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呀,你别忙着骄傲!
人民网引华龙网消息,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在12日至13日于重庆举行的校友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我们北大的骄傲。我想,这就是北大人的价值观倾向,就北大精神来说,在任何工作上做出贡献都是给母校增光。(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6248062.html)
笔者认为,就朱书记在谈话中所表达的骄傲原因来说,北大的骄傲有一点儿早,有一点含糊,有一点证据不足,还缠夹着些许盲目。
一个人,如果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首先是其本人的骄傲。就算凑巧是北大的学生,其本人的骄傲是不是可以称为北大的骄傲,也不可一概而论。若是猪肉卖得最好的人是北大倾尽心血培养出来的艺术博士,若是修鞋修得最好的人是北大殚精竭虑培养出来的农林园艺博士,若是种地种得最好的人是北大鞠躬尽瘁培养出来的文学博士,若是工人做得最好的人是北大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音乐博士,北大还是认为这些博士今日的成功是北大在其教育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所致的话,只怕这些成功的博士们嘴里不说,心里也未必服气的。
若是扯到比较虚的价值观,就更有些说不清楚。几乎所有不是故作糊涂的人都清楚,一个人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不仅与其掌握知识的范围、程度有关,更与其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及社会的系统、整体价值观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塑造单纯无论归结到哪一个其曾经就读过的学校,都是有些贪他人之功的意味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是一出生就上北大的,总要经过幼儿园、小学、中学,任何一个学校,单纯拿价值观来述说、表白自己的功劳,都不太合适。如前所言,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偶然性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比如看到一个受有关方面欺负、打压的辛苦劳累的拾荒者,这个人就树立了大富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价值观。请不要误认为我完全否定学校教育对个人价值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只是说,对于难以说清楚的事情,是不方便拿来引以为骄傲的。另外,朱书记关于价值观的描述,还难免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嫌疑。成功的,就是北大的骄傲,那么北大学生至今还有许多在为自己的工作发愁的呢?怎么个说法?再说,评价“成功”与“最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我倒觉得,对于政治等社会科学色彩比较浓的北大来说,真正的骄傲倒应该是从未培养出过一个汉奸,或者说培养出了一批敢于同汉奸势力、汉奸群体做殊死斗争的勇士。如果前条件不能满足,就是说曾经培养出过些许汉奸,但能满足后条件,也算是有些值得骄傲了。至于其他技术、理论方面的成就,就算有成就,那也与学生个人的天赋关系很大呢。如果前面这些也做不到,那么有敢于同汉奸势力、汉奸群体做殊死斗争的教师,也勉强算是骄傲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