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八百里火炎:致刘吉老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火烧 2006-09-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八百里火炎通过公开信回应刘吉关于改革争论的演讲,认为该争论对中国发展有积极意义,并对胡锦涛讲话进行分析,强调改革需不断完善和探索不同模式。

致刘吉老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刘老先生大鉴左右:

晚生八百里火炎提笔顿首再拜。

晚生拜读了老先生2006年8月18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上发表的《过去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问题已经解决》的演讲,觉得有写这封公开信的必要,因为本信的内容将有多处冒犯甚至严重冒犯老先生,但这又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因为我参加了先生所说的“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而且观点和先生相悖,所以,也就存在了在所难免的冒犯和唐突,谨在这里提前致谦。

先生在演讲中间讲到:“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使大家感到思想混乱,对中国的形势表示担忧。”,以先生的语气和意思,先生是对“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持反对和否定的态度的了,因为争论使“大家感到思想混乱,对中国的形势表示担忧”,现在就有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是应该发生的呢还是不应该发生呢?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起了进步和促进作用还是起了阻滞破坏作用呢?二是“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是“使大家感到思想混乱”了?还是使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楚更明白了?我的观点是:这场“争论” 是应该发生的,这场“争论”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起了进步和促进的作用的,这场“争论”是使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楚更明白了。而且,这场“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包括我致先生的本公开信,就是“争论”继续的具体事实。

先生在演讲中间讲到:“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已经解决了,因为胡锦涛同志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会议上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精彩的讲话。‘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努力加强或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要不失去时机的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领域或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我认为先生的话太笼统太武断了,而且也混淆和曲解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的意思。在下以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间的“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方向和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实现方向和目标的具体方法思路,“努力加强或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对实现方向和目标的具体方法的正确性的制约和要求,至于先生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也可以说是对过去两年多的一个争论的总结”,在下以为不能这样认识,为什么呢?因为先生把“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归纳的太简单了,先生把“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简单的归纳为“一个争论”,其实“过去两年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过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争论”,从范围来说它是全国范围的而且波及全世界并且影响到全世界,它是一次范围广泛的多领域的多层次的大讨论和大争论。而且这个范围广泛的多领域的多层次的大讨论和大争论至今也并没有结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间所说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不等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间发生和存在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因为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使用“不断完善”四个字,所以,“不断完善”是一个需要实践的问题,而且如何“不断完善”又是一个必须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不断完善”,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拿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间强调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来说,诚然,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那么,我国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实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呢?是欧洲模式还是亚洲模式?是美国模式还是拉美模式?如果是欧洲模式,是欧洲模式中间的西欧模式还是北欧模式还是东欧模式?如果是亚洲模式,是亚洲中间的日本模式还是新加坡还是印度模式台湾模式?其实这些模式都有着它们各自的优秀的正确的成功的和可借鉴的地方,但是那一种模式都是既不能抄袭又不能照搬的,而且中国要建立的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和上列体制模式的国家又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模式是什么?是不是已经完全清楚了?在下认为还未必。因为我们现在并没有结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不仅仅没有结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而且还摸进了所谓“深水区”,而且要在所谓“深水区”进行所谓“攻坚”,现在关于该不该进行这样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和在所谓“深水区”进行所谓“攻坚”暂时不做争论,现在我们首先来明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不知道先生对胡锦涛总书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么认识的,我认为其中的两点是必须明确的不容置疑的和不能马虎的,那两点呢?一是加强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二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加强和巩固。其实这两点和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对他讲话中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加强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应该使公有制为主体的加强和巩固这两点是不言自明的,不知道先生对此是否有异议?我想既使先生在心里有异议但是是不可能表示出来的,大不了先生会王顾左右而言它或者含糊其辞。在下姑且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先生和在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该加强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应该使公有制为主体的加强和巩固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一致的,那么,回顾我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工作,其在这两方面的效果是怎么样呢?质言之,苏联的共产党失去了政权,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也受到了威胁甚至是严重的威胁。其实也确实有国内外的政治势力图谋通过改革开放使共产党使去政权,或者迫使共产党改造以使其变质,有这样的政治目的和图谋的人以及由这些人组成的社会政治势力是确实存在着的,而且他们已经把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和图谋的希望变成为了实现希望的行动,他们的行动也确实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了实质性的威胁。我这样的认识问题不知道先生认可否?说到这里,先生可能会给在下扣上否定或者反对改革开放的帽子,如果先生要扣的话,我这样回答先生一句:“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出来一条加强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使公有制为主体的加强和巩固的改革开放的道路呢”?

请先生随在下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和认识一下问题:前段时间有两则报道,一个报导是世界科技500强评选,美国占去了大多数,法国40多家,日本40多家,中国只有3家。另一个报道是这些年中国GDP上去了,但是中国的单位能耗没有下降反而上去了。如果这两个报道的事实是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还未可厚非,可是它是发生在了改革开放已经近30年的今天,如果我们以此来作为标准对我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行鉴定的话,我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只能得最低的分值了,我认为如果我国的改革开放使GDP的增长稍微慢一点,但是,我国有20余家或者更多家进入了世界科技500强,我国的单位能耗是世界最低最好的,两者比较,在下是倾斜于后者结果的。另外客观的说,就目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现状,是不可能在这两个方面扭转现状的。先生能够对在下的观点予以否定吗?如果先生能够否定,请先生讲出理由,在下洗耳恭听。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道理是:如果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或迟滞不前,GDP的增长速度是不可能保持高的增长水平的,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无法持续提高的。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英明的提出四个率先: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存在问题的正视,也是对在下前述问题的正视。而且这四个率先不仅仅是指导上海的,应该是指导全国的。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炫耀如何如何取得了什么什么成绩,什么什么多少年赶上XX国家。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企业和任何个人只有在不断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间才会能够高速度健康的发展前进的。

掩盖存在问题,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对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企业和任何个人都是大忌,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确实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先生说“胡锦涛同志对上海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就是四个率先: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个率先,我的体会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总的最后的目标,要建立这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完成前面三个率先,而完成前面三个率先,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推进改革开放。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罢,这都对,为什么喊了很多年,不能推进的很快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体制上的阻力。如果不克服这种体制上的阻力,我们就不可能完成这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先生是坦率的,承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都对,喊了很多年,但是不能推进的很快。于是先生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体制上的阻力”,是这样吗?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大部分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发达地区的大半壁河山,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在那里受到“体制上的阻力”了?我国的股市管理,可以说无必要“摸着石头过河”,国际上有成功的普遍例子,又聘请了大牌的世界的著名专家如梁定邦先生等,可是中国的股票市场确实失误多多,人民非常不满意,既无法向国人解释也无法向世界解释,客观的说,中国的股票市场既不是旧体制的产物,也不是旧体制管理的结果,更无须“摸着石头过河”,而且中国的股票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问题和矛盾依然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危机,因为老百姓的巨额投资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没有得到正常的回报,相当量的出现了血本无归。现在就是再给“精英和专家”们数年时间,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是不可能走上健康的轨道的,因为看看他们的过去,就知道他们的现在,看看他们的现在,就会知道他们的将来的。

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所谓的“体制上的阻力”所能够概括的。而且也不是问题的实质。

下来我还要对先生的两点看法表示异议:一是先生说:“我的体会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总的最后的目标,要建立这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完成前面三个率先”,我认为先生歪曲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意思,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矛盾确实出现了凸显和激化,社会治安严重恶化,人们已经缺乏正常的安全感,贪官出现了,卖官买官出现了,黑社会出现了,卖淫嫖娼出现了,我说的出现,是指普遍现象的出现,新的党中央在实事求是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加大了预防、消除和打击的力度,同时明确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不仅仅明确的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而且还大力度的采取了具体的行为措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同时也深得民心,如免除农业税,如提高社保和退休人员待遇标准,如逮捕顾诌军,如加大治贪肃贪力度。同时把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全会的主议题,你老先生怎么能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总的最后的目标”呢?既就是依你老先生的“要建立这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完成前面三个率先”,那“前面三个率先”的完成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那是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啊,再者,在社会失去“和谐”的基础上,那“前面三个率先”的完成能实现吗?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盼望的和谐社会,被您老先生这么一捣鼓,就变成云里雾里的了,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就又变成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画饼”了。

二是先生说:“很多年以前我到美国一个小地方访问,他们一个议长问我,你是哪儿来的?我说是从中国来的,他还搞不清楚中国是哪个地方。但我说是上海来的,他知道上海。所以上海的品牌是非常大的。”,我认为您老先生是遇到了一位白痴,因为美国人太应该知道中国了,这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曾经在朝鲜以战争的形式交过手,那好象也是美国的对外战争仅有的没有打赢的战争,一个堂堂的美国议员,竟然连这都一无所知,您说他不是白痴是什么?另外,尽管中国还贫穷落后,但是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有原子弹,有氢弹,有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之一啊,怎么就这么被这个美国佬如此小瞧了?其实这个美国佬议员并不是什么白痴,而是您老先生确实表现的白痴了,因为这个美国佬议员在这样的藐视中国,奚落华人,您老先生却茫然无所知,您老先生不是白痴是什么?其实这个议题和我们要讨论、争论的中国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开放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也就七扯八扯的扯到这个议题上来了,不过我在这里还是要告诉您老先生,在美国,绝对是知道中国的人要大大超过仅仅知道上海的人,您老先生所遇到的只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个案,前面是普遍性,后面是特殊性,研究理论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和正视的是问题的普遍性,其次才是它的特殊性,特别忌讳的是,用一个偶然的特殊的个案,去掩盖一个普遍的现象,去否定一个常识性的东西,您老先生恰恰在这里犯了这样的错误。难道不是吗?

又扯远了,我们还是会到主题上来,先生所谓的"过去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问题已经解决",应该说还没有解决,争论和辩论还在继续,一些需要解决甚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而且还在探索着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分配不公平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如社会治安恶化问题,如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如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缓慢问题,如单位能耗居高不下问题,如教育问题,如医疗问题,如巩固和加强共产党执政地位和能力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各个独立的问题又是互相关联的问题,不能将其简单的归纳为一个问题,也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对其王顾左右而言它,也不是高喊一句简单的"坚持改革开放方向不动摇(其实应该是坚持正确的改革开放方向不动摇)"就可以将存在的诸多问题化解了的.余以为,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办法仍然在探索的继续之中.中国有可能走向正确的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也有可能出现失误以至走向错误的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最后的检验标准应该是中国的老百姓,也就是中国人民,也就是邓小平老所谓的"人民满意不满意".

信已经有些长了,且又多处的冒犯和冲撞先生,委实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停笔。

向您老先生再次表示谦意。

顺颂教祺
                         八百里火炎 顿首再拜

                          2006年9月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