庆东:没有,你理解错了,我在给它挑错呢;北大不需要表扬。刚才短短一段新闻中,存在着两个严重的知识性错误,一个它说途经未名湖畔的时候经过北大红楼,这是错的,北大红楼不在这,北大红楼在城里,北大红楼在老北大,在沙滩儿那儿,在“五四大街”。不要看见红色的楼,就说是“红楼”;就好像不要看见青色的楼,都说是“青楼”一样。虽然那是红色的,但不叫“红楼”。那叫北大的七个斋,叫德、才、兼、备、体、健、全七斋,不是红楼,要记住,红楼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它不在现在的北大;现在北大校园是原来燕京大学的地方。第二,它说北大历史上出现了一串名人——当然说的呢,最重要的名人还没说,毛泽东、鲁迅都没说——但说错了一个人,它说闻一多—— 闻一多 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是我们的民主斗士——但是闻一多是人家清华的。(主持人:原来不是北大的。)今年是清华百年校庆,刚百年校庆,把闻一多挪到北大来,这很不合适,我们要向清华表示道歉。 闻一多 先生是清华的老前辈,学术前辈、民主前辈。我们在五四这样重大意义的日子里,这样的错误不应该犯,不要犯这样的知识性错误。但是这个新闻的主题很好,说火炬传递弘扬五四精神——我们今天很少提五四精神;我们提弘扬传统文化,是对的,但是弘扬传统文化、五四精神和革命传统,它不应该是矛盾的,它应该像火炬一样,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今天我们除了提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要提五四精神,不然就会从“极左”走到“极右”,一会儿又从“极右”走到“极左”,跳来跳去。比如说我们立起孔子像,就要推倒孙中山像、就要推倒鲁迅像、推倒毛泽东像吗?显然不是。就是我们要尊重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传统,吸取它们的精华,这才叫“火炬传递”,不然你还传什么劲啊?  

主持人:那我们想说,您怎么看待深圳的大运会火炬要从北大来传递呢?  

孔庆东:因为大运会、大运会,大学生嘛,它是青年的运动会,大学生代表着知识青年,那么知识青年从哪儿开始?(主持人:肯定要从北大。)那当然是要从北大开始。北大不仅是近代大学的中国正式大学的一个象征性的发端,一百一十多年历史;如果是从国家最高学府的意义上来讲,北大的历史已经是有两千多年了。我们北大像 汤一介 先生、 季羡林 先生,他们认为,北大的历史要从汉朝开始算——那是我们国家的“太学”传统。“太学”到了近代,经过一个现代化的转型,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所以它变成现代化的大学,是一百多年,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最高学府,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我们今天的青年人,要搞自己的运动会,从北大这个地方传递火炬,这个形式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北大同学,不要因此而骄傲;北大同学,今天你是不是天然地具有五四精神,这个需要反思。  

主持人:那说到这个五四青年节,我们也看到这个资料上说,温家宝总理昨日邀请了首都青年代表到中南海去座谈,强调了继承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青年人要有理想、擅学习、讲道德、独立思考、勇于奋斗。想听听 孔 老师怎么看待温家宝所说的?  

孔庆东:温家宝总理真是太勤奋了,不放过每一个机会,每一个机会都抓住了,在这样的日子里,还要把青年人叫到中南海去,谆谆教导一番,我很感动。我在这样的日子里,都没有把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去谆谆教导一番;当然,我没有办公室,我跟温总理不一样。我觉得温总理说的这几句话,是很对的。他说的让青年人有这个、有这个……都应该有,都是我们现在社会缺乏的。但是这些是怎么缺乏的?是青年人生来没有吗?是青年人自己不愿意追求吗?不是,是我们这个社会,它就没理想。我们这个社会,给学生传递什么知识啊?记得前不久,咱俩不是评论一个老师吗,对学生说:“你40岁的时候,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这算不算有理想,我们可以讨论。也许这也是一种理想。那我想,这恐怕不是“温总理版青年学生教学”,给他们灌输的理想吧?温总理没说,“你们40岁的时候,没有8000万不要来见我;不当上副总理,别来见我”,温总理不是这意思吧?有理想、有信仰、要独立思考,这个话说得都非常对——我发现温总理说话特别漂亮,我还要向他学习语言艺术——但是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整个社会所缺乏的;这个社会缺乏,我们不能单独苛责于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是一路受社会教育影响长大的,在家里受家长,学校受老师,然后看媒体、上网,整个我们没有给他们建造一个良好的气氛。青年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看什么信什么,这一点又回到五四之前了。那么我觉得,今天温总理讲的这些话,很像五四时候陈独秀、胡适、鲁迅他们告诫青年人的,那时候青年人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陈独秀说,“你给他往左扶,他就往右倒;往右扶,他就往左倒”。那么今天怎么样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样爱国、有志向、奋发向上?我觉得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气氛。比如说我们60后、50后,好像有点理想、有点信仰,是我们生来就禀赋超人吗?显然不是。首先是我们成长的那个大环境,那个大环境是个有理想、有志气、有希望、有“阳光”的一个大环境。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要从恢复这个大环境开始——希望能够从这个5月4号开始吧。  

主持人:说到这个传承五四的精神,我们想说是不是只有在高校才能进行呢?  

孔庆东:那显然不是。这个“五四”,虽然是青年节,但是你说老年人他就不能保持青春吗?我觉得我们在青年节的日子里呀,要向那些曾经年轻过的、老一辈的有志之士、有才之士,向他们致敬。有些人虽然年纪大了,还能够保持青春、还能够保持朝气,甚至比我们还青春呢。有些人相反,未老先衰,你看着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是暮气沉沉。还有青年是从儿童变来的,从少年儿童过来的,你要提早对他们进行青春的教育,不要老想着长大就是挣钱、买一什么车——那从小就培养成“小老头”了。当年这个老舍先生说,“四万万中国人,一出窝就老了”,叫“出窝老”,一生下来就是“小老头”——这讽刺比较尖锐,是不是?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从小,5、6岁穿长袍马褂在街上走,一板一眼的,一点没有造反精神。(主持人:一点没有小孩活泼劲。)没有活泼劲,对什么东西都不质疑,什么东西人家一说就信了。(主持人:就像我这样。)  

网友: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孔庆东:很好。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来温习一下毛主席的教导。这是当年毛主席在莫斯科接见我国留学生时候的一段讲话。  

网友:祝贺北大生日!五四前夕,天安门那个被2000多年来的统治者们蒙上灰尘的、被涂改得面目全非孔子被迁移,是个好消息!  

孔庆东:我们今天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应该尊重和继承孔夫子的思想;但是那个孔子像,搞得不好看,孔子像跟那个环境不协调,所以好像是国家博物馆把它放到屋里去了。就是你放到天安门广场的形象,要非常地振奋人心,非常具有艺术性。我曾经批评过,我说我同意要立孔子像,但你这孔子像要弄得好一点。还有我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门口那两个像,忒丑陋了,一个老子像,还有一个裸体的蒙古大汉。(主持人:哈,对,裸体那个蒙古大汉,我还曾经在那照过相。)这边放一个老子,老子缺一块牙,伸出舌头,多难看。  

网友:现在还有这样的心情么,原先听到国家建设取得成就时,那真是热血沸腾,而现在是与己无关,首先想到的是这得培养多少贪污犯啊。  

孔庆东:是啊,所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结为一体。我们不要忘了当年五四运动的时候,北大学生干的是什么?首先把外交部长揍了一顿,“火烧赵家楼”,是不是啊?没有火烧赵家楼、没有殴打外交部长,哪有五四精神?哪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今天。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把我们现在的外交部长揍一顿,是说要打汉奸、打国贼。(主持人:对,你得解释,不然容易产生误会。)对,你们打外交部长我不负责任啊。  

网友: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传承,青年人的成长才能做到不偏差!请紫光阁先把我们怀念的毛泽东思想,还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孔庆东:提到五四,我们就不能不想到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当年他和一代有志的青年,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在中国大地上为中华之崛起而奔走,他们身上就承载着活的五四精神。  

网友:五四精神的根本是“反帝、反封建。”五四精神一切都是由此两个方面派生出来的。有人故意颠倒过来,善良的人们,警惕啊!  

孔庆东:五四精神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我们不可偏颇地理解,不要单独强调一面,而忽视了其他侧面。在今天来说,“反帝”显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网友:我虽然离开北大有10年了,但貌似红楼在沙滩儿。也不知北京大兴现在变得怎么样了。  

孔庆东:向我们的校友致敬。不是“貌似”,这校友说得对,北大的红楼当然是在沙滩儿,就在美术馆旁边那儿。现在把北大都刷红了,也不能叫“红楼”。  

网友:当今的中国青年们,该好好反思了,五四精神不能丢!  

孔庆东:五四精神还有一条,叫“与工农相结合”。五四运动完了之后,把赵家楼烧了之后,把外交部长打了之后,干嘛呀?回去上课去吗?不是,要扩大影响,必须在中国推广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必须走向工农群众,去参加社会实践,为广大工人农民去维权——这才叫五四。  

主持人:就说咱还得办实事呢。  

孔庆东:对,就是“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这两条不能偏废。  

网友:希望北大当代出更多李大钊一样的爱国知识分子。  

孔庆东:嗯,我们现在呀,离前贤的标准离得太远了,我们都想着个人的谋生问题;个人谋生解决来,可能还有很大困难,不要想什么李大钊、陈独秀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