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仁义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霸道
郑和的仁义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霸道
孺幼皆知,世界史上产生了四个著名的航海家,一个是东方的郑和,另外三个是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郑和是中国明朝永乐时期的人,期航海的时间比西方最早的哥伦布要早87年,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
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船队开始第一次远航,后来往复出行,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
郑和带领的船队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当代有的西方学者考证研究认为,郑和的船队到达过美洲,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得多。
中国明朝为什么组织这么大的船队探险远行呢?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是朱棣为了寻找建文帝,有的历史学家说是为了张扬大明朝的强盛。我想,这两个原因可能有,但更主要原因应该是探险和加强所到国家友谊和联系。
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风格,广施仁惠,主张正义,遏制海盗,不仅不持强凌弱,相反还扶弱抑强,助善惩恶,没有扩张和占有心理及行为。即使有物品、贸易往来,也是互换或平等交易,他们并不想在异国他乡呆着不走,更不想占据人家一寸土地,特别拒绝武力征服和强行抢劫。郑和的船队“轻轻地去了”,又“轻轻地回来了”。带回的“云彩”是数十个国家的友谊。
据历史记载,郑和的船队每次回来,都带有沿途一些国家到中国访问、参观的使臣和代表团,有些使臣到中国后要住很长的时间,等待郑和的船队再次远行时将他们送回去。很多国王都来过中国,有个叫苏禄国的代表团,国王亲自带队,总计人数三百四十余人,其规模之大不亚于今天的一些大国代表团出访。
东西方某些文化有巨大差异,在航海探险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
美国为什么把哥伦布的纪念纳入了传统节日?是因为此人带领的船队到美洲大陆后,建立了殖民地,霸占了原来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财产和土地,也是美国立国的基础。落后的野蛮占据了文明则不会久长,因为会被文明消融,中国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而野蛮的“文明”占据了落后和愚昧则可以永恒,印第安人处于原始状态,所以西方人站稳脚跟并发展强大起来。
郑和的船队从哪里来,便哪里去。而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去到美洲等地方后却将别人的领地据为己有,其行为真乃南辕北撤。
从郑和与麦哲伦各遇到的一次如何处理与当地突发事件的方法也证明了两者文化的孰优孰劣。
郑和的船队在爪哇国时,该国当时有两个国王,互相之间开战,史料记载是“东王”和“西王”, “东王”战败后,国家也被灭了,正好此时,郑和船队经过“东王”的领地,“西王”以为是“东王”的士兵,竟然杀了船队上了岸船员一百七十多人。
死这么多人,问题很严重。可郑和是怎么处理的呢?他很冷静,很智慧,并没有马上命令船队报仇雪恨。当得知“西王”是误杀后,郑和决定不以武力还击,只要求“西王”赔偿经济损失。情况报告到朝廷,明成祖朱棣竟免除了六万两黄金的赔偿。
再看麦哲伦是怎么处理一次突发事件的呢。
麦哲伦探险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了三个有居民的海岛。而这时船队的食品和饮水殆尽,面临死亡的威胁。“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土著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他们赤身露体,然而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热心的岛民们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惊奇之余,船员们对居民们的热情,无不感到由衷的感激。这不仅仅是雪中送炭吧!这里的居民由于土人们从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新奇感,于是从船上拿走了一些物品,船员们发觉后,便大声叫嚷起来,把他们当做强盗,还把这个岛屿改名为‘强盗岛’。当这些岛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只救生小艇后,麦哲伦生愤怒以及,他带领武装人员登上海岸,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
人家救了你的命,失礼拿了点东西,就要动枪杀人吗?为何不主动拿出一些东西以感谢救命之恩呢?可见强盗的本性就是强盗。
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险的过程,其目的,所作所为完全一样,每到一地,都是抢黄金、抢香料和抢珍奇异宝,欺男霸女,为所欲为,同时,还强占土地,建立殖民地。麦哲伦这位航海家就是在今天的菲律宾因抢劫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而亡,死的很不光彩。
据《明史》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在27000人以上,船二百四十多艘。中外史学界都称这个船队是规模宏大的特混舰队。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265人之间,船也较小。因为船小,在大风大浪里发生了多次惊人之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其中有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 李约瑟 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郑和这样的庞大且实力的船队,如果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不知要建多少;如果要抢他国的好东西,不知要抢多少;如果明朝要在当时的世界上称王称霸,效法西方的行为,不知有多少殖民地,说不定就没有美国的诞生。
中国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是由中国人的修养决定的,由文化决定的。中国在西周时,就形成了伟大的礼仪之邦,形成了仁义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而“和平、仁爱”和人格的文明是这个思想的核心。这个思想永远都闪耀坐璀璨的光辉。有了这个思想和修养的民族,他是不会对外侵略和占有的。中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认为中国“威胁”的人,要么是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特征,要么是别有用心。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上午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