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全民都阳了,谁来买单?

火烧 2022-12-3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全民感染持续,医疗资源紧张,医院床位不足,医生感染严重,患者症状反复,后遗症问题突出,谁来为感染者的治疗和生命买单?

  最近的两条消息,具有深远意义,必将载入史册。

  2022年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说明: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2年第7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此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

  这两条消息,被网友称为史诗级的重磅讯息。之所以“重磅”,乃是因为它彻底宣告了全民抗疫时代的结束,以后只有新冠病毒感染,不再有新冠病毒肺炎。而与之相悖的是,很多临床医生都已发出预警,不少人阳转阴后依旧咳嗽、气短、胸闷、活动多一点就喘,到医院一检查,发现病毒已经侵犯肺部,变成了白肺,要特别警惕肺部炎症。

  今天早上,老家打来两个电话,老人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已经病危,让帮忙在市里联系住院治疗。但一通电话之后,感到特别无奈。医护人员感染也很厉害,医院已是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根本没有能力再接收任何病人。医生朋友最后叮嘱,现在治疗方法是大同小异,如果年龄过大,折腾无益,实在不行,可在县里医院会诊。

  这就是当前的现状,大医院医务人员长期高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了应对大面积感染的能力,重症床位更是不堪重负。农村面对感染高峰大考,乡村诊所和县级医院虽然扛下了所有,但由于医护人员能力有限,加之“缺药”“断药”现象突出,群众也就只能靠个人免疫力死扛硬熬了。至于能否扛得过去、熬得过来,也就只能听天由命、自求多福了。

  前段时间,我阳了之后,将自身生不如死、备受煎熬的经历做了简要分享。如今二十多天过去了,虽然已经进入转阴状态,但不得头晕、乏力、口感、咳嗽等症状都还依旧存在。而家人也依然是反反复复,长期未能走出吃药祈福的阴影。专家曾说,感染如同感冒,这些症状都不算后遗症。但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才叫后遗症,潜伏期是多长,谁又该为那些没能熬过来的人买单?

  疫情的存在,不会因为换个机构发布一些失真的数据而结束;病毒的肆虐,不会因为谁为它改个名字而终止。当前,全民感染还在继续,很多人既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身边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噩耗。而当殡仪馆、火葬场都已是加班加点也忙不过来的时候,谁还会在意那些排队等候活化的遗体背后,家属们的内心感受和悲痛?

  有人说,就算沒新冠,冬季也是老年人死亡率高发的时间段,这次疫情感觉好多人怕死怕得有点离谱。事实证明,龟儿子还真是说着了。这次老百姓确实怕了,怕感染后的高烧惊厥、浑身疼痛、胸闷气短、长期咳嗽,怕由此引发的各种炎症和“大白肺”,怕因有基础病症而扛不过去的人间悲剧上演。

  比拼抵抗力的背后,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稀里糊涂、麻木不仁!现在,全民都在渡劫,专家都在预测,大V都在撕逼,各地都在指导阳了以后如何吃药。但舆论喧哗与流量博弈之间,没有人问买不到药怎么办、看不了病怎么、扛不过去怎么办。三年疫情防控凝聚的共识,就这样被“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取而代之,幻化成了泡影。

  记得以前,一个地方如果阳了几个人,出现了一些病例,或者在数据上说了假话,基本上都是要被追责问责的。然而现在,全民都阳了,重症危症死亡数不胜数,医疗挤兑令人震惊,失真的数据不断滚动翻新,但却始终难以看到有人为此担责。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共识,所谓的“团结一致向前看”?

  既然没人买单,闹剧就会持续上演,扯淡就会更加泛滥。例如,医学之声公众号就发布了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这次毫无准备的开放是国家高明果断的决策。让谁都不去准备才是最好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而更为可笑的,则是部分专家教授已经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开始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弘扬机制研究”。

  另外就是,某地民政局“关于表扬火化场的通报”,甚至还出现了“圆满收官”“争创佳绩”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用词。

  不食人间烟火的“正能量”多了,真实的民意也就越来越少了。尽管,我们都知道病毒不可能清零,长时间的封控、静默,经济和社会就会崩溃,放开是必然选择。但“让谁都不去准备”的“把损失降到最低”,就是不管不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让人民群众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么?况且,病毒还在变异,天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够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在于病毒抗争的煎熬中,很多老百姓都希望通过放鞭炮来欢庆一下,扫除疫情三年的霉运,以红红火火振奋精神,迎接新的一年。但各地纷纷发布的鞭炮禁燃禁放规定,将这种卑微的呼声、朴素的民意彻底给淹没了。看来,2023年的这个春节,注定是黯然失色,了无生趣,不可能有什么年味儿了。很多人的希望,也变成了失望。

  民意得不到有效的尊重,也就没有了共情、没有了共识,没有了凝聚力。三年来,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从中央到地方,从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到志愿者,都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这次放开,来的太过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全国人民需要一份温情、需要一个交代,尤其需要过上一个以爆竹祛瘟疫、消病毒,尽显欢乐祥和的春节。

  疫情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真诚希望上上下下都能放下傲慢与偏见、多点关爱和温暖,把护佑生命作为一致目标,凝聚合力共同渡难关,让人民群众安稳过个好年,一起迎接那个并不遥远的春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