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看客》第18期:临汾,扑朔迷离霾中城(20/22)

火烧 2010-09-1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临汾雾霾污染严重,曾被列为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工业排放与分散燃煤是主要污染源,治理数据与实际效果存在争议,环境问题持续影响居民生活。

临汾之霾,有两解。一解,为空气之霾。2010年9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将临汾评为世界9大污染地区之首,而"黑色经济"盛行的临汾,此前已经多次高居中国污染城市之首;二解,为争议之霾。污城的"黑帽"之下,是治污的各种数据及成果,而临汾到底有多少蓝天,却始终扑朔迷离。

2003年以来,在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临汾市连续三年戴上全国空气质量污染最重的“黑帽”。2010年9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将临汾评为世界9大污染地区之首,并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而其实关于临汾污染的报道早已不绝于耳,美国的铁匠研究所、《国家地理》、《大众科学》等都曾发出临汾为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报道。图为2009年12月9日,临汾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市区能见度极低。

资源大省山西占据着中国三分之二的能源供给,而临汾市则坐落在该省的产煤带上,拥有全省第一的矿产潜在价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临汾市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煤铁矿的开采加工,全市经济总量曾连续多年在山西省名列前茅。而数十年的工业战略,也将临汾拉向了全国污染的第一位。

2002年,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不少非法的小焦厂纷纷建立,土法炼焦的废弃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旧污未治,又添新污,“漫天煤烟、遍地扬尘”成为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图为当年临汾一处非法土焦炉被查处。

而除了”黑色经济”,由于临汾冬季集中供热建设的推进较慢,居民的供热方式多为分散的燃煤小锅炉,其排放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更使临汾的污染雪上加霜。图为2007年1月24日,临汾街头一名贩卖蜂窝煤的流动煤贩。图/绿色和平

多重的污染源之外,是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临汾的污染企业多位于城市的上风向,且四面环山,不利于有害气体消散。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滞后,这些也同样是临汾被粉尘和废气笼罩的原因。图为2008年4月6日,临汾一家工厂附近卡车来来往往,路面破损引起二次扬尘。

2006年5月初,山西临汾蒲县黑龙关镇一家焦化厂正在排放黄黑相间的烟尘,山沟上空被烟云笼罩。此地的两公里范围内,有三家焦化厂同时排放着污烟,周边便是村庄,附近河中倾倒满了焦化厂的废渣,黑色污水夹带着各种化工废泥渣足有一米多厚,河两岸的庄稼地也都变成黑色。

(图片说明):

2007年2月14日,山西临汾,集市上的一名小贩掸去招贴画上的灰尘。

2009年12月9日,山西临汾,市民带着口罩晨练。报道中还称,由于临汾市空气污浊,在当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气体,相当于抽了3包烟。

2007年1月25日,临汾市郊东露村,一名儿童站在烟尘弥漫的室外。村里的农民无法出售他们收获的小麦,由于污染,当地的麦子被煤烟熏黑,形状变得扭曲,味道甚至有些苦涩。

2007年1月24日,临汾一家焦化厂附近,几尊佛像上落满煤灰。图/绿色和平

重度污染下,拥有430万人口的临汾,开始不断有居民为了健康选择“移民”外地。图为2007年1月25日,临汾一家诊所中,一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女孩在接受治疗。

2002年,临汾市下康村一处水渠遭到上游工业废水污染。当地村民长期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有50多人因此罹患癌症和脑血栓。

2006年10月9日,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桥子沟村,村民杨文亮看着农作物被工业污水淹没。位于该村东侧的的小造纸厂,将污水排入一条季节性雨水渠,导致一百多亩小麦和玉米绝收。

重污下的临汾,从2006年开始常有治污报道见诸报端。当地集中整治市区煤烟污染,官方资料显示,临汾对市区内的60余家污染企业实施关停迁,对市区年发运量400万吨的八家煤焦发运站实施关闭,对城郊的三个煤焦发运站强制安装防尘墙、喷淋洒水设施,对市区范围内400余条小街实施硬化改造,每天有29辆洒水车在市区干道昼夜洒水。图为2007年3月24日,山西省蒲县一家机焦厂被爆破拆除,还在冒黑烟的烟囱在爆炸声中轰然倒地。

2002年,临汾破获一系列非法炼焦案,抓获大批涉案人员。尽管最近的几届政府都已着力对排污进行整改,但铲除多年积下的恶果也需要漫长的过程。

2005年开始,临汾加快了建设联片取暖、集中供热。官方资料表明,集中供热覆盖率已经达到80%,煤气覆盖率达到87%。图为2007年2月15日,临汾一处正在工作的供暖锅炉。

另据官方资料,临汾启动工程328处,集中开展清除垃圾、清淤除障、拆除违章、取缔河道采砂、加固堤坝、沿河绿化的工作。图为2010年3月1日,临汾市环卫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填埋土坑垃圾站。当日,临汾市环卫局对32座地坑垃圾站进行撤除填埋,对生活垃圾实行上门收集。

据官方数据,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09年的334天,增加了147天。大量污染企业的关停,使临汾在2007年损失了200多亿元的GDP(据资料,临汾2007年的GDP为658亿元)。图为2007年2月14日,临汾市区一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宣传画。

2004年,临汾斥资7000余万元打造的华门建成,2010年,8家公司共投资51亿元,大手笔打造临汾旅游业。而据统计,临汾近年投入30多亿元人民币,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治理污染,还是开拓旅游,临汾显得既犹豫又坚定。图为2009年12月6日,临汾市华门广场上,一个老人抱着孩子。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710001/10855.html#p=6G7T899B3R71000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