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怎样才能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
李克勤(jixuie)题记:看了一个视频,一位小学生在教室里演唱《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她的老师和同学在旁边给她打拍子,场面朝气蓬勃,魅力四射。由此,我把这首歌的歌词又仔细推敲了一番,真是句句唱到了那些无限热爱毛主席的人们的心坎里,因为读毛主席的书【1】,我们就能全面系统了解、认识、学习、研究毛主席的一系列想法说法和做法,毛主席想得通的想法,在我们这里容易想得通;毛主席的说法,在我们这里说得通;毛主席的做法,在我们这里能否行得通呢?在过去,这是没有问题的,如今是不是需要有新的想法,也要新的说法和做法呢?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的教导“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切忌骄傲自满,世界上的事情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企图一劳永逸,而要永远保持探索精神——继续革命不停步,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就是道器变通之变,那是道器变通之源——实践出真知!
这首歌从解释世界角度看,讲的相当透彻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
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这是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2】里的名言,我在28中学习的时候,老师办公室有一幅宣传画上印有这段语录,有一次校革委会主任来我们班的时候,专门讲了这段语录,以此激励大家。当时是在初三快班,班主任是张老师【3】。
01
毛主席为何苦口婆心要我们读马列?
毛主席是革命的引路人【3】。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毛主席领导我们要完成的事业是宏大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超级系统工程。
这里面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读马列【4】原著怎么行呢?
所以毛主席多次反复向干部群众推荐读马列经典著作【5】。
毛主席坚持挂马恩列斯的画像【6】是有深意的,其中的道道,需要从社会主义的全局深悟【7】。
读毛主席的书音乐:贾世骏 - 战士心中的歌唱家 (一)
02
为何毛主席如此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要读鲁迅?
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梳理有着非凡意义。
尽管毛主席要我们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8】【9】,老人家自己以身作则,作了大量的研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10】。
但老人家毕竟在战争年代度过了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岁月,后来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间还是有限的。
不过,就中国文化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毛主席发现了一条捷径——读鲁迅【11】。
且不说作为一名精通马列的共产主义战士,哪怕作为一名爱国者而言,鲁迅对中华文化的梳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全面系统性而言,恐怕是无与伦比的。不过,这也需要全面了解鲁迅,至少不能不翻阅《鲁迅全集》【12】,否则就容易被一些没有深入研究过鲁迅,甚至别有用心的人带偏【13】。
鲁迅年轻时就读过“十三经”,他可是熟通“二十四史”的,他还写了具有开拓性的前无古人的《中国小说史略》,他讲的《汉文学史纲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文化偏至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等,从这些难道还看不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深邃的洞察力吗?
这里还不得不说毛主席强调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寓意深远。
中国的文学家不少,可以称作伟大的文学家的人也有一些,但同时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的人,却是罕见的。
为什么?
近代以后,中国官场里面出现了一大批洋奴,而具有学而优则仕传统的文人,当然也免不了跟风出一批文化洋奴了【14】。
因此,缺思想——缺心眼的人多,也就正常了。
针对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和毛主席思考了很多,也采取了措施,鲁迅逝世后,毛主席把这项鲁迅奋斗了一生又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了。
这么做,当然要得罪一批人。
看他们的想法说法和做法是咋回事——
鲁迅的诗: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毛主席的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鲁迅先生和毛主席那才叫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5】。
03
坚持研究毛泽东文化
李克勤后记:在毛泽东文化里,不能没有马列主义这个理论基础,也不能没有鲁迅先生的这一切,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元素,这里不一一列举。要理解毛主席,不读马列原著不行,不读鲁迅原著也不行。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关节点,从此以后我们不能不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来读毛主席的书,从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唯有如此才能:
跟着毛主席就能感受到顶端之美:无限风光在险峰
也才能从道层面领悟:
毛泽东强,还是不强?
毛主席神,还是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