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我们真的活得比“毛泽东时代”更好些吗?

火烧 2022-10-22 00:00:00 历史视野 1036
文章探讨毛泽东时代与现在的对比,分析物质匮乏、公平性、国际环境及社会结构,指出当前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强调毛泽东时代可能带来的公平与保障。

  谈起毛泽东时代,在许多人,包括那些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印象中,首先就是贫穷、物质匮乏,其次才是贫富差距不像现在那么大,比较公平。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但我相信这是实情,我想我耳闻目见的这些普通人没有必要为了粉饰现在而故意诋毁那个时代。

  然而,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还要看实质;也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某一时代,还要看到历史和将来;同样不能只把眼光盯在某一国、某一区域,还要看到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的“行话”来说,就是要用辩证法的眼光,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眼光来看问题。

  由于毛泽东时代直接脱胎于旧中国,“一穷二白”,而经济发展要有过程,幻想一下子达到多么高的经济水平是不现实的;新中国刚成立,就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他们不仅对我封锁、禁运,甚至在我国周边挑起局部战争,到后来苏修也与我反目成仇,在毛泽东时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那时一方面需要调动资源和消耗精力应付恶劣的国际形势,而不能一味地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时也只能自力更生,没有外资可供利用;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部分偏多,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较少,这些都是毛泽东时代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原因。这些原因基本都是客观方面的原因,而不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即便毛泽东时代物质比较匮乏,可是拿现在与那时相比,劳动者的生活就真的更好些吗?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享用发展成果,任何社会都能发展生产力,可是在不同的社会中经济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却是不同的。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确不低,但在对这做大的蛋糕的分配中,劳动者显然受益很少,真正受到佑护、攫得果实的是中外资本。既然如此,就算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再快,再发达,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又有多大意义呢?工人下岗了,农民失地了,国企改制了,“国退民进”了,中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在何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何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全都产业化,投机家们如鱼得水,眉开眼笑,在这个充满“商机”的社会里踌躇满志、信心满满,可是倒霉的是谁?为之付出代价的是谁?还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主人翁”——普普通通,没有“商业头脑”,不能在这个“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施展身手”,因而命如草芥一样的劳动者吗?

  如果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治路线没有改变,到现在的话,也许中国的经济体量不一定就更大,但是中国不会有剥削者、投机家们的生存空间,中国的贫富差距绝不会如此离奇,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不会比比皆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这些不会成为压在劳动者头上的“大山”,普通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国在如今的经济体量下,如果能同时兼有毛泽东时代的真正为人民的公平,人民才能真正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那样的国家才可以说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

  然而,可悲的是,这只能停留在假设,假设而已!历史呢,也许真的是不容假设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