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一”大学的心结:探寻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观
荞麦花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帖子是2009 11月10日所写博客,是看到〖乌有之乡〗一位同志关于『七二一大学』内容的帖子而写,那位同志写的具体内容已忘记很多,但遇到知音才是冲动写这篇博客的原因。
八月一日晚的『红歌会』,王树增先生出了一道红色文化题来考红歌选手:恢复高考是哪一年?在他解释这个问题时,他对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持高度赞扬之意,说起来兴奋异常。
前一天,也在『红歌会』上,王先生也曾兴奋异常,那是一道关于我国原子弹爆炸时间的问题,王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红歌手,老一辈革命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这么艰难的环境中,研制了原子弹,使我们的国家的和平得以保障。
这出现了悖论,王先生7月31日肯定了毛主席,8月1日否定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王先生是军旅作家,其大作『长征』上了央视『百家论坛』,按说王先生应该了解毛主席和崇拜毛主席,才能成为『长征』的研究大家。
当8月1日王先生兴高采烈的讲述恢复高考的历史事件时,我忽然意识到,王先生根本不懂『长征』,因为他不懂毛泽东。
很多人都不懂『七二一大学』,我说的不是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青年人,而是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因为我在看到那个同志关于『七二一大学』的帖子的浏览量和没有跟帖的情况时,我就感觉懂毛泽东的同志太少太少了。不懂毛泽东?如何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的同志哥,您不懂毛泽东,是由您的文化决定的,所以才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说文化太广了,暂按思维或思维方式来说。因为思维进化到认识,认识也可以说成认识确立,再由认识转化为思想。总结一下:思维或思维方法——认识或认识的确立——思想形成。三十而立,实际说的就是立思维或思维模式,所以她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我知道您很不解,先用去年写的博客,做一个预热。
“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个就是毛主席在1968年7月21日发表的“七二一指示”。
1968年,那时我还很小。我是1965年上的小学,对于这段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虽认真学习过,甚至可能会背诵,但具体意思,一个10岁的儿童不会搞得很明白。1975年我初中毕业,分配在机械工厂(专门加工曲轴)学徒,工种是:磨工。从那时起对上海机床厂却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我使用的外圆磨床和曲轴磨床都是上海机床厂生产的,而且也知道这两种机床是上海机床厂的“看家产品”。
车、钳、铣、刨、磨,可以算作手艺人的代表,那个时代是很令人艳羡的。我是一个技术很好的磨工,同时我的钳工技术也很不错。我的师傅是由7级车工转的磨工(磨工在当时还是比较新的工种),他特别崇拜“马恒昌”,我那时特别崇拜“倪志福”(倪志福同志因“倪志福钻头”而成名,他是钳工出身)。从师傅哪里知道了“机械工艺师”(技师),七级工在升级有两条可以选择:一条是升八级工,但八级工就永远到顶了;另一条就是转最低级的技师,这样就可以继续按技师来升级,当时技师同工程师几乎是同级。所以我将自己的努力目标是:做一个技师,因此业余时间自学“数、理”没有“化”,希望报考“业大”来提高自己的机械知识。1977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恢复高考,但我不为所动,继续我的梦想(当时考虑自己初中毕业,如果去补习高中的数、理、化,参加高考,那样太浪费时间,业大也是学机械,没有必要图虚名)。技术在提高,文化也在提高,计划1979年暑假报考“业大”。
1979年1月,一张通知改变了我的计划。局里的七二一大学,改变原来单位推荐招生模式,局里参加工作满两年的青年工人,通过文化考试可以先参加“七二一大学的预科班”,经过预科班的学习、考核,再选拔上“七二一大学”。由于是脱产学习,我也改变计划,如愿考上了“预科班”。
一切又都顺风顺水的前进。1979年5月,学校又进行了改变:按照市里的计划,我们的“七二一大学”这个地方,改为天津大学分校(扩招),而我们这些预科班的工人,可以脱产到高考结束,我们统一参加高考,单位不得阻拦,考不上大学,还可以考公司级的七二一大学,再考不上就回厂。
虽然我不主动追求,但1979年我还是考上了大学。班里一共50个学生,只有一个不想考大学的“我”考上了大学,其余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考大学的想法来参加“预科班”的,他们很努力,但很不如愿。由于局里的“七二一大学”已经解散,在上大学还是“公司级七二一大学”的选择中,我还是选择了“大学”,这也让我离开了“一机局”。
我一个初中生,还相对来说“很不努力”,却考上了大学,而且是1979年的高考(较之77、78年高考难了很多)。而我的预科班同学里有很多“技校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他们从77年高考就参加和努力,他们很晚才睡觉,四处找寻习题解答,也不乏很多都是“书香门第”家庭。我的父母很传奇:父亲是孤儿(三岁没有爹,母亲又改嫁,被迫跟着叔叔婶婶),从小给地主家放牛,16岁红军到了他的家乡,他跟着部队一起走了,那一年是1934年。到延安后,党培养他“打算盘”,从此他“保管员、出纳、会计”为党掌管财物,工作能力一般,但非常认真、仔细。母亲的家乡是“左权县”(原来的山西省辽县,抗日战争左权将军牺牲在辽县麻田,故改名左权县),她是“被服厂”的女工(那里是八路军、解放军的根据地,就在太行山里),自己说高小毕业,也就是能看报。我如果75年不工作而上高中,正好是77年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可惜我的初中上高中的同学(有将近2/5的同学上了高中),也没有一个考上大学,我的中学很有名,就是现在的“天津耀华中学”(那时叫天津市第十六中学)。
接着上面的问题“我为什么可以考上大学?,而且我还认为高考时没有发挥好?”。语文是初中的语文底子,预科班不复习语文;外语考试放弃,只算成绩的10%;政治就是平常学习的政治,只是考试的前一天突击背背定义;化学几乎也是初中时的底子,预科班化学不是侧重点;就靠数学和物理来挣分数,这两门是预科班的重点。考上大学不是运气,考之前我很有底气。说这些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傲气”,而是说学习不得法,努力也是白搭。学习要讲方法,而且学习的关键是“学习方法”,我的方法是什么呢?
从79年1月的预科班考试通知,到开始考试,只有15天时间。在当时我的物理只学习了“力学部分”,“电及电磁场部分”一点也没有学习。为了补习“电及电磁场部分”,我找我初中上高中的同学,让他们帮我在2周内学会这些知识,但我碰到了钉子,他们都说“2周学会电及电磁场”根本不可能。我怎么办?我要是想上“七二一大学”,我必须学会这一部分。我找我的师姐借了一本高中物理下册(她是高中毕业,参加77年高考,回来说很难,从此放弃了高考),自己买了一本过去中专的物理课本下册。就是这两本书,我从头到尾轮流着看,这样看了一个星期,我的师兄弟们给我找来78年的高考物理试卷,我就在单位解答,结果电和电磁场的试题,很简单的就全部正确的解答出来。从此我就知道,原来知识可以这样学!
附:
数学:建议国家立法企业必须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建议国家立法规定所有的千人以上企业必须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七二一工人大学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在文革时期被报纸上吹得很厉害,被认为是文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而在文革结束之后,随着“彻底否定文革”的宣传,许多工厂的七二一工人大学也就关闭了。
当时之所以称七二一,是因为毛泽东在文革后期社会乱象结束的时候,发表了一个讲话,内容是“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指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后面还有一些内容,我记不清了。
于是在上海首先存在了一些重工业企业,如江南造船厂等,开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就是让自己厂的工人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其实,我认为这是毛泽东在文革中尝试推广他自己的教育理念。毛泽东的教育理念就是重实际,实践第一,轻视考试,轻视文凭,强调不正规,反对任何“正规”的教育办法。
按毛泽东的说法,那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这种说法是可以推广为在商业中学会商业,在制造中学会制造,在治疗中学会治疗,在手术中学会手术,在唱歌中学会唱歌,在跳舞中学会跳舞,在拍电影中学会拍电影,在买卖股票中学会买卖股票,等等等等。
毛泽东最成功的教育实践,就是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对整个革命队伍的业务培训,从士兵到干部,从连队的文化教育到延安的最高学府,抗日军政大学,白求恩大学。
毛泽东反对烦琐哲学,他认为搞烦琐哲学是一定要灭亡的,因此他的教育理念就是快速培训。
在人民解放战争打了三年,消灭蒋家王朝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人民解放军迅速形成了超过国民党军队的炮兵和工兵,这是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关键(也许草桥关民又要骂什么唯武器论?)。而这两个兵种都是技术兵种。人民解放军的炮兵是怎样迅速地从一群文盲中培训出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奇迹。至少,炮兵的排长以上的职务,到现在为止至少应当是一个大专生,而一个大专生的培养,现在需要三年时间,如果毛泽东按这种办法培养炮兵技术人才,则解放战争打完了第一茬炮兵专业的人刚刚毕业,那有什么用处?
在以往宣传志愿军的事迹的时候,多以前线的步兵的英勇事迹为主。但是志愿军的炮兵部队的业务能力,显然也是很强的,而且能够迅速掌握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如火箭炮的发射技术,志原军的炮兵业务能力是远超美军的。实际上美军在抗美援朝中意识到了自己在军事训练和培训上的失败,因此痛下决心改革教育,学了毛泽东的不少东西。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在报话机中喊:“向三号,四号目标开炮!”结果炮兵就果然打得精准,王成都喊“炮兵同志,打得好!”,这需要很强的业务能力的。
我在天津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当年的志愿军中的文秘就告诉我,当年解放军或者志愿军的一个连,如果有一个人居然能够写出全连的名字,他就会当上连队的文书,并且很快就能够被提拔为副指导员。也就是说当年的解放军的士兵构成主要是以文盲为主。
而从一大群文盲中,迅速地培训出一支专业能力极强的炮兵部队,到现在可能需要许多博士硕士水平的人才能够达到或者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人民解放军当时非常注重实战演练,经常就在战斗和战役的间隙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也就是大规模的对战争人才的培训。在大练兵运动中,有专门的教官讲课,但也有大量的互帮互学,还有群策群力,就是说有的战士能够想得出匪夷所思的新的武器用法,新的军事进攻招数,就会被迅速推广。
在文革结束后有知识分子看不起军事,以为军事就是冲锋号一吹,手榴弹一扔,就冲上去了。其实军事科学是最深的一种科学,专业技能的要求是最高的,是人的生命之间的搏弈,如果共产党军队专业能力不强,真的象当年的义和团一样,那早就被消灭了。
在以往宣传志愿军英雄事迹的过程中,过多地宣传人的英勇性,但是对于志愿军的专业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却宣传得少,但是这可能是特别关键的。
如果我们用体育比赛来比方中美军队之间的战争,则这种体育比赛本身是不公平的,是美军的武器更为占优的。当然,到战争后期中国军队的武器也相当不错,是苏制的,但是空中优势仍然是没有的。问题还是对先进武器使用的培训,对利用这些武器进行的战术训练,美军显然是失败的。志愿军要取胜光凭英雄行为是不够的,正如现在的一些体育项目,并不是说运动员英勇不怕死就能够当冠军的。
当时的宣传经常就是美军怕死志愿军不怕死,所以胜了。其实美军也有许多人不怕死的,也是作战勇敢的,但是我方的宣传是少的。如果让我看,那就是志愿军的业务能力超过了美军。美军手中虽然有好武器,但是业务能力就是不行的,白白浪费了好武器的功效了。
我认为文革后期毛泽东也在探索快速培养出工业人才的办法,他是希望把快速培训解放军志愿军的经验用在培训工业技术人员方面。甚至可以说,当一个国家快速地培养出工业人才的时候,它就是现代化的时候,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是主要的因素。
因此我建议国家要责成所有千人以上的大企业,都要同时开办一个大学。当然如果知识分子们过于痛恨文革,过于反毛,那不叫七二一工人大学叫某企业培训学校也行。但是我认为,凭什么企业内部培训出来的人,文凭就要低一头?我反而要认为应当高一头的。
深圳发展到几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技术工人是不够的了,到处招聘不到,在深圳被称为技术高级蓝领的工人。为此市政府专门组织招聘团去四川省挖人。但是就要问了,你深圳怎么就产生不了技术工人那四川怎么就能够产生技术工人?原因就在于四川有许多国企的军工厂,国企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国企本身是亏损的,但是造就的工业人才却是有用的。我得出的结论是深圳的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利用人,如果你是一个人才,它能够有效地利用你。但是,却不大能够培训人,所以它用了许多办法从内地挖人过来。
现在经常听说中国工人在国外遭到绑架的事件,如在阿富汗,在巴基斯坦,在尼日利业。那些国家早就是改革开放的了,早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状态下了,为什么我们的工人要去那些国家打工呢?研究的结论就是,那些国家的确招不到技术工人,公司被迫要从国内派技术工人去。所以市场经济是没有办法自动产生技术人才的。改革开放以后外资为什么喜欢到中国来投资而不喜欢去那些已经市场经济多年的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呢?原因在于中国的确招得到技术工人,而那些发展中国家就是缺少这个。
所以美国的一个诺奖获得者就要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奥秘要从毛泽东时代去找。
一说到深圳的发展总是提到农民工。其实,深圳从各地挖的技术工人也是相当关键的。任何一个工厂如果光是农民工没有相应的技术工人,机器坏了都没有人会修的。
就说深圳市现在的的士司机吧,大部分根本就是内地的的士司机被深圳挖过来的。那么深圳本地出产不出产的士司机?就是说来深圳的时候还不会开车,结果后来当上了的士司机的?我不知道。但是就我打的的经验,统统从内地挖过来,都是在内地开过一阵的士车后再到深圳这儿来的。
现在深圳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加强对中专技校的投入。
但是,有的时候企业的培训是更有实际针对性的。而且,技术学校要想培训人,那也是需要有设备的。轻工业的设备当然可以买得起。比如要培训一个电工,那就买一些电表啊改锥啊电线啊之类。如果培训缝纫工,那就买一些缝纫机。但是要培训吊车司机起重机操作工呢?那就买一个巨大的起重机?如果要培训一个万吨水压机的操作工呢?那就买一个万吨水压机?如果要培训炼钢工人呢?那就买一个炼钢炉?我觉得这都不太现实。
因此,重工业的人才的培训,倒不如采取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形式,那就是说炼钢厂内部同时就有一个炼钢学校,拥有大型水压机的重型机器厂的内部就有一个培训水压机操作工人的学校。造船厂的内部就应当有一个造船学校。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很实用的。
当然,企业内部要办大学,一些基础课可能还是要请现在大学的教师来讲的。因此国家可以责成各正规高校的所有教师,主要是理工科教师,文科的骗子们就免了吧,定期去企业大学讲基础课,同时在企业上一阵子班,体会一下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即当教师又当学生,也向工人学习,免得自己过于脱离实际。从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对国计民生有用的企业极需的科研课题。
当然说到这里就又有一个公平的问题出现了,万一市长的儿子到这家企业工作结果优先被企业内部学校录取怎么办?一个私营企业主优先让自己的儿子进入自己企业办的大学学习怎么办?
我想这里有一点不公平那就算了吧?如果高干子弟或者企业主的儿子能够到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则他们如果有一些特权,混得比别人好那也就算了。我想企业主真的有一个不成器的大笨蛋儿子,他也不会让这样大笨蛋非要在企业里搅和弄得企业亏损吧?那还不如给自己儿子一大笔钱让他成为有闲一族算了。
而各高校的研究生,应当更注重从这些企业大学的毕业生中录取,因此不需要有什么考研的考试,企业觉得优秀的人,大学就应当免试入学。这样的研究生更有可能出成果能够写出有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来。当然又会有人嗷嗷叫什么不公平啊,要考虑草根啊。既然企业里的大学毕业生都是从工人做起的,那本身就是草根了啊!
而现在考研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你以为他们更适合搞科研?其实他们仍然是大笨蛋,不过就是能够考试而已。我在北大招研究生招自己人这件事情上反而认为北大不得已而为之,真的按公平原则从那些考研考得高分的人中录,那只能录得一批大笨蛋。或者还是我提出的有效办法,抓阄,即公平又不浪费时间。
现在许多家长都迷信清华北大,那么,我认为这两个大学应当带起头来,每年都要从各企业的自办大学中选取一些杰出的工业人才,直接授予他们硕士博士学位,而且无须考试,让家长们注意到哦?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取得清华北大的学位的办法。
当然,这么一来一些私企老板阔佬啊市委干部的子女啊就会削尖脑袋往这些企业中送,希望成为这些企业的工人,然后沿着这条路往上爬。当然又会有人大叫不公平啦。
但是我认为特权永远是存在的,全世界都如此。如果高干阔佬子弟们为了发达去干了几年制造业工人,那也比送到国外被培训成美国哈叭狗要好啊。好歹还是在促进我国现代化的第一线干了几年呢。
国务院成立了制造大飞机的公司,很好啊很好,但是在公司内部就应当存在一个“制造大飞机大学”,要把制造大飞机的人才培养出来。
毛泽东在两个方面形成学问上的突破。一个是毛泽东管理学,就是能够将一群文盲一样的人,管理成一支纪律最严明的军队。有的人说哼,这个简单,只要军事化管理就行。真的简单吗?美军已经摸索管理学多年,军规也设立了不少,但是不是照样频出丑闻吗?我认为同样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如果事先是被送到美军中接受美军的军事管理,同样的人有可能也会虐俘也会强奸妇女的。美军的司令官肯定也不喜欢他们的军队出丑闻,但是没有办法啊,因为他们并没有采用毛泽东管理学的技术。
毛泽东管理学就是动不动搞恐惧威胁搞惩罚吗?不,我认为中国军队里的惩罚是最少的,在我当兵的时候连关禁闭这种惩罚都没有。我也肯定没有挨过任何下级军官的打。但是我们的军队就是比美军强啊!
另一个方面,就是毛泽东教育学,是的,存在着一个毛泽东教育学,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教育奇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一支以文盲为主的军队中培养出一支炮兵专业队伍,难道不是奇迹吗?
就说原子弹的制造吧,有的人总是将其归到一两个人帐上,但是原子弹的制造没有一支团结合作的专业队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而这支专业队伍是怎样培训出来的,这才是奇迹。你一个原子弹专家领导着一群文盲能够搞出原子弹吗?
当年的八路军第一次缴获到日本鬼子的迫击炮,也缴获到了炮弹,但是,怎样才能够使炮弹落入敌人阵地中准确地爆炸呢?这完全是一个专业的事情,因此想办法研究,请日本俘虏兵来教,然后把瞄准的办法,打炮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那么互教互学,极为迅速地掌握了准确的打炮技术。
如果是现在呢?如果一个人要学会打迫击炮,那就是一个炮兵专业的大专水平。因此他首先要在小学苦读六年,经过艰苦考试考上重点初中,然后再学习三年后经过中考进入高中,再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军事院校的炮兵专业,苦读三年后,你再给他一门迫击炮,他照样打不准。他很可能只是在考试卷上打过几炮。
有的人一提教育就大谈美国,就象当年那些留苏学生回来一谈革命就大谈苏联一样。但是我们自己本来拥有的财富,毛泽东教育学,却给我们扔掉了,这才是最大的败家子行为啊!自己的好的东西不要,非要人家更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