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3万元的耳钉被查冤吗?

火烧 2022-11-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3万元耳钉被查是否冤展开,分析公务员消费是否超标,结合网友质疑与官方调查,探讨奢侈品消费与体制内收入是否匹配,引用陕西表哥案例说明公众监督与调查的重要性。

  新闻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女性副局长在公开场合的着装引发网友热议,被指其佩戴的耳钉疑似为价格3万元的法国奢侈品牌,脖子上系的丝巾疑似为售价4000元以上的爱马仕,超出其公务员正常收入水平。当地纪委回应称已经介入调查。(新黄河)

  官方回应之后却又引起一波反向舆情,部分网友认为,公务员攒几个月工资也买得起3万元的东西,作为一名体制内五十多岁的精致女人不算过分,称质疑的网友上纲上线,因为3万元耳钉被查太冤了。

  首先纠正一点哈,先别说冤不冤,调查是个中性词。理论上,调查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没有问题还以清白,一种是确有问题落马查办。虽然现实中,有很大概率一查就查出问题,这没办法,但仍然不能将调查等同于法办,所以还谈不上冤不冤。回顾既往案例,被群众质疑、被查、落马的官员没有一个冤,都是掌握了确凿证据才拉下马的。被群众举报之后经过调查,却没发现违法违纪的案例,也不是没有。群众质疑、官方调查是正常程序,先别急着喊冤,真办出了冤案再喊冤。

  第二,因为耳钉起质疑有没有道理?这里需要再纠正一点,新闻忽略了些前提,该副局长并不是仅仅因为耳钉而被质疑的,事情的真正起源是在新闻发布会中该领导指读念稿,被疑为阅读能力低下,然后再往身上看,才发现更多蛛丝马迹。

  一切都是从常识经验出发的。指读法通常是小孩子认字的阶段采用的笨办法,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因为指读法的阅读速度真的很慢很慢,是没有办法应付初中高中的,更别提海量阅读的大学阶段了。公务员的平均文化水平,是比社会大众要高的,领导干部更是层层选拔的精英,因此这个现象不合常理。而且,最近该地的工作也做的不太好,风口浪尖更容易引发对其管理水平的质疑。

  然后,3万元的耳钉算不算超水平消费?也是根据常识常理而判断的。攒几个月工资能买得起,不等于正常人真会攒几个月工资去买这种东西。耳钉是个小东西,就算在饰品这个小范畴内,也不能算主角,还有项链呢、戒指呢、手镯呢、手表呢,哪个不比耳钉显眼?如果耳钉就3万,项链应该花几万?

  说实在的,一个月薪过万的上班族戴个2/3万块钱的表,并不算过分,这个东西可能是他浑身上下最贵重的,也最出彩的部分,值得攒几个月工资撑撑门面。但如果他随便一条领带、胸针都是几万块,那他绝对不是挣一万块的人,年薪百万都不一定敢这么花钱。该副局长也并非就一个耳钉贵重,至少被发现了两样奢侈品。

  是否还记得2012年的陕西表哥杨达才?他被网友盯上,最初也不是因为表,而是因为在重大事故现场发笑,由于本身的不当表现而被审视之后,才牵出了表。最初表哥还做过回应,说自己这些年确实用合法收入买过几块表,最贵的不过3万多,以自己体制内这么多年的积累,不算过分吧?——结果后来呢,不信邪的网友搜遍公开场合的工作照,陆续发现了十几块名表,最贵的高达几十万,还有十几万的眼镜、奢侈品的皮带……这才是他的消费全貌。最终杨达才被查出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判刑14年。

  以前3万块的表能牵出一条大鱼,如今十年过去了,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么,3万块的耳钉都不当奢侈品了?着急为副局长辩护的网友们,月薪挣几万呀,午餐几个菜呀,数一数你们浑身上下的穿戴抵得上人家一个耳垂么?

  公务员拿公费开支,为人民服务,接受群众监督,这是多么正常的事情。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就要做得像个主人。

  作者:纸上建筑

  公众号:纸上建筑

  2022年11月1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