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超9成,喜中生忧感慨多
全国高考已进入第三天,连日来,我国7000多个考点里的933万学子在高温下煎熬着。
笔者从昨晚齐鲁新闻中看到,2011年,山东报考人数为588569人,其中参加普通高考的550651人,比去年减少了61821人,比人数最多的2008年下降19万多人。而今年本科招生总量为529983人,比去年增加16005人,其中本科增加15496人。预计山东录取率为90.04%,其中本科录取率42%左右。并且从全国来看,这还不算最高,今年上海的录取率将超过93%。
不错,学历是个敲门砖,差不多每个岗位都有学历要求,如果没有学历,连门槛都进不去,更别提发展前途。像200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央机关职位至少要求本科学历,其中又有6成要求硕士、博士学历。如果没有学历,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录取率高实在是一件值得让家长和学子们高兴的事。
不过,并不是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好的汇报。以山东为例,10个人参加高考,9个人能上大学,在学历贬值的现实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成常态。要么去当农民工,要么成为“啃老族”,能够找到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真是太难了。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或者城市底层的学生,他们的老子没钱没权没“关系”,就更是难上加难。
去年从青岛大学毕业的老家邻居的儿子就是如此。四年上大学的费用,全是亲戚朋友、庄乡邻居凑起来的,为了圆儿子的大学梦,他爹娘真是跑断了腿,磨烂了嘴,求爷爷告奶奶受尽冷潮热讽。孩子上大学期间,亦是冷一顿热一顿饥寒交迫,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竟然连从青岛回阳信的路费都没有……满期望毕业了能有一份工作维持生计,也好还上亲戚朋友的帐,可是,无情的现实,让他无门、无望,就连在大学里热恋3年的对象也与他分手了……
而更让人们难以理解的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已经好几年了,但大学招生的数量仍有增无减。这哪里是培养人才啊?简直就是搜括民间财富,通过大学这个“邪门”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而在抽尽了许许多多穷人家庭的血后,却弃之不顾,并让大学生们改变就业观念,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可是,假若大学毕业后仍回农村“定位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为什么非要先把自己父母搞垮呢?!
“记得四年前我来学校报道的前一天晚上,我爹对我说:‘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了,我不能帮你了。’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可现在我突然觉出当时爹说这句话的绝望和孤注一掷。我为爹的绝望而心痛。”邻居的儿子如是说。“我爹在外面打工一个月的工钱才够我考一个证的,可是我爹也要吃饭啊,还得带回家一部分吧,我娘自己在家里有三个月没吃到油了!年近六十了,每天还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三个月不吃油的日子啊!那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看客们,谁来试试?我爹我娘为啥?不就是希望我大学毕了业找个工作把投资都赚回来吗?我能跟他们说:国家说了,大学生毕了业都是普通劳动者,跟农民工没什么区别?看着自己的爹娘辛辛苦苦拉扯我们姐弟上学读书却看不到回报,我觉得他们好可怜啊!那些领导们,你也跟毛主席学学,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给全国人民做个榜样吧!要不人民怎么会听你的?”
过来人或都记得,在十几年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大学录取率是很低的,如1977年大学报名人数有570万,录取只有27万,录取率只有4.7%。以后几年虽然有提高,但也在10%以内,后来即使到了1988年,也不过24.6%。很多可以上大学的人因为招生计划的限制也不能园梦,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痛。
而近年来我国大学录取率的高速增长,却成为人们更大的痛!现在很多大学每年都在为完成招生任务忙碌着,不管你条件如何,只要你肯交钱,就收你。有媒体报道,部分地方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平均每门课业的分数不足30分。先不说能不能上大学,只是一味地提高大学录取率,也会对孩子们起到很坏的负面作用,“反正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大学,我还去牺牲那么多脑细胞干吗?”
由此想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是看多少人拥有多少大学文凭,而是看多少人是否真正拥有大学的文化。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恐怕更要关注的是大学的录取标准。你要普及大学文化,就要毫不犹豫地减少学生的费用!你若真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就要注意录取质量而不是数量!当然,如果既能普及大学教育,又不拖累孩子的父母,那才是大学教育的方向吧!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