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投资移民”是神马?

火烧 2011-10-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文章探讨投资移民的定义及中国高净值人群移民现象,分析其背后原因及影响,揭示移民趋势与社会现象。

投资移民作为一个热词出现,但我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义。百度百科解释:“投资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资产,并且符合其他一些限制性条件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到目标国政府批准的投资基金或合适的商业项目的一种行为。”“投资移民的申请者可以采取投资的方式取得投资国永久居留权。”  

这可能涉及国际私法问题,太深奥了。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外国人买中国的东西可以移民中国的规定,也没有见到外商因投资而移民中国的典型案例,缺乏感性认识,所以一直搞不懂投资移民是神马玩意。  

我知道,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总设计师有一个著名的逻辑等式,一边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另一边是“先富带动后富”。不知道是哪个“变量”出了问题,如今神马都是浮云。  

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内地改革开放30年以来,移民海外人数逾450万,移民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另据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达5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000万元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元人民币。调研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内地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 据统计,中国每年移民人数在15万左右,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已成为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军,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至此我知道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先富”现在叫“高净值”人士,x成了y了。由于等式一边发生了变化,这个等式大概不怎么有解。  

为无资格投资移民的“后富”们感到悲哀的是,移民主力军的“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临走之前还要反踹一脚,让你锅塌灶歪。不带就不带,“烂摊子”留给“后富”,让“后富”们咋整?  

“身边很多老板都正在走移民的程序,当银行贷款和债务达到一定数量时申请破产,就可以规避一切责任。之后,把国内的烂摊子留下,直接去加拿大定居。”这是一位义乌老板说得。  

有一个义乌人化名叫做楼团宇的,在加拿大留学回国后,开设了一家移民中介公司,每年下半年他都常驻加拿大,期间带着来自中国的客户去加拿大各地看房、买房。他说,保守估计,“每年仅通过义乌的中介机构向加拿大投资移民的企业主有40人。还有很多浙江人在上海、北京申请移民。”按投资移民400万元的起步计算,每年仅通过义乌中介移民所转走的资金就高达1.6亿元。当然,还有揭露这次温州上百名“老高”跑路内幕的,大部分也是“投资移民”的“高净值人士”,其“烂摊子”更烂而已。  

在分析“高净值”人士为什么热衷于投资移民时,财经观察家叶檀分析说,“财产不安全是中国富裕阶层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中国产权体制匮乏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投射。中国的富裕阶层或者无法洗刷转型时期的原罪,同时被历史上革财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慑,担心中国无法形成现代的产权体制,纷纷出国。” 叶檀还说,“不仅企业主,包括官员在内的隐性高净值人群,以制度漏洞作为寻租来源的体制内人士,一旦获得财富,同样感受到制度折价对财富的损耗,中国官场特有的配偶携子女移民、一人当官的‘裸官现象’蔚为壮观。”尽管我不能完全认同叶檀过往的一些言论,但我认为这里起码有两点说的很在理,一是中国的富裕阶层无法洗刷转型时期的原罪,二是被历史上革财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慑。  

叶檀无疑道出了一个体制矛盾,一方面中国的先富确实存在“原罪”,一方面通过原罪获得的财富无法得到“现代的产权体制”的保护。这是一个什么体制矛盾?它让人想到“筛子”功能,“原罪”无非是某种“团粒结构”,“无法得到现代的产权体制的保护”像筛子眼儿,团粒结构不断地被过滤而移民,最终所剩自然只有“细民”了。是筛子眼儿的问题还是团粒结构原本有悖社会主义原理,“细民”不得而知,有待社会主义理论专家的研究出成果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