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作为品评政府的追求
执政政府都有媒体,媒体是政府的宣传工具。但实事求是地讲,媒体还负有另一项异常严肃的历史使命——暴露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政府有效决策提供真实信息,进而实现政府的自我纠偏,从而顺应社会、贴合民意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在此意义上,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比喻成客户与其聘请的私人医生之间的关系。我们花钱请私人医生总希望医生敬业,时常报告关于自己健康的最新动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预防及避免。医生对我们的作用不是治疗而是预防,毕竟不是所有的治疗都一定有效,病入膏肓就只能等死,我们聘请医生绝然不是用于这个时候。以哲学的观点病入膏肓也是从小病小灾循序渐进变化发展而来。癌症的晚期就属病入膏肓,但早期和一部分的中期癌症就可以治愈。所以私人医生的作用在于发现小病小灾提醒客户及时治疗以免贻误时机使健康走向不可逆转的局面。医生的作为直接决定客户寿命的长短。
从现代医学知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健康的人体内都有癌细胞,不同在于它没有发展到迅速繁殖的地步。据笔者所知苏联曾用尸血补充血库,即将刚刚死亡的新鲜尸体里的血液抽出给活体使用。严格地讲一方面再健康的人都有毛病,另一方面有时一个刚死亡的人的血液仍然是健康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健康的器官、良好的细胞;有毛病的器官、伺机恶性繁殖的细胞。
倘若医生敬业会屡屡、且常常发现问题提醒客户有所作为来保证客户尽可能地长寿。向客户表明他的身体是多么地健康、他的某一个细胞是多么完美、某个器官是多么地正常运行的医生肯定不敬业。甚至医生去赞美行将朽木的“未僵尸”的鲜血是多么地鲜红,还在汹涌澎湃地流动,这仍然是生命的价值体征,乃至于可以把这种赞美上升到讴歌的高度。假使对一个即将死亡的客户还讴歌、赞美他的健康,此时的医生恐怕不仅仅是不敬业的问题,很可能还存在心术不正、道德败坏的问题。
同样道理媒体之于政府也有同样作用。但现实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媒体属政府管辖。倘若政府不想自律则媒体监督就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于是政府可以利用对媒体的钳制作用来筛选媒体的作为。于是通过媒体的作为我们可以大致品评出以下三种不同的政府。就像有追求卓越的人;也有追求懒惰的人;更有朝不保夕过一天算一天的人一样,政府也有这么三种:
第一种,追求卓越的政府。其媒体表现积极、亢奋、尖锐。政府对媒体披露的问题、暴露出的矛盾不是一种尴尬的心态,而是一种饶有兴趣的关注、追踪、讨论、思考、决策、进而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媒体是政府的保健医生,政府对媒体的“工作”予以相当的尊重。媒体有成就感,政府屡有作为,是完美型政府。社会朝气蓬勃,一片祥和。人民安居乐业,也居安思危。
第二种,追求自由、懒散的政府。其媒体表现或许偶尔会暴露问题,但大多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因为政府的不作为或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媒体逐渐不再用心发现问题,也日渐懒惰起来,随后自由散漫。政府只对呼声很高的问题出面解决一下,大多时候政府比较安逸,懒散无为,或装模作样地做一些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社会有点死气沉沉,人民随遇而安,比较颓废,偶有自暴自弃。
第三种,追求“活一天算一天”的政府。此类政府可能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也放弃了寻找偏方治愈的信心和意念,只求“在位一天算一天”。其媒体表现不是发现问题,而是不顾一切地掩盖问题、吹嘘政府的“健康”。此时雇用“医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客户的“长寿”,只是不是预防或治疗,而是掩盖、欺瞒直到最终完结。此类政府有点像赌棍、酒徒,只顾眼前不考虑明天。媒体则不暴露任何一个问题,犹如对“尸血”大加赞赏一般,为政府的“形象”涂脂抹粉以求粉饰太平。但私下里政府里的相关责任人则早已把‘百宝箱’放入‘逃生艇’中正伺机跳海逃生。社会危机四伏、暗流汹涌,人民怨声载道,各种大小范围的殴斗乃至令人发指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是混乱或战争来临的前兆,至于大小的程度以及时间的早晚就不好说了。
这三种政府有时也可能是同一政府的三个不同时期——由盛而衰,表明政权的更迭迫在眉睫。
2008.07.1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