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俄阻断能源供给对未来十年的世界影响
1.克里米亚大桥出事,战争将升级
今天,2022年十月八日,最大的新闻是克里米亚大桥出事了 ,一列油罐火车着火了。克里米亚大桥目前已经停止通行。
今天是普京70大寿第二天。
是谁搞的呢?
当地时间8日,塔斯社援引俄罗斯反恐委员会消息称,当天早上,克里米亚大桥上一辆货运汽车发生爆炸,导致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同时导致铁路桥的油罐车起火。
这种回答自然是说不是受到外界袭击。这才是话外之音。
然而,另外一方面就不同了。
据乌克兰独立通讯社报道,乌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8日表示,克里米亚大桥事件仅仅是一个开始,所有非法的事物都将被摧毁,所有被盗取的事物都将归还乌克兰,俄罗斯的占领将被全部驱除。
克里米亚大桥担负着对俄乌战争前线俄军运输给养后勤的任务,西方和乌克兰早就有所觊觎,没想到这个时候忽然出事了。虽然谁也没有说真正是什么原因。
但是,说汽车爆炸引起火车油罐车爆炸,多少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难以服众,所以,我们还得观察。
但是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俄乌战争得升级了。
这点目前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了。
2.背后的经济原因
最近的俄乌战争传来了颇多重要的消息,首先是乌东四州投入俄罗斯怀抱,接着是两条北溪管道泄露,到现在大家的目标都是暗指美利坚,不过,美方不认可,北欧主导的调查组也没有拿出证据。
这也是一桩无头案。
但是却让局势更加紧张。
在北溪两条管道奇怪被泄露之后,紧接着就是克里米亚大桥奇怪出事,是巧合吗?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
背后的动因,我们更该从经济方面去找,从而看到历史的深远影响。
那就是俄乌战争之后,欧俄之间切断天然气通道的巨大的效应。当然包括欧洲对俄石油制裁的巨大效应。就是让欧洲不只是一般地受到制裁,不只是一般地承担俄乌战争带来的战争负担,更为重要的是逼迫欧洲的企业和资本迁移到或者说是避难到美国,从而去解决美国工业外流的问题,来解决美国自身因为工业外迁导致国内的经济问题,失业问题等。这一招,可以叫做“为渊驱鱼”。只不过这个渊是美国自己。这是赤裸裸地胁迫欧洲的工业和资本进入美国。
于是,就很不奇怪,最近忽然传出了瑞士信贷集团——世界第五大财团可能要破产的消息。究竟如何,现在还在看,具说一旦出事,就 比当年雷曼倒闭的还严重。不仅是瑞士信贷,还有德意志银行,这可是老牌资产阶级的银行了,也出了这样的传闻。
战争,是从外部来切断欧洲的天然气和石油这样的基础性的物资,对欧洲釜底抽薪,逼迫欧洲工业搬迁到美国,而两大银行忽然传出这种消息,就无异于是内部爆炸,从内部逼迫欧洲企业搬迁美国了。
可谓,里外夹击。欧洲工业雪上加霜,不走也难。
3.欧洲企业外迁中美两国
欧洲,以德国打头的工业革命4.0还有戏吗?
这就真的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但是,欧洲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不仅是搬迁到美国,而且也迁移到我国。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重大经济动态!
现在的网上的消息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中国湛江的第一家工厂已于9月中上旬开始投入运营。看来,德国内部大资本早就对美俄冲突对欧洲的影响早有预期,巴斯夫几年前决策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化工基地,就是巴斯夫对欧洲生产基地无法正常生产最好的预案。
除此之外,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吉林长春开工。
6月23日,德国宝马集团在沈阳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斥资150亿元人民币。
德国默克集团,计划投资1.1亿美元,在未来6年扩建无锡的一次性技术产品生产设施,还计划投资投资超过10亿人民币投资半导体基地。
德国大众甚至在新疆设厂!以前你敢想象吗?
总部设在苏黎世的跨国企业ABB公司是流程自动化、电机动力传输产品和电气化行业内的领军者,在上海的新机器人工厂正处于调试的最后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瑞士的英力士、法国的道尔达、西班牙的达诺巴德等等一批企业已经与国内多个城市达成合作。
之所以会这样,自然都是因为欧洲能源危机,要知道,天然气和电力占欧洲工业能耗比重高达75%以上,往后传导,便是企业用电成本暴涨。
企业往哪里迁移呢?当然是往安全,成本低的地方迁移。何况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点是美国无论如何不能比的,他总共才3亿人口,我们14亿人口。
4.世界两极形成
那么这会形成什么局面呢?
就是全世界加速形成中,美两大工业集群基地。
也就是周易说的阴阳两极形成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是工业,这是制造业,这是经济的两极。
这是客观存在的趋势,不是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目前这个趋势正在进行中。随着未来的俄乌战争局势的加剧,这种制造业分别向中美两国流动的局势还得加剧,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俄罗斯、印度都无法接受这样大规模的重量级的企业的搬入,这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东南亚,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大型企业的入住。东南亚无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长久低廉的能源,这只有中国能提供。
其他第三世界都不用考虑
所以,新的两极世界世界上已经初具规模了。
正是俄乌战争让这个局面加速形成的。
而背后就是俄乌战争切断了欧洲和俄罗斯长期以来建立的能源供给联系。
5.未来不会再有新冷战
一旦全球格局的阴阳两极形成,那么在运动中就会形成的越来越快。第三世界国家就会加速站队,包括欧洲这些曾经富有的国家也是如此。——加速站队!
世界再次被一刀切成两半。
正是基于这个前景,大家都在喊着未来会有新的冷战,是中美冷战。
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未来只能是世界规模的大战。
逼迫欧洲企业回流到美国,是美国资产及就自救的办法。假设这招不起作用,或者起的作用时间不长,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在世界范围内开战了。
我们常说的把各种可能排除掉,那么最不可能的就是可能的。
我们不能还对冷战抱什么幻想。
美国这种急速地为自己输血的办法真的能拯救自己吗?说出来谁会信呢?如果美国的经济真的靠输血就能解决,美联储印钞票就足以解决了。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是大家知道的。
在这两极,我们不要忘了,美国还控制一个北约,我们这边有一个上合组织,刚刚吸纳了伊朗。全世界反美的四股势力:中,伊朗,俄罗斯,朝鲜都形成一个统一战线。(朝鲜没在上合)
经济的两极+北约和上合的两极。就是全球两极化的最大标志。世界不能总是在混沌中发展,混沌的发展最终要形成秩序,而阴阳两极的出现就是秩序!
6.欧洲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会爆发世界规模的战事。可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
第一,我们说了,美国如果不能用急速抽血的方式为自己续命,那就只剩下发动大战来为自己续命一条路可走了。可以说,俄乌战争最大的对世界的危险实际上是在这里。即俄乌战争是导致大战爆发的前哨战,是途径,是阶梯。目前看,克里米亚大桥出事,就是在让俄乌战事升级,这是不用质疑的。也就是说目前美国如此吸血,依然不能满足需要。自然战争就得再次升级,逼迫更多的欧洲资本跑到美国,为美国资本续命。
第二,欧洲有爆发革命的可能。我们当然不会相信一个冬天就会让欧洲变成红旗一片,马上就爆发类似巴黎公社起义那样的革命。目前有专家说欧洲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完成替换俄罗斯的天然气的计划。那么,我们要问,欧洲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吗?此其一,其二,即使完成了,到时候的欧洲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十年内欧洲不爆发革命,就得不仅完成天然气替换等能源革命,还得不能让工业外迁,不能造成工业流失,不能造成工作岗位丢失,才可以。特别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大企业。但是这是与目前明显不相符合的,德国带领欧洲的大企业正在外迁。欧洲的大企业能等十年让欧洲政府完成能源替换的革命吗?工业的特点是一刻也不能停止运行,否则就是资本死亡了。
只要欧洲的企业外迁,那么欧洲的岗位就会丢失,而老百姓就业就会紧张,就会有大量的失业,那么革命的基本条件就形成了。
十年,足以为欧洲培养数量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干部,让他们具备超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何况还有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为他们提供思想指导呢?历史上的斗争经验还在呢?
7.欧洲必然丢失工业4.0的历史契机
其实,对于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欧洲来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欧洲将错过所谓的工业革命4.0的历史契机!将彻底从发达国家行列跌入到穷国的深渊。这点,我想无需怀疑。
从我国目前的经验看,美元发达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想搞成工业革命是不可能的。
未来的竞争无疑高地是太空。而太空工业背后就必须得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为支持,否则连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多次叫停发射登月火箭。
而丧失了对太空的控制权,那么其他的就不足以领导了。
但是,目前看,本次工业革命和历次工业革命一样都具有窗口期,一旦错过,就是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错过就是错过了。
即便是十年内欧洲没有发生革命,欧洲完成了能源替换,也作用不大了。黄瓜菜都凉了。
我们今年的物联网的终端数量就超过手机端的数量。未来十年就会有大量的设备被连入到物联网中。据李伯虎院士的一次讲课介绍,我国的航天云网目前就有200万家企业接入,未来十年,我国该有多数企业接入呢?不可想象。到时候,局面只能是这样,即大量的企业设备都接入了我们的网络,进入我们的云端,早就成了曹孟德的连在一起的战船,你就是想走也走不了。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错过本次工业革命,欧洲就会成为衰落的凹地!
未来的十年欧洲必然会呈现断崖似的衰落。在我们的大好的物联网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大量的欧洲企业还得加速搬来,欧洲就走上了被动的去工业化,实际上就是衰落了。只要去工业化,那么就为欧洲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创造最重要的条件——失业!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富裕,发达,悠闲的欧洲如瓷砖画一样在被一块块地剥离下来,露出粗狂的荒凉的中世纪底色。
没有了工业,欧洲只能返祖!
日耳曼的森林也许会再次满布在这个地方。
这种近乎返祖的去工业化,也就是衰落阶段,目前看呈现两个历史阶段:一个是自俄乌战争以来的被动去工业化,和之前的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主动去工业化的阶段。开始为了超额利润主动去工业化,到现在恶果显现则不得不被动地被逼迫去工业化了!——这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历史现象,值得高度警惕!欧洲几百年的工业文明要结束了。
从历史看,旧的生产方式一定被淘汰掉,才能为新的生产方式留出空间。当年的圈地运动,不过就是扫除欧洲中世纪的生产方式,为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创造发展空间而已。这是去工业化的积极的一面。
其实当今的工业革命,物联网,人工智能,也是在去工业化,只不过是包含式地去工业化,不是强硬地去工业化,去工业化,在我们这里实际上是以去传统的机械化为特点的。所有的机器组成一个有机体,就不再是传统的可以拆卸组合的机械了。
此外,我们必须注意,欧美本是一体的,欧洲不好,美国能好了吗?商品是需要市场的。美国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其实只是加速自己的衰亡。
8.资本主义总危机到来了
因此,我们必须提出一个被久已遗忘的概念——资本主义总危机到来了。这是斯大林当年提出的。目前看更为合适,也更为准确。这就是说未来十年将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资本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的时代,是世界革命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初,在斯大林指导下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给“资本主义总危机”下了这样的定义:“资本主义总危机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面危机,其特征是战争和革命,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和成长的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总危机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方面,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这种危机的基础,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是已脱离资本主义的各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
所谓“总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危机不仅席卷资本主义的经济领域,而且席卷了“国家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意识形态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而欧洲和美国的全面的衰落以及为革命创造条件不可能不对整个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的毁灭性的影响。总危机是必然的。
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资本主义总危机下的资产阶级体系外的经济体力量日益增长的特点在我们今天是多么的鲜明啊!
需要强调的是,在一战,二战的时候,资产阶级还是很强大的,资产阶级还是有自我回旋余地的,目前看几乎没有了。
9.俄罗斯能挺过去吗?
当然也许这次大的危机欧美还能挺过去,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不能不估计到这个可能。
问题是,如果欧美挺过去了,俄罗斯能挺过去吗?
有报道说,俄罗斯对欧洲输送的天然气数量是巨大的,天然气的收入对于俄罗斯的政局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欧洲完成了能源替换的革命,那么,除非我国未来十年能消耗掉俄罗斯的天然气,否则,俄罗斯就必然面临第二次十月革命的到来的可能!
普京已经70岁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接班人!未来十年他就是八十岁!
在普京领导的时间内,俄罗斯甚至连前苏联传统的工业基础也丢失了。当今的科技、工业革命就不要想了。
如果没有工业,能源出口又被切断,那么,除了革命爆发,还有什么结果呢?
而一旦俄罗斯爆发第二次十月革命,衰落的欧洲还能幸免吗?欧洲的无产阶级还不奋起吗?俄乌战争,西方资产阶级自己在这里编织了一个“革命的连环套”,已经无法解锁了。他们如果灭掉一端革命就会启动另一端革命。这是俄乌战争目前带来的最有意思的现象。非常值得注意。面对欧洲的革命爆发的局面,资产阶级根本无解!
更不要说美国现在才是真正的火药桶——天天新闻报道有枪击案!
因此,欧洲,俄罗斯,美国都面临着革命的危机的到来!
这,当然是真正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到来!
10.以欧美分裂的方式无法应对无产阶级的革命
需要补充的是,欧美资产阶级通过让欧洲各国分裂,让美国分裂也无法阻止这种革命的爆发。
大家不要以为欧美分裂是好事情,对无产阶级来说倒是不好的,因为这会阻碍无产阶级的大团结。不过到今天看无所谓了。
一方面是一旦俄罗斯的革命到来必然第二次形成统一的强大的当年苏联红军那样的革命的军队,其次就是无产阶级自己的力量也足以把腐朽的分裂的各国的疆界重开——何况他们早就有了共同生活在一起多年的历史经验,人民深刻知道在一起生活是多么有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