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谁之殇?谁之痛?——亲历国营企业改制

火烧 2010-05-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讲述90年代国营企业改制过程中,员工被下岗、收入差距拉大、领导高薪而员工收入微薄,入股失败,最终企业被吞并,员工生活陷入困境,引发对改制过程的反思与痛感。

谁之殇?谁之痛?  

1990年代参加工作,在一个国营企业,正赶上改革大潮。刚参加工作没两年,我们单位因为所处地势好,就被上层总公司卖给了一个外资企业,我们所有员工被分配到其他同属企业。那个企业在整个地区都是有名的,历史久远的老牌国营企业,我们都感到很高兴。然而,没两年企业改制,说是根据大环境需要,我们的上层总公司改成了某某“集团”,我们单位也要改制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各级领导工资、奖金重新定位,自然与底层员工的收入差距拉大,让当领导的无不感到有优越感,底层员工只有相互竞争,比业绩,来提高奖金,弄得员工间为了那么点业绩,那么点奖金甚至要明争暗斗,就这样公司的业绩一直保持逐年递增,员工收入靠着点奖金也还算勉强养家。过没几年,原来的总经理被调任到别处,集团又派了一个总经理,这时又变了,改成总经理年薪制,他的年薪是底层员工的七倍,想着总经理年薪那么高,应该能把公司搞得更红火,员工收入应该更上一层楼,可没想到收入没增反倒递减,最后每月就领到可怜的不到一千元工资,连奖金都没了,领导们还总说公司效益不好,财政赤字,可员工们就纳闷了:既然效益不好,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及主管的工资及领导系数一点没减,收入一分不少,为什么员工就那么惨,苦干一个月,那可怜的工资连养家都难,因为那已经到了2000年代。在这期间还发动全体公司员工,上至领导下至底层员工入股,公司领导入得多些,底层员工入得少些,还说这股不能上市。就在入股头两年分了一点红利,后来就再也没有了。由于公司效益不好,公司领导提出“减员增效”,于是轰轰烈烈的裁员开始了,凡是本企工龄不足十年的,年龄不满40岁的,合同到期公司不再续签。这样就陆陆续续走了好多员工,大部分都是拉家带口的30多岁壮年,本来我们公司就不属于技术型,所以员工离开这个岗位,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新的工作。到最后能有幸留下来的,也难逃厄运,最后留下这批员工,虽然都与企业签了无固定期合同,但公司由于连年亏损,总之各种原因吧,公司就被一个大股东吞并了,员工都下岗了,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而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800元/月,然而,我们连这最低工资标准都相差甚远。这些被下岗的员工,大部分年龄已接近不惑,没有一技之长,再就业很难,首先年龄已不占优势,其次学历技能不占优势,家里孩子又小需要顾虑,再就业就难上加难。

下岗也有几年了, 再看到原来的公司,还象烂尾楼一样立在那里,真不明白,那么好的黄金地带,就是租出去,这几年的租金也够支付余下员工的工资了,而且比现在只多不少。面对那么多被下岗的员工,面对那残垣断壁的烂尾楼,谁之殇?谁之痛?  

结合当前,面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失业率递增的趋势;面对“蜗居”中的五湖四海的漂泊者;面对地震灾难下被掩埋的学生;面对连续发生的屠童惨案;面对袁腾飞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的历史老师,公然污辱开国领袖,对历史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面对一个身为共产党员的公众人士居然称还在寻找信仰;面对世博会都名令禁止的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主粮却要推广种植;面对黄、赌、毒泛滥,官员贪腐数目之巨,医疗、教育、住房、污染之难题,…哀民生之多艰,谁之殇?谁之痛?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正义,没有正义的民族是堕落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盘散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