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战例,你觉得当代中国还能赢得战争吗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战争胜败案例,探讨当代中国军事实力、斗志、民心与指挥艺术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引发对现代战争能力的思考。
中国的历史书有很大篇幅记录着中国历朝历代对外的战事冲突,我们不妨仔细地研究一下这些历史战例,这对正确认识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很有帮助。
一、实力、斗志、民心和指挥艺术四者兼备的战事绝对很顺利
战例:秦灭六国的战争、统一越族的战争、蒙恬北击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的漠北大会战,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与匈奴会战,消灭匈奴骑兵十万多人,几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陈汤灭匈奴之战,此战杀死了匈奴单于,使匈奴归附于汉朝,并留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豪言;和帝时燕然山战役,大将军窦宪消灭俘虏匈奴近二十万人,北匈奴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退到葱岭地带; 和帝时金微山之战,消灭匈奴近万人,匈奴单于只身西逃,此战宣告了北匈奴的最终灭亡,也使得匈奴残部西迁欧洲;征讨吐谷浑之战,隋军占领河西地带,消灭吐谷浑主力数万,基本解除了隋朝南征的后顾之忧,为统一中华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征讨突厥之战,隋军三路出击,聚歼突厥主力,迫使突厥向隋朝称臣;唐太宗反击突厥战役,不战则已,一战则胜。俘虏突厥可汗,灭亡突厥,可谓是千古奇功;唐玄宗时代小勃隶战役,唐军千里跃进,神勇击败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收复小勃隶,此战奠定了葱岭以西尽归中国的大华夏版图,中国和印度从此接壤;李槊退吐蕃的陕州战役,宪宗时吐蕃乘唐朝内乱,进兵陕州,刚刚平定了蔡州叛乱的李槊临危授命,大破吐蕃军;狄青防御西夏战争,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多次挫败西夏进攻,大量使用火器以弥补野战能力的差距。同时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长年的相持战将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向宋朝称臣;宋朝征安南战争,虽未能灭亡越南,却也将其精锐部队尽数消灭,使越南向中国投降,保障了南部边境的平安; 岳飞抗金战,大破金朝主力骑兵,将战线推进到开封外围,金朝当时已准备放弃河南。光复山河在望,可恨那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活活葬送了大好局面;澶州之战,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宋真宗亲率禁军在澶州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震,击败辽军进攻,击毙辽国主将萧兰达,宋朝的禁军果然了得。同时杨延昭军也从其山西向辽军背后出击,二十万契丹军几乎被陷入合围死境。本是血洗国耻的大好时机,可惜宋真宗懦弱无能,签定了《澶渊之盟》,真是中国不败而败,契丹不胜而胜;蒙元初期在中亚大破四大汗国联军。此战使蒙古人结束了西征,更使得蒙元确立了在四大汗国里的领袖地位;蒙元抗击倭寇胜利,蒙元末年倭寇开始骚扰东南沿海,蒙元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算是维护一下蒙古人的颜面吧;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经过张居正改革和戚继光的整军,一度积弱的明军又焕发了新的战斗力。抗倭援朝战争面对虎狼之师的日军,明朝打出了国威军威,经过平壤大捷和龙山会战,把日军打入死地。若不是京城的腐儒误事,1592年就可以把日本解决。1597年中日再战,明朝高歌猛进,将日军压迫在朝鲜沿海几个堡垒,并在露梁海战中将其全歼。此战日本伤亡惨重,200年国力一蹶不振;袁崇焕抗清之战。宁远战役面对明军全线溃败,袁将军孤身守宁远,大破清军主力,击毙努尔哈赤。不过此战为城池攻防战,女真人败的不服。几年后宁锦会战,袁将军列阵城外,与清军浴血奋战,在女真人所骄傲的野战里再次重创对手,使满清数年不敢南下。后崇祯即位,清军绕过辽东,从蒙古入寇北京,却又被飞速赶来的袁将军击败。袁崇焕真成了女真人所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假若明朝皇帝雄才大略,用人不疑,明朝必然光复辽东。可惜崇祯皇帝虽有大略却无雄才,仅凭一个太监的一面之词就将袁崇焕冤杀,真是自坏长城。袁将军虽死,但他留下的宁锦防线却拱卫了明朝数十年,延缓了清军南下的步伐;康熙反击俄罗斯的战争,满清初期军力还是相当强大,雅克萨之战打的俄罗斯只剩60人,使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也不敢东进中国,只得把目光转向西方。只可惜后来满清丧权辱国,让此战阵亡将士的鲜血白流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争,只要指挥统一,上下一心,将帅用命,满清的战斗力还是强大的,收复新疆战争即为证明。占领新疆的浩罕国实为俄罗斯属国,装备也为俄式。但清军高歌猛进,一路西进。打的敌人狼狈而逃。洋务运动给清军带来的变化由此可见。俄罗斯也大为惊愕。不得不与中国签定了《改订伊犁条约》,承认了伊犁地区为中国领土。这在满清末年的外交史上可谓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直到今天,左老将军抬棺出战的英姿,依然激荡在我们心头,让多少国人热血沸腾;中法战争,虽然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满清很快显示了其强大的战争潜力。镇南关战役将法国陆军打的损失惨重,台湾战役也将法国远东舰队打的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甚至法国内阁也因此倒台。这场战争也使列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是李鸿章一纸丧权辱国的协议让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展开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抗美援越战争、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越(南越)西沙之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均取得了胜利。
二、实力、斗志、民心和指挥艺术四者都有严重缺失的战事绝对很凄惨
战例: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气病,不久后去世。从此南越得以割据东南地区达三十年;汉武帝时征讨匈奴的燕然山战役,汉军原本节节胜利,谁知汉武帝在后方办了前线统帅李广利的罪,导致李广利反叛,最终失利,此战后汉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对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带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光武帝时湖南五溪族反叛,汉朝四次讨伐均告失败,老将马援也染病身亡,五溪的侵扰从此困扰东汉二十多年; 明帝时羌族反叛河西,作乱达六年,由于马援被陷害,东汉损兵折将难以平服,真是自坏长城。此战延缓了东汉反击匈奴的步伐,中国的势力被阻止在玉门关外几十年;刘宋北伐之战,起先形势大好,可惜用人不当,杀了名将澶道济,起用了草包王玄漠,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结果全线溃败,还让北魏打到了南京城下;梁朝北伐之战,梁武帝异想天开,以为靠个叛徒侯景加几万大军就可光复北方,结果险些闹个全军覆没;陈朝失淮南之战,陈朝初立,北齐南侵,陈朝丢失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势力范围更加缩小;雁门关战役,突厥二十万铁骑大破隋军,隋炀帝险些丧命。此战使突厥势力日益膨胀,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国边境;隋朝三次征讨高丽战役,几乎是全军覆没,还造成了国内的动乱。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初对突厥之战,突厥打到长安城仅四十里,虽然有唐太宗只身退敌的壮举,但签的可谓是城下之盟,连唐朝也视之为耻;北宋伐幽州战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被契丹骑兵杀的大败。名将杨业战死。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同时宣告北宋军事思想里“以步克骑”战术观念的破产;北宋伐西夏之好水川战役,三十万宋军被西夏骑兵打的全军覆没。名将任福战死。几十万宋朝步兵在西夏铁骑面前无还手之力。再次证明以步兵为主的战法无力战胜游牧骑兵;北宋与金朝的战争,几乎是全线溃败,丢失汴梁,北宋灭亡。两个皇帝当了俘虏。并不是因为金朝多么强大,而是北宋政权已经腐败到家了;襄阳防御战,先后近两次,消灭蒙古军数万人,历时达五年,岳飞留下的襄阳防线确实厉害!吕文奂也不愧是名将,可惜金庸老先生将其丑化了。同样可恨的是南宋朝廷奸臣当道不发救兵。导致襄阳陷落。由此可见,南宋其实不是灭亡在蒙古人手里,而是灭亡在自己人手里;蒙元与钦察汗国战争的失败,蒙元末期与钦察汗国交恶,一场大败伤了蒙元元气,并让忽必烈忧愤而死。并使四大汗国从此脱离蒙元控制;土木堡之败,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其实与其说全军覆没不如说全线溃败,蒙古军一度兵临北京。名将于谦整顿土木堡之败的残兵,接连击败蒙古军,使蒙古军最终失败。但无论怎么说,土木堡之败都是国耻; 萨尔浒之败,十万明军全军覆没,明朝丢失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满清崛起,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此战明军四路大军表现都可为英勇,只可惜主帅杨镐无能累死三军。抗倭援朝战争蔚山之败即为此人罪过,却又得重用。文官带兵的弊端和明朝的腐败由此可见; 明清松山战役,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结果兵败被俘。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满清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两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丢失京城。面对的不过是几千人的英法远征军,败的丢人可耻。可惜虽败却并未醒悟;甲午中日战争,死伤六万人,被俘三千多人,丢失台湾与朝鲜,赔款两亿白银,洋务运动积攒的一点家底全都打光;八国联军侵华战,两万洋鬼子就打下了京城,西太后发了宣战诏,南方各省却忙着与洋人媾和。一个对外求和对内已经无法控制各省份,如一盘散沙的政府,离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三、当代中国军事实力不弱,指挥艺术也应该不比他国差,但是战士的斗志还剩多少?民心支持率还剩多少?这些年,官员的贪污腐败、政府和开发商的强拆迁、社会道德与信仰的缺失、公平正义的缺失、两极分化的加剧等等等等,已经使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几乎可以等同于动荡乱世的局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国家贸然地跟东西方列强燃起战火,岂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一、实力、斗志、民心和指挥艺术四者兼备的战事绝对很顺利
战例:秦灭六国的战争、统一越族的战争、蒙恬北击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的漠北大会战,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与匈奴会战,消灭匈奴骑兵十万多人,几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陈汤灭匈奴之战,此战杀死了匈奴单于,使匈奴归附于汉朝,并留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豪言;和帝时燕然山战役,大将军窦宪消灭俘虏匈奴近二十万人,北匈奴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退到葱岭地带; 和帝时金微山之战,消灭匈奴近万人,匈奴单于只身西逃,此战宣告了北匈奴的最终灭亡,也使得匈奴残部西迁欧洲;征讨吐谷浑之战,隋军占领河西地带,消灭吐谷浑主力数万,基本解除了隋朝南征的后顾之忧,为统一中华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征讨突厥之战,隋军三路出击,聚歼突厥主力,迫使突厥向隋朝称臣;唐太宗反击突厥战役,不战则已,一战则胜。俘虏突厥可汗,灭亡突厥,可谓是千古奇功;唐玄宗时代小勃隶战役,唐军千里跃进,神勇击败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军,收复小勃隶,此战奠定了葱岭以西尽归中国的大华夏版图,中国和印度从此接壤;李槊退吐蕃的陕州战役,宪宗时吐蕃乘唐朝内乱,进兵陕州,刚刚平定了蔡州叛乱的李槊临危授命,大破吐蕃军;狄青防御西夏战争,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多次挫败西夏进攻,大量使用火器以弥补野战能力的差距。同时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长年的相持战将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向宋朝称臣;宋朝征安南战争,虽未能灭亡越南,却也将其精锐部队尽数消灭,使越南向中国投降,保障了南部边境的平安; 岳飞抗金战,大破金朝主力骑兵,将战线推进到开封外围,金朝当时已准备放弃河南。光复山河在望,可恨那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活活葬送了大好局面;澶州之战,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宋真宗亲率禁军在澶州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震,击败辽军进攻,击毙辽国主将萧兰达,宋朝的禁军果然了得。同时杨延昭军也从其山西向辽军背后出击,二十万契丹军几乎被陷入合围死境。本是血洗国耻的大好时机,可惜宋真宗懦弱无能,签定了《澶渊之盟》,真是中国不败而败,契丹不胜而胜;蒙元初期在中亚大破四大汗国联军。此战使蒙古人结束了西征,更使得蒙元确立了在四大汗国里的领袖地位;蒙元抗击倭寇胜利,蒙元末年倭寇开始骚扰东南沿海,蒙元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算是维护一下蒙古人的颜面吧;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经过张居正改革和戚继光的整军,一度积弱的明军又焕发了新的战斗力。抗倭援朝战争面对虎狼之师的日军,明朝打出了国威军威,经过平壤大捷和龙山会战,把日军打入死地。若不是京城的腐儒误事,1592年就可以把日本解决。1597年中日再战,明朝高歌猛进,将日军压迫在朝鲜沿海几个堡垒,并在露梁海战中将其全歼。此战日本伤亡惨重,200年国力一蹶不振;袁崇焕抗清之战。宁远战役面对明军全线溃败,袁将军孤身守宁远,大破清军主力,击毙努尔哈赤。不过此战为城池攻防战,女真人败的不服。几年后宁锦会战,袁将军列阵城外,与清军浴血奋战,在女真人所骄傲的野战里再次重创对手,使满清数年不敢南下。后崇祯即位,清军绕过辽东,从蒙古入寇北京,却又被飞速赶来的袁将军击败。袁崇焕真成了女真人所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假若明朝皇帝雄才大略,用人不疑,明朝必然光复辽东。可惜崇祯皇帝虽有大略却无雄才,仅凭一个太监的一面之词就将袁崇焕冤杀,真是自坏长城。袁将军虽死,但他留下的宁锦防线却拱卫了明朝数十年,延缓了清军南下的步伐;康熙反击俄罗斯的战争,满清初期军力还是相当强大,雅克萨之战打的俄罗斯只剩60人,使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也不敢东进中国,只得把目光转向西方。只可惜后来满清丧权辱国,让此战阵亡将士的鲜血白流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争,只要指挥统一,上下一心,将帅用命,满清的战斗力还是强大的,收复新疆战争即为证明。占领新疆的浩罕国实为俄罗斯属国,装备也为俄式。但清军高歌猛进,一路西进。打的敌人狼狈而逃。洋务运动给清军带来的变化由此可见。俄罗斯也大为惊愕。不得不与中国签定了《改订伊犁条约》,承认了伊犁地区为中国领土。这在满清末年的外交史上可谓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直到今天,左老将军抬棺出战的英姿,依然激荡在我们心头,让多少国人热血沸腾;中法战争,虽然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满清很快显示了其强大的战争潜力。镇南关战役将法国陆军打的损失惨重,台湾战役也将法国远东舰队打的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甚至法国内阁也因此倒台。这场战争也使列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是李鸿章一纸丧权辱国的协议让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展开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抗美援越战争、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越(南越)西沙之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均取得了胜利。
二、实力、斗志、民心和指挥艺术四者都有严重缺失的战事绝对很凄惨
战例: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气病,不久后去世。从此南越得以割据东南地区达三十年;汉武帝时征讨匈奴的燕然山战役,汉军原本节节胜利,谁知汉武帝在后方办了前线统帅李广利的罪,导致李广利反叛,最终失利,此战后汉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对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带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光武帝时湖南五溪族反叛,汉朝四次讨伐均告失败,老将马援也染病身亡,五溪的侵扰从此困扰东汉二十多年; 明帝时羌族反叛河西,作乱达六年,由于马援被陷害,东汉损兵折将难以平服,真是自坏长城。此战延缓了东汉反击匈奴的步伐,中国的势力被阻止在玉门关外几十年;刘宋北伐之战,起先形势大好,可惜用人不当,杀了名将澶道济,起用了草包王玄漠,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结果全线溃败,还让北魏打到了南京城下;梁朝北伐之战,梁武帝异想天开,以为靠个叛徒侯景加几万大军就可光复北方,结果险些闹个全军覆没;陈朝失淮南之战,陈朝初立,北齐南侵,陈朝丢失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势力范围更加缩小;雁门关战役,突厥二十万铁骑大破隋军,隋炀帝险些丧命。此战使突厥势力日益膨胀,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国边境;隋朝三次征讨高丽战役,几乎是全军覆没,还造成了国内的动乱。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初对突厥之战,突厥打到长安城仅四十里,虽然有唐太宗只身退敌的壮举,但签的可谓是城下之盟,连唐朝也视之为耻;北宋伐幽州战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被契丹骑兵杀的大败。名将杨业战死。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同时宣告北宋军事思想里“以步克骑”战术观念的破产;北宋伐西夏之好水川战役,三十万宋军被西夏骑兵打的全军覆没。名将任福战死。几十万宋朝步兵在西夏铁骑面前无还手之力。再次证明以步兵为主的战法无力战胜游牧骑兵;北宋与金朝的战争,几乎是全线溃败,丢失汴梁,北宋灭亡。两个皇帝当了俘虏。并不是因为金朝多么强大,而是北宋政权已经腐败到家了;襄阳防御战,先后近两次,消灭蒙古军数万人,历时达五年,岳飞留下的襄阳防线确实厉害!吕文奂也不愧是名将,可惜金庸老先生将其丑化了。同样可恨的是南宋朝廷奸臣当道不发救兵。导致襄阳陷落。由此可见,南宋其实不是灭亡在蒙古人手里,而是灭亡在自己人手里;蒙元与钦察汗国战争的失败,蒙元末期与钦察汗国交恶,一场大败伤了蒙元元气,并让忽必烈忧愤而死。并使四大汗国从此脱离蒙元控制;土木堡之败,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其实与其说全军覆没不如说全线溃败,蒙古军一度兵临北京。名将于谦整顿土木堡之败的残兵,接连击败蒙古军,使蒙古军最终失败。但无论怎么说,土木堡之败都是国耻; 萨尔浒之败,十万明军全军覆没,明朝丢失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满清崛起,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此战明军四路大军表现都可为英勇,只可惜主帅杨镐无能累死三军。抗倭援朝战争蔚山之败即为此人罪过,却又得重用。文官带兵的弊端和明朝的腐败由此可见; 明清松山战役,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结果兵败被俘。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满清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两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丢失京城。面对的不过是几千人的英法远征军,败的丢人可耻。可惜虽败却并未醒悟;甲午中日战争,死伤六万人,被俘三千多人,丢失台湾与朝鲜,赔款两亿白银,洋务运动积攒的一点家底全都打光;八国联军侵华战,两万洋鬼子就打下了京城,西太后发了宣战诏,南方各省却忙着与洋人媾和。一个对外求和对内已经无法控制各省份,如一盘散沙的政府,离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三、当代中国军事实力不弱,指挥艺术也应该不比他国差,但是战士的斗志还剩多少?民心支持率还剩多少?这些年,官员的贪污腐败、政府和开发商的强拆迁、社会道德与信仰的缺失、公平正义的缺失、两极分化的加剧等等等等,已经使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几乎可以等同于动荡乱世的局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国家贸然地跟东西方列强燃起战火,岂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