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公平效率及创新的一点点思考

火烧 2011-10-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展开,探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矛盾,反思政府政策与理论的落差,并提出创新社会建设的思考,强调公平是效率的起点。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社会会主义追求的就是公平公正,反对剥削和压迫,但在我们读到高中的时候关于市场经济的多了起来,于是效率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就高了,但再后来好像就有了争议,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呢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好像这个争论也有一段时间,慢慢的感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占了上风。还在读书的我们,不知道工作的压力,也理所当然的是这么认为。

但工作后,再结合书本上学习的关于社会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思想,反对剥削……好像与现实一个也对不上号,到是书本上反对的东西,书本上负面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更有许多活鲜鲜的例子,于是在空闲时间就有点反思,到底怎么回事?以前在想可能至少高层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低下当官的太烂,但后来想想也不对,至少你也有个失察觉之罪吧!甚至到后来发现有些事情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样的好,为什么中央级的干部还会落马….?

在内心深处慢慢还是觉得回归公平一点的好,然后开始怀疑一切,这一怀疑往往问题就多了:公平与效率能分先后吗?我们到底应该在意过程还是只看重结果?领导说的话能全信吗?政府的话还能信吗?中国还在追求社会主义吗?

总之,我们现在还应该信什么?信政府,信社会主义,信当官的,信领导,信….

   后来,有位来自资本国家的郎教授说“公平就是一个起点,在公平之上才能谈效率”,虽然我不同意他说的“资本主义已经灭亡”这句话,但“公平是效率的起点”这句话还是爱听的。

   但现实情况下确实也有很多地方公平与效率看似矛盾的地方,要不然那些个专家也不会天天盯着这个话题扯了这么几年。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小技术员,我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知道说得对与不对。

另外国家现在也在大力提倡创新社会,与和谐社会一样,我们都知道这些个口号是非常正确的,但关键是怎么去实现,如果有到暴止暴的方式来实现和谐那不是真正的和谐,如果创新只是口号或者以为只是用钱来砸就会实现我以为也是不可能的。

   

一、公平与效率

效率当然重要,但通常如果一个系统各个环节都非常有效率,而各环节的配合也非常有效率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整体也就非常有效率了

对于企业讲,生产有效率,销售有效率,技术开发有效率,那么整个企业才有效率,如果生产没效率,其他再有效率也会制约产能,如果销售没效率,再多产能也只是造成产品积压。拿政府来说,比如国家高层在制定政策各方面非常有效率,下边执行也有效率,那么就全都有效率了。拿国家社会来说,大企业有效率,小企业有效率,社会各方面都有效率,那么整个国家也就有效率。

那么公平呢?公平的实现我认为是有范围的,对于国家来讲希望是全民实现公平,对于企业来讲希望只是企业内部公平,对于部门来讲当然希望部门的公平,超过这个范围即使你想实现你也没有那个能力,而且公平是为效率服务的,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

所以,我觉得我们以前谈了那么多的公平与效率,都忽视了这样的问题“效率重在环节,公平重在范围”。那么后果是什么呢?

比如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他们责任和目标都是不相同的,怎么可直接相比较,国有企业的责任是国家稳定发展,对全民负责,有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私人企业的目标就是为老板盈利,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效率环节在于调节全民的福利收入,其公平范围在全国。而私人的效率只在于老板及高管收入,私人企业的公平范围仅是为了老板的效率服务,也就局限于私企业内部。

也就是说拿国企与私企比较本身就是个错误,很有可能出现这个现象,私企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牺牲社会和国家的公平,而国企业为了社会的公平而牺牲了自身的效率。所以私改怎么会不成功嘛!他当然比国企业更有竞争力了。

如果真要竞争,应该是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竞争,他们竞争的科目是谁解决的就业多,谁交给国家的利润更大,就这样就行了。

私人企业要参与竞争也可以,由于企业的利润不交给国家人民,所以私人企业在社会主义环境下必须加收“社会福利税”[别以为是天方夜谈,美国不也加收富人特别税了吗],而且其老板的收入必须严格征个人所得税,而且私人企业在解决就业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指标要与国企相同,否则对国企就不公平。

不仅私人企业与国企业现在竞争不公平,而且现在很多手工作坊与大点的私企竞争也不公平,比如人家大企业用软件的是正版,工人是正规途径招聘解决的就业较多,工资开支较高,员工福利较完善,而那些小企业用盗版软件,用临时合同工,保险也不买,更谈不太多的福利,甚至几个家人合作开始搞,他们甚至在开始时可以不计报酬的,这与倾销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手工作坊与大企业竞争当然在产品价格上就有优势了,也许你们会说大企业抗压比较好,其品牌还是有优势,真是扯蛋,分析问题不能从这些因素来看,一定要本着公平来看。

“公平是效率的起点”这句不假,不要再去怀疑了,关键的问题是公平的范围和公平针对了些什么人?

   

二、创新型社会的一点建议

一个正确的观点要真正意义上实施下去,由上到下的强制执行虽然重要,但那只是下等政策,更重要的是想法让全民和全企业自觉的参与,那才是上等政策。

就好比创新国家,难道国家就提出几个科研项目给几个国企然后再砸几个钱下去然后实现了就等于创新型国家实现了?

就好比和谐社会,难道就是看见北京街头要饭的乞丐较多,花点钱把他们打发甚至是直接拉进XX所就叫和谐了?

和谐社会的实现太多了,不敢去想,关于创新今天我到是有个提议:由各国有企业承头,由国家支持,全民参与的发明创新计划。

具体方案[我只是抛砖引玉]可以是:由大型国有企业来主办创新发明奖励活动,国家与企业共同出资,所有人均可将自己的想法创意或原始设计投到活动主办方,也就是企业,每年或每两年评比一次,评比结果可分为几个等级并给不同的奖励办法。在得奖的作品当中,如果被企业选中,企业想生产,那么再给发明者供几个选择的特殊奖励,比如:

1、  一次性给多少现实补尝,并优先享有低于其他供货商的代理价格,帮助创业。

2、  由企业、政府再联系其他风险投资与发明者共同创业,发明者占多少股份。

3、  一次性补尝。

4、  ….

这样让企业、国家、全民参与,一方面可以弥补企业的创新能力,往往许多国企思路打不开,创新不足,这样可以解决,而且这样的发明往往是非常实用的。而企业对于主办这样的活动除了解决创新问题外还具有广告效应,而且这样的活动国家也要出一定资,有政策支持解决一些活动场所等等问题,对企业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现在不是很多企业还花钱出资搞什么音乐活动比赛吗?我想这个更有意义一些。

另一方面,全民参与,有些普通人的创意并不比一些专业人员差,他们的创意只不过有时只是想得不全面,或者能力不足,…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有专业人员帮助实现,这些创意我相信会更快的变成实物,一些新发明我相信在中国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更重要的是,这对一些有想法,有知识的人在经济上有实际的帮助,让他们在上班之外多了一些机会。

更更重要的是,这样会造成一个大家爱学习,爱发明的风气,让人们重新发现知识的作用,让人们鄙弃那种读书无用论,让人们发现知识原来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如果这种风气能像达到像超级女声一半的影响度我认为都是全中国的福气,我想象的目标就差不多实现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