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冰雪灾害,如何从2008年1月11日之前开始(修改稿)
文章回顾2008年冰雪灾害,分析灾害应对措施与教训,强调未雨绸缪、社会动员及灾害预防的重要性,提出提升抗灾能力与完善应急机制的建议。
战胜冰雪灾害,如何从2008年1月11日之前开始(修改稿)
江南大战冰雪已有二十天。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悉数到第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冰天雪地里,千军万马战犹酣!但是,损失已成定局。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发展,正常工作的干扰与破坏,直接与间接、当前与长远的损失,简直难以估量。也暴露了种种问题。当然,抗灾也必将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一直有决战决胜的精神与勇气,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风雪导演的悲剧之中,人民又演绎了英雄悲壮的一幕幕正剧。历史将记下这一场罕见风雪,及风雪的危害,还有人们战胜风雪灾害的壮举。今后,灾害还会发生。还会不期而至。我们同自然灾害的斗争,还将继续。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一次抵御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吸取教训。
这次抗灾斗争仍在进行。同样面对风雪灾害,表现不一,灾害损失也大不一样。领导是否敏感重视,对灾情是否真正了解,动手早晚,动员组织是否充分,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力,群众看得清,风雪可见证。同样是火车,同样受阻,同样断水断粮,同样面对严寒饥饿,有的列车工作细致周到,秩序人心也还稳定。有的就差远了。总有地方有单位有人做的比较好,肯定都有一些成功的东西。在无情的风雪灾害压迫下暴露出许多问题的时候,这些经验更显得很宝贵。应该认真总结,归纳几条,记下来,作为传家宝。
灾害来了,奋起反抗是必然的,必须的。只有干才有出路。问题是做在前边与做在后边哪一个更为有利。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是讲效率讲效益的。这里只设想一月十一日前应该怎么做。
网友可能说,十一日才下雪,还没成灾呢,抗什么雪灾?没灾当有灾,准备防灾,风雪来了,才不至于成灾。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亡羊补牢,常常出于被动无奈,手忙脚乱。未雨绸缪是个老话题,今天提起来格外有意义。如果我们多往坏处、最坏处设想,多几套打算,先行一步,多做工作,往好处、最好处争取,怎么会出现今天这种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
风雪灾害不自今天始。南方的冰雪,始于一月十一日。那么,号称南北大动脉的京广线,京珠高速,怎么就断了呢?那么,大动脉也是可以中断的喽?可以中断就不能称大动脉。人身上的大动脉断了会怎样,大家都明白。我们常听有人说“确保xx大动脉畅通无阻!”他们怎么确保的呢?我们还常常听有人说“xx部已启动第x套应急方案!”他们的应急方案是什么、有没有用呢?高速路通了,收费;不通了,封。市场经济的规则,管理高速路就是这个办法吗?不通就听天由命啦?
高速路,谁收费,谁管理,谁就应该在入冬、在第一场雪开始的一月十一日之前,作出相应的安排,并检查落实。几套方案,摆在那儿:一,争取路路通的办法;二,确保几条干线畅通的办法;三,死保大动脉畅通的办法;四,抢险队伍的组织与建立;五,紧急情况下有关人员的吃住安排;六,其它应急措施。
这完全是按市场规则运作。该谁花钱投入的,谁就花钱投入。市场解决不了的,我们还有社会主义。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铁路公路沿线,还有机场附近,当地的工人农民学生居民,人力资源大的很!有关部门与当地政府应该联手出面组织,分片分段包干,加以适当教育训练,以备不时之需。任务就是及时清扫,目标只有一个:确保公路畅通![其实,从公路养护的角度讲,也应该及时清除冰雪!]订契约,明责任。平常养护的专业队伍,与抗灾预备队相结合。一百米路段内多少人值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宁可不用,不可不备!天气一变,紧急动员。老天不断下,地上不停地扫。路面就不会有太多的积雪。也不会形成冰冻。公路怎么能因为连日大雪结冰而封而阻断呢?同理,机场跑道也不会封闭(因雾封闭,不好解决!),加油站也不会被压垮,城市主要街道也不会发生堵塞。共产党的“人海战术”在这方面可以说无往而不胜!人们因此而付出的劳动、辛苦,同灾害一旦形成加在人们头上的痛苦损失,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不是得不偿失,也不是有得有失。而是很有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很有价值的壮举。这笔账怎么算怎么划算!因此,即使是自然灾害,人力可以避免的,也应坚决避免;不该发生的,坚决不发生!抗旱防涝防洪防震消防防沙尘暴战台风风暴潮……自然的,社会的,突发的灾害,平时[一年一次,学生一学期一次,列入课程]都应该进行广泛的动员、组织群众,训练,演练,提高自我保护与抵抗灾害的能力。大中小学校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新疆两次大火就不会死这么多人!今天的雪灾也可以不成灾,至少不成大灾、重灾,像今天这样直接损失几百个亿,严重损害了几千万人的正常生活,干扰了上上下下的工作部署。
1972年2月下旬尼克松访华,从机场到市区主要街道的大雪是怎么在一夜之间消失的呢?那个时候动员与组织的力量多么大!今天可以不可以用呢?而社会主义的规则是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铁路、公路沿线的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完全可以动员组识他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大中学校的学生和全体公民在公路还没有完全封闭时就去扫雪铲冰,分期分批值守,公路是能够畅通的。有人就行!我们面对的还不过是冰雪而已,扫雪铲冰,不是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洪暴发。基本上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队伍,土办法比高科技更灵。从抗雪灾电视新闻画面上看到,政府减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情绪那么激动,不过在渲染雪有多深、冰有多厚。他关于雪情的说法,也不比不是专家的普通人更权威。至于怎么办,他可有高招吗?他身旁就是一队队挥动铁锹铲冰除雪的军人们!抗灾减灾,靠的是他们!
清扫机场,清扫城市主要街道,都可以这样办。北京有个扫雪铲冰办公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刚一听说,不少人还笑。其实,北方冰雪年年有,有个机构有个组织出面领导扫雪铲冰,为人民办实事,促社会树新风,太正常,大应该了!各地都该设立相应机构。虚实结合,数职合一。冰封雪积,不应该成了难题,更不应该成灾才对。面对灾难,个人,小团体,那么孤立无助!有了组织,有了单位,有了方方面面,有了五湖四海,才有力量与信心。仅仅依靠市场也不行。市场与社会组织力量常常是不兼容的!只有存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市场规则与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抗灾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特色”!
至于如何动员组织群众,精神的,物质的,都行啊。须知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前边还有社会主义四个字。我以为:运用精神与物质的力量动员组识群众应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不相违背的啊!
这一次,解放军还是拉出来上了第一线。在最困难的时刻,解放军冲在最前边!但是,解放军同志也太疲劳啦!“最可爱的人!”常常一下子变成“最可怜的人!”还应该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首先是工人农民学生,民兵,居民。也应该让某些知识精英从沙龙里从清谈馆里走出来,扫扫雪,铲铲冰,在几个亿的人们面临风雪灾害的时候,也听得见他们的声音,看得见他们的身影,他们也和广大的体力劳动者见见面,也平等一回。
今年的春运不顺,今年的春节无疑也减少了欢乐。没有了大团圆,亲人一年都不能聚在一起,不少人甚至伴着一场冰雪中挤踏,挨冻,饥饿,受困……的噩梦,欢乐从何而来?GDP可以通过“世界工厂”制造出来,欢乐与顺利是营造不出来的。春运成为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了。一直解决得不能令人滿意。上上下下对“不能令人滿意”的春运似乎也习以为常了。有关部门无能为力,下边无可奈何。今年的风雪,让“不能令人滿意”的春运变得更恼人!不是没良策,而是没有对策。去年怎么过的,今年还怎么过。只听了一句新鲜的:火车票不涨价。但是,老天不干!老天作孽,让我们为难,出乖露丑!年年说,年年讲,但只说只讲不抓落实。走不了了才留客,是老天留客!一场大风雪几乎断送了今年的春运!经历了这一场风雪,明年春运会根本好转吗?不大可能。一亿多农民工的无序流动,这是个死结!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身份,医疗住房养老三大保险,才算有了出路。
还有春节!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的传统节日!说的是保证节日供应,目标是祥和欢乐!怎么保证节日供应的呢?一场风雪,江南不少城市断粮断菜,这太不应该了吧?某些地方如此“保证节日供应”,当地政府的公信力怎么能不丧失呢!除少数蔬菜及鲜活产品外,该储备的为什么不储备?我们太依赖市场了!人们也太大意了!依赖市场的人们,从此应该有点清醒。供应中断,人们找政府。而市场似乎总是对的。正常情况下,市场似乎笑咪咪的,一旦短缺,绝对的残酷无情!一盒饭卖到80元,而且少了留下自己吃,那管他人死活!南方周末报道:比雪灾更让人揪心的:某市超市里,蔬菜摊位一上货就被哄抢一空。禽肉摊位的售货员对一位犹豫的顾客半嘲讽地说:“别嫌贵,再不买,连肉星都别想买到!”限制涨价的命令,有的地区,在一场大风雪里,变成了一纸空文!你没有充裕的物质保证,限价也没道理。市场规律,还是要遵守的。要想在价格上掌握主动权,必须在物质及流通上有主动权。事关国计民生,不能太放手。
这场雪灾暴露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少人都有点懈怠,也有点陶醉。加油站被大雪压垮了。加油站当值的人就不扫雪吗?城市主要街道交通堵塞,门前雪也不扫了吗?机场跑道被埋被冰封,与扫雪铲冰不及时肯定有关。不是群众素质低,而是当地官员缺乏责任心。为什么不出面号召、组织?等到积雪冰冻很厚,再动手,不仅有难度,也有点晚。输电线也被压断,输电塔被压垮,原因多多。我以为,恐怕也不是下了一天两天雨雪就压垮了。应该有个过程。这中间的检查清扫是应该的,也是重要的。也是有时间的。如果冰冻三日五日还没有人出动,压垮也是避免不了的。再清除,坐失良机。而目大面积垮塌、中断,应该检查线路设计及使用材料是否科学。而且供电网络也该有主次、有确保吧?许多不能停电的单位也该有备用发电设备吧。
还应该分清那是尽职尽责能外做到的,那些该协作的,求援的。老天要下雪,我们管不了,客人来了,吃饭保暖也管不了?应该是谁的客人谁招待!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滞留的乘客,顾客,都是客,不当上帝敬着,也不能让客人饿着冻着!这样一日三餐防饥寒求温饱的事,做不来,还是不去做?广州火车站买不着票,买了票走不了,少数上了车的走不动,广场内外滞留几十万人,1人竟被挤踏而死!惨!有关方面严重失控!更是失责!几十万人走不脱,信息不灵,严寒之中,没有温饱,怎么能不出乱子?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仍然是好样的!!
许多人懈怠。而不少官员不尽责。也许因为我们太辉煌了!什么GDP世界第二、很快超美,多少个世界第一,从“基本温饱”一下子到“总体小康”,能不陶醉?可是,一些关于国计民生的问题,就是解决不好,解决不了。公路“村村通”了,说封就封,连大动脉也保不住;电力也“村村通”了,说断就断,连省会这样的大城市都断电;到处是“电话村”“信息村”,却没信号了。古人云,“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吹嘘,花架子,走过场,应付,好高务远,花拳秀腿,总要露馅,出乖露丑。执政能力,首先是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稳定,大局,和谐,民心民意,一切源于民生。集中精力抓好民生,求真务实见功夫,围绕民生办实事,一切都有了。从长计议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让社会主义“显山露水”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促科学发展,促和谐稳定,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心。
江南一场罕见风雪,旷日持久。灾害已成,损失严重,暴露出的问题突出。教训太大了!我们本来很强大的。灾害袭来,不得不承认,我们那么无奈,脆弱,手忙脚乱。文革之初,近千万红卫兵大串联,当时吃住条件并不好,但解决的还好,红卫兵走到那吃到那。大动乱的年代,当时的政府、军队和人们能做到那种程度。我们是从批判文革进入新时代的。无疑是进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方面都进步了。也有大大的退步的。现在,物质条件好多了,又是稳定和谐的环境,可是,一场大风雪,不少火车站,广场,机场,列车车箱,都有人挨饿受冻,被困数日。许许多多的家庭,今年连春节也过不好。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多么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结的呼声很高。可以也应该结合这一次抗击风雪灾害一并好好总结一下。我们别再陶醉了。正视现实,正视自己,也正视历史。我们还是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振作起来吧!
江南大战冰雪已有二十天。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悉数到第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冰天雪地里,千军万马战犹酣!但是,损失已成定局。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发展,正常工作的干扰与破坏,直接与间接、当前与长远的损失,简直难以估量。也暴露了种种问题。当然,抗灾也必将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一直有决战决胜的精神与勇气,一飞冲天,一鸣惊人!风雪导演的悲剧之中,人民又演绎了英雄悲壮的一幕幕正剧。历史将记下这一场罕见风雪,及风雪的危害,还有人们战胜风雪灾害的壮举。今后,灾害还会发生。还会不期而至。我们同自然灾害的斗争,还将继续。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一次抵御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吸取教训。
这次抗灾斗争仍在进行。同样面对风雪灾害,表现不一,灾害损失也大不一样。领导是否敏感重视,对灾情是否真正了解,动手早晚,动员组织是否充分,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力,群众看得清,风雪可见证。同样是火车,同样受阻,同样断水断粮,同样面对严寒饥饿,有的列车工作细致周到,秩序人心也还稳定。有的就差远了。总有地方有单位有人做的比较好,肯定都有一些成功的东西。在无情的风雪灾害压迫下暴露出许多问题的时候,这些经验更显得很宝贵。应该认真总结,归纳几条,记下来,作为传家宝。
灾害来了,奋起反抗是必然的,必须的。只有干才有出路。问题是做在前边与做在后边哪一个更为有利。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是讲效率讲效益的。这里只设想一月十一日前应该怎么做。
网友可能说,十一日才下雪,还没成灾呢,抗什么雪灾?没灾当有灾,准备防灾,风雪来了,才不至于成灾。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亡羊补牢,常常出于被动无奈,手忙脚乱。未雨绸缪是个老话题,今天提起来格外有意义。如果我们多往坏处、最坏处设想,多几套打算,先行一步,多做工作,往好处、最好处争取,怎么会出现今天这种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
风雪灾害不自今天始。南方的冰雪,始于一月十一日。那么,号称南北大动脉的京广线,京珠高速,怎么就断了呢?那么,大动脉也是可以中断的喽?可以中断就不能称大动脉。人身上的大动脉断了会怎样,大家都明白。我们常听有人说“确保xx大动脉畅通无阻!”他们怎么确保的呢?我们还常常听有人说“xx部已启动第x套应急方案!”他们的应急方案是什么、有没有用呢?高速路通了,收费;不通了,封。市场经济的规则,管理高速路就是这个办法吗?不通就听天由命啦?
高速路,谁收费,谁管理,谁就应该在入冬、在第一场雪开始的一月十一日之前,作出相应的安排,并检查落实。几套方案,摆在那儿:一,争取路路通的办法;二,确保几条干线畅通的办法;三,死保大动脉畅通的办法;四,抢险队伍的组织与建立;五,紧急情况下有关人员的吃住安排;六,其它应急措施。
这完全是按市场规则运作。该谁花钱投入的,谁就花钱投入。市场解决不了的,我们还有社会主义。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铁路公路沿线,还有机场附近,当地的工人农民学生居民,人力资源大的很!有关部门与当地政府应该联手出面组织,分片分段包干,加以适当教育训练,以备不时之需。任务就是及时清扫,目标只有一个:确保公路畅通![其实,从公路养护的角度讲,也应该及时清除冰雪!]订契约,明责任。平常养护的专业队伍,与抗灾预备队相结合。一百米路段内多少人值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宁可不用,不可不备!天气一变,紧急动员。老天不断下,地上不停地扫。路面就不会有太多的积雪。也不会形成冰冻。公路怎么能因为连日大雪结冰而封而阻断呢?同理,机场跑道也不会封闭(因雾封闭,不好解决!),加油站也不会被压垮,城市主要街道也不会发生堵塞。共产党的“人海战术”在这方面可以说无往而不胜!人们因此而付出的劳动、辛苦,同灾害一旦形成加在人们头上的痛苦损失,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不是得不偿失,也不是有得有失。而是很有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很有价值的壮举。这笔账怎么算怎么划算!因此,即使是自然灾害,人力可以避免的,也应坚决避免;不该发生的,坚决不发生!抗旱防涝防洪防震消防防沙尘暴战台风风暴潮……自然的,社会的,突发的灾害,平时[一年一次,学生一学期一次,列入课程]都应该进行广泛的动员、组织群众,训练,演练,提高自我保护与抵抗灾害的能力。大中小学校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新疆两次大火就不会死这么多人!今天的雪灾也可以不成灾,至少不成大灾、重灾,像今天这样直接损失几百个亿,严重损害了几千万人的正常生活,干扰了上上下下的工作部署。
1972年2月下旬尼克松访华,从机场到市区主要街道的大雪是怎么在一夜之间消失的呢?那个时候动员与组织的力量多么大!今天可以不可以用呢?而社会主义的规则是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铁路、公路沿线的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完全可以动员组识他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大中学校的学生和全体公民在公路还没有完全封闭时就去扫雪铲冰,分期分批值守,公路是能够畅通的。有人就行!我们面对的还不过是冰雪而已,扫雪铲冰,不是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洪暴发。基本上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队伍,土办法比高科技更灵。从抗雪灾电视新闻画面上看到,政府减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情绪那么激动,不过在渲染雪有多深、冰有多厚。他关于雪情的说法,也不比不是专家的普通人更权威。至于怎么办,他可有高招吗?他身旁就是一队队挥动铁锹铲冰除雪的军人们!抗灾减灾,靠的是他们!
清扫机场,清扫城市主要街道,都可以这样办。北京有个扫雪铲冰办公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刚一听说,不少人还笑。其实,北方冰雪年年有,有个机构有个组织出面领导扫雪铲冰,为人民办实事,促社会树新风,太正常,大应该了!各地都该设立相应机构。虚实结合,数职合一。冰封雪积,不应该成了难题,更不应该成灾才对。面对灾难,个人,小团体,那么孤立无助!有了组织,有了单位,有了方方面面,有了五湖四海,才有力量与信心。仅仅依靠市场也不行。市场与社会组织力量常常是不兼容的!只有存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市场规则与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抗灾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特色”!
至于如何动员组织群众,精神的,物质的,都行啊。须知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前边还有社会主义四个字。我以为:运用精神与物质的力量动员组识群众应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不相违背的啊!
这一次,解放军还是拉出来上了第一线。在最困难的时刻,解放军冲在最前边!但是,解放军同志也太疲劳啦!“最可爱的人!”常常一下子变成“最可怜的人!”还应该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首先是工人农民学生,民兵,居民。也应该让某些知识精英从沙龙里从清谈馆里走出来,扫扫雪,铲铲冰,在几个亿的人们面临风雪灾害的时候,也听得见他们的声音,看得见他们的身影,他们也和广大的体力劳动者见见面,也平等一回。
今年的春运不顺,今年的春节无疑也减少了欢乐。没有了大团圆,亲人一年都不能聚在一起,不少人甚至伴着一场冰雪中挤踏,挨冻,饥饿,受困……的噩梦,欢乐从何而来?GDP可以通过“世界工厂”制造出来,欢乐与顺利是营造不出来的。春运成为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了。一直解决得不能令人滿意。上上下下对“不能令人滿意”的春运似乎也习以为常了。有关部门无能为力,下边无可奈何。今年的风雪,让“不能令人滿意”的春运变得更恼人!不是没良策,而是没有对策。去年怎么过的,今年还怎么过。只听了一句新鲜的:火车票不涨价。但是,老天不干!老天作孽,让我们为难,出乖露丑!年年说,年年讲,但只说只讲不抓落实。走不了了才留客,是老天留客!一场大风雪几乎断送了今年的春运!经历了这一场风雪,明年春运会根本好转吗?不大可能。一亿多农民工的无序流动,这是个死结!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身份,医疗住房养老三大保险,才算有了出路。
还有春节!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的传统节日!说的是保证节日供应,目标是祥和欢乐!怎么保证节日供应的呢?一场风雪,江南不少城市断粮断菜,这太不应该了吧?某些地方如此“保证节日供应”,当地政府的公信力怎么能不丧失呢!除少数蔬菜及鲜活产品外,该储备的为什么不储备?我们太依赖市场了!人们也太大意了!依赖市场的人们,从此应该有点清醒。供应中断,人们找政府。而市场似乎总是对的。正常情况下,市场似乎笑咪咪的,一旦短缺,绝对的残酷无情!一盒饭卖到80元,而且少了留下自己吃,那管他人死活!南方周末报道:比雪灾更让人揪心的:某市超市里,蔬菜摊位一上货就被哄抢一空。禽肉摊位的售货员对一位犹豫的顾客半嘲讽地说:“别嫌贵,再不买,连肉星都别想买到!”限制涨价的命令,有的地区,在一场大风雪里,变成了一纸空文!你没有充裕的物质保证,限价也没道理。市场规律,还是要遵守的。要想在价格上掌握主动权,必须在物质及流通上有主动权。事关国计民生,不能太放手。
这场雪灾暴露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少人都有点懈怠,也有点陶醉。加油站被大雪压垮了。加油站当值的人就不扫雪吗?城市主要街道交通堵塞,门前雪也不扫了吗?机场跑道被埋被冰封,与扫雪铲冰不及时肯定有关。不是群众素质低,而是当地官员缺乏责任心。为什么不出面号召、组织?等到积雪冰冻很厚,再动手,不仅有难度,也有点晚。输电线也被压断,输电塔被压垮,原因多多。我以为,恐怕也不是下了一天两天雨雪就压垮了。应该有个过程。这中间的检查清扫是应该的,也是重要的。也是有时间的。如果冰冻三日五日还没有人出动,压垮也是避免不了的。再清除,坐失良机。而目大面积垮塌、中断,应该检查线路设计及使用材料是否科学。而且供电网络也该有主次、有确保吧?许多不能停电的单位也该有备用发电设备吧。
还应该分清那是尽职尽责能外做到的,那些该协作的,求援的。老天要下雪,我们管不了,客人来了,吃饭保暖也管不了?应该是谁的客人谁招待!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滞留的乘客,顾客,都是客,不当上帝敬着,也不能让客人饿着冻着!这样一日三餐防饥寒求温饱的事,做不来,还是不去做?广州火车站买不着票,买了票走不了,少数上了车的走不动,广场内外滞留几十万人,1人竟被挤踏而死!惨!有关方面严重失控!更是失责!几十万人走不脱,信息不灵,严寒之中,没有温饱,怎么能不出乱子?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仍然是好样的!!
许多人懈怠。而不少官员不尽责。也许因为我们太辉煌了!什么GDP世界第二、很快超美,多少个世界第一,从“基本温饱”一下子到“总体小康”,能不陶醉?可是,一些关于国计民生的问题,就是解决不好,解决不了。公路“村村通”了,说封就封,连大动脉也保不住;电力也“村村通”了,说断就断,连省会这样的大城市都断电;到处是“电话村”“信息村”,却没信号了。古人云,“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吹嘘,花架子,走过场,应付,好高务远,花拳秀腿,总要露馅,出乖露丑。执政能力,首先是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稳定,大局,和谐,民心民意,一切源于民生。集中精力抓好民生,求真务实见功夫,围绕民生办实事,一切都有了。从长计议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让社会主义“显山露水”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促科学发展,促和谐稳定,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心。
江南一场罕见风雪,旷日持久。灾害已成,损失严重,暴露出的问题突出。教训太大了!我们本来很强大的。灾害袭来,不得不承认,我们那么无奈,脆弱,手忙脚乱。文革之初,近千万红卫兵大串联,当时吃住条件并不好,但解决的还好,红卫兵走到那吃到那。大动乱的年代,当时的政府、军队和人们能做到那种程度。我们是从批判文革进入新时代的。无疑是进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方面都进步了。也有大大的退步的。现在,物质条件好多了,又是稳定和谐的环境,可是,一场大风雪,不少火车站,广场,机场,列车车箱,都有人挨饿受冻,被困数日。许许多多的家庭,今年连春节也过不好。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多么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结的呼声很高。可以也应该结合这一次抗击风雪灾害一并好好总结一下。我们别再陶醉了。正视现实,正视自己,也正视历史。我们还是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振作起来吧!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