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只能“牢记”不应该“纪念”
然而,九一八---只能是“牢记”,不应该是“纪念”!
“九一八”即“九一八事变”,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中国人应该都是知道的。这里只做个简要介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却宣称是中国军队破坏了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立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至次日5时半,日军占领了北大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军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曾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还不到两万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就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10万人。由于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到不准抵抗的训令,所以在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除一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进行了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至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件”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称9.18为“国耻日”。
这样一个日子,这样一个事件,我们只能是“牢记”,或者是“不忘”,绝对不应该是“纪念”。“纪念”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用实际行动~先烈。(2)……。(3)……”意思很明确,纪念是个颂扬性的词汇。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纪念刘和珍君》、《纪念白求恩》等等。现在来“纪念九一八……”,难道要颂扬日本侵略中国的丰功伟绩吗?!
我认为,这首先不是一个用词不当---文化水平问题,而是一个民族感情问题!
希望有关方面能加以重视并予以纠正。
【太行山水 2010/09/1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