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就是大不一样

火烧 2008-01-0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7
文章探讨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根本差异,批判官僚腐败与资本家挥霍的对比,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呼吁探索毛泽东时代真相,推动真正社会主义发展。

——以此献给2008年

最近一连两次有人反问我: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有多大不同?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吗?当然他们是认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没有多少不一样,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他们说资本家挥霍的财富与管理公有制经济的官僚的挥霍相比,那是实实在在的小巫见大巫;第二,他们说资本家个人挥霍之后剩下的财富与管理公有制经济的官僚挥霍之后剩下的财富同样是属于社会的,没有本质的差别。

就我们个人的视野来说,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并非特例,甚至不是少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原因之一是在近二、三十年内成长起来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相信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官员阶层可以是不腐败的,可以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如今的中、青年眼中,官员阶层的必然腐败是不言而喻的。原因之二是在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们中间,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官员与腐败是一对孪生兄弟,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只能是暂时的现象。

要想向那些没有见过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的中、青年人,说明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的社会体制是可能的,那是相当困难的。尽管那困难比要对一个天生的盲人说明红色与绿色的区别的困难要小一些,可是在社会强权刻意要掩盖与歪曲那曾经存在过的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的真相时,那种把中、青年们从谎言中解救出来的工作就变得与向盲人说明颜色同样困难了。

至于那些曾经亲历毛泽东时代的人中同样对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没有信心的人们,则是因为他们的眼界太狭小了。他们把区区几十年的经验当作最终的结论。他们不懂得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是十分缓慢的,那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以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为例,这一步经历了大约三、四百年,并且曾经多次反复。注意,这仅仅是用一种私有制社会取代另一种私有制社会的进步。可以想象,那种以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人类进步,必然要比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困难更多; 必然要走过更漫长的道路,经历更多的曲折、反复。因此人类现在已经拥有过的社会主义形态还是最初级的,最幼稚的,最不能令人满意的。把这种最初的尝试看作人类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终点站,那实实在在是太幼稚了,太愚昧了!

这里我要向那些曾经亲历毛泽东时代的人们说明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根本不同。如果今天的中、青年对这个问题还多少有些兴趣,那你们必须首先去探索毛泽东时代的真相。如果你们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一直生活在谎言之中,拒绝接受另一种声音,那就请自便吧。反正中国八成要跟在如今被多数中国人瞧不起的非洲、拉美等穷国之后进入真正的社会主义了,放弃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可能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中国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体制诞生与江西瑞金。不过那时政权的经济基础还是以个体农业为主体的私有经济。就是在那种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权,并且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建立了新中国。可以肯定,现在拒不承认那时的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的人随处可见,但是广大工农踊跃参军、拥军,支援革命战争,打败八百万蒋介石军队则是一个无法抹杀的事实!如果那时的共产党人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代表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的,何以会使广大劳动者支持他们这些“土匪”,而不支持那个被全世界承认的蒋介石政府呢?!凡是多少还残存着一丝诚实的人都无法公然否定革命战争中的中共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几年也可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并不理想。在中共中央进北京前,好像是黄炎培,一位倾向于共产党人的国民党人曾经担心中共“进城”后会很快腐败;毛泽东也把“进城”看作“进京赶考”,尽管他说有人民民主做保障,可是他仍然,并始终担心党与干部的腐败。正是为此,“进城”后不久就开展了三反运动,并且枪毙了刘青山、张子善。自从三反之后,党的各级干部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是比较廉洁的,社会风气也在共产党干部的带动下有了从未有过的新面貌。不仅黄、赌、毒绝迹,而且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成为时尚。那时国家内部是一穷二白,外部是帝修反的封锁,中国人民硬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二十几年时间建立起来拥有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世界第六的经济规模,拥有与西方差距仅五、六年的科技,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的,和崇高国际地位的社会主义强国。请注意,这一切都是在全国人民勒“紧腰带搞建设”的努力下成就的。在那二十几年里,尽管干部队伍已经不同程度地逐渐腐化了,尽管“四清”、文革都是没有能够成功地阻止这个党、这个政权的逐渐蜕变,人民大众对这个党、这个政府还是比较满意的;仍然没有干部敢于公开违背、质疑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尽管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工农政权,还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都不是理想的社会主义政权形势,都存在着种种弊端;如果我们预计五百年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出现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从瑞金到毛泽东逝世间的五十多年,中共的政权是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探索,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这个探索中可以看出,一个正真为人民服务的政权,一个完善的以大众的利益和人类文明为方向的社会是完全可能建成的;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谬论只是掩盖其剥削本质的谎言。

到此,我们可以来讨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究竟是否有根本性不同了。

首先我的观点是:公有制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为人民服务的政权不可能巩固,更无法发展;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公有制经济很快就会被搞垮,根本没有前途。

上面这个结论本来是那些如今仍然头脑清醒的,亲历毛泽东时代的,并且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都应当知道的。可惜头脑清醒的人少了,愿意思考的人少了!就让我来替他们分析一下吧。

首先,如我前面的说明,一个正真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是可能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那种理想的社会主义。我就是要通过毛泽东时代的并不完善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权与其公有制经济,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私有制经济的对比来说明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对于社会大众的利益确实有本质的不同。

我想,可能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反驳说,不经过资本主义的民主,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说: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不想被这个话题把水搅混。退一万步说,即使我同意你的观点,仍然没有否定那种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并不妨碍我下面的讨论。至于社会主义是否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则可以在另一个地方来讨论。

首先,在一个完善的、理想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政权中,大规模的、普遍的腐败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可以通过毛泽东时代对腐败的严厉惩罚中看到一点影子。也就是说,在毛泽东时代这种并不完善的,并不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腐败的“成本”都是很高的,腐败的空间都是很狭小的,更不要说未来那种完善的、理想的社会主义了!反之,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张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干部阶层利用手中的权利窃取国家、社会的资财打开的大门,为干部阶层迅速蜕化了官僚资产阶级开辟了道路。大规模的、全面的腐败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下面来对比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和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管理公有制经济的成本方面有那些不同。

首先,两种体制下,官员的办公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崇尚廉洁奉公,官员办公一切从简。现在一个县级市政权其豪华与铺张超过了毛泽东时代的一个省政府。毛泽东时代,一个省长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有一辆专用汽车;而现在的一个处级干部的办公室附带一个拥有浴室的卧室已经不是什么奇闻了!至于汽车,三、两年就是一换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毛泽东时代,管理几千、上万人大国营企业的厂长住的房子与工人相差不大,上下班也没有专用汽车。现在这样规模的国营企业的“老总”其享受已经让外国那些“高级白领”自愧不如了。

所以,就官员的办公费方面来说,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成本可以很高,比如现在;也可以很低,比如毛泽东时代。而对于一个真正完善的、理想的社会主义来说,这方面的管理成本必然是很低的。

估计反对者会强调,之所以说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成本高,主要是由于其管理效率低下。他们说,从苏联到中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效率都是低下的。

说这话的人显然是缺乏现代历史知识。首先,苏联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其经济管理效率实际上高于帝国主义的平均水平。正是由于他们的管理效率高,他们才能在短短五十年间,从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其次,毛泽东时代的前期十几年的管理效率也是很高的。正是因为其管理效率高,才得以在短短十几年内把一个几乎完全没有工业的半殖民地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另美帝、苏修都不敢欺负的社会主义大国。

我在这里说苏联、新中国的管理效率高,并没有否认其管理水模式和水平仍然不理想,仍然有许多缺陷与失误。但是,对于一个经营一个人类从未谋面“新生命”的人们来说,他们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尽管由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幼稚,由于那些社会主义者本来就是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泥土中成长的现实的人,由于帝国主义的“颜色革命”的侵蚀,社会主义的“第一波”以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线崩溃而结束;但是,苏联和新中国确实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可以高效率地管理国家,管理公有制经济的可能性!

至于“中国特色”的公有制经济的高得没谱的管理成本,那才真正是中国特色,不能用来说明公有制经济必然是高管理成本。

所以,现在可以说,那种认为管理公有制经济必然是高成本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说说两种“挥霍”之后的剩余财富对于社会大众的利益是否有本质差别。这里姑且不去争论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否会向资本家那样挥霍。

这里首先要弄清两种“挥霍剩余”由谁掌握,他们会怎样运用这些“剩余”。

先说说毛泽东时代。过去二十几年我们已经听惯了的一种“精英言论”:毛泽东时代对农民的剥削与解放前的地主差不多,因为新中国加在农民身上的负担与解放前的地租差不多。就算真的差不多,我们来看看新中国“剥削”农民得来的资财用来干什么了。凡是多少还有点良心,敢于正视历史的人都无法否认:毛泽东时代从农民身上“剥削”的财富全部转化成了公路、铁路、工厂、矿山、学校、医院、等等,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素质的“硬件与软件”。

那是一个全国人民勒紧腰带拼命搞建设的时代,那是一个为了不让下一代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的“努力种树”的时代,那是一个还没有忘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重重苦难与屈辱的时代!如今的中、青年缺乏理解那个时代的能力,难道亲历过那个以无私奉献为荣的时代的人们也没有回忆起当年的豪情壮志的能力了吗?!!!!

同样,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它从全体劳动者身上“剥削”来的所有资财,最终都会转化为人民的利益,都是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特别要指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所掌握的公有制经济的“剩余”绝对不会有意用来损害人民大众的利益。

好了,现在我们再通过三个例子来看看“中国特色”下的私有制经济的“剩余”是怎样运用的。

第一个例子是工人工资问题。国家有明确的最低工资规定。可是在失业大军面前,资本家拥有根据“行情”压低工资的权利与自由。用资本家的话说是:三条腿的鸡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前几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可是工资不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有所下降。就连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没有人理睬!如果不是资本家手中掌握着“剩余”,他哪里能够如此欺压工人?

第二个例子是最近几年的房价。当然,这个问题不单单是资本家的问题,而是官商勾结的问题。可是必要条件之一是资本家手中拥有巨大的“剩余”。正是由于他们手中的“剩余”十分巨大,才使得政府真想调控房价以平息民众的怒火时,才在这“剩余”面前连连败北。而高房价伤害的恰恰对私有制还存有怀想的一代。

第三个例子是高尔夫球场。仅北京北郊就有好几个高尔夫球场,且不说它要占用多少耕地,先说说它要花费多少“剩余”!高尔夫球场是为谁建的,当然是为达官贵人建的,是为大官僚、大官僚资本家、大买办资本家建的。甚至拥有数千万“身家”的财主们也很难踏进那些场所。当真中国人富有得钱没处化了,只好建一些高尔夫球场了吗?当然不是,那些下岗工人还在马路边挣扎,那些为孩子考上大学没有学费而自杀的悲剧还在上演,那些失学的七、八岁孩子还在十字路口乞讨……人民有太多的地方需那“剩余”,可是资本家要优先建设他们的高尔夫球场!

“剩余”掌握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手中,与掌握在资本家手中,特别是与掌握在官僚资本家、买办资本家只有,那是有天壤之别的!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一样吗?可以在私有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吗?在私有制经济上建筑的“社会主义”是真的吗?

我懒得再费口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