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谈谈“人的素质”

火烧 2022-09-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45
文章探讨人的素质构成,强调精神素质为核心,分析经济与个人努力对素质的影响,指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以实例说明精神素质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如今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精神素质、文化素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我认为三种素质中重中之重的是精神素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一个人首先要有大致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样才不致于走向人群的对立面,他的存在才是合理和正当的,有了这个前提才谈得上其他素质的价值和意义。

  人的素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多大作用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一个人越是富有,他的素质就越高呢?固然,人的素质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越充裕对素质培养就越有利,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在具备基本物质条件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素质能达到的高度主要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一个人要健康成长,要顺利地走完人生的旅程,必须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如果不幸染上了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囚徒,那么他的一辈子很可能成为一场悲剧!这样可悲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试看中国如今的所谓“娱乐圈”,那些吸毒、嫖娼、触犯法律的明星不就是因为“三观不正”,弄错了生活的追求,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而导致的堕落吗?这些业已名利双收,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明星”显然属于改开后的“先富者”或其他类型富裕的群体,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身败名裂、身陷囹圄,从人的素质的角度来看,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严重的缺陷;我们也因而知道,所谓“越是富裕,人的素质就越高”这样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古人有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对处于困境中人们的勉励。人穷不可志短,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争一口气。历史上、现实中,“穷且益坚”、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就不再举例了。贫富是个相对的概念,在迄今为止的任何社会中,富人相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来说都只是少数人,他们是社会资源的享有者,然而,绝大部分的“穷人”(劳动者)却是社会财富的贡献者。在战争年月,他们义无反顾地上阵杀敌,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国家,建立了新中国;在和平时代,他们是遍布于各行各业,像平凡的小草一样的普通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创造了伟大的“中国奇迹”,使得中华民族走上了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复兴之路”。他们这种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贡献精神,与那些殚精竭虑向社会索取,唯恐少了自己的那一份,而一谈贡献就退避三舍的一类人相比,孰优孰劣,两者的素质孰高孰低,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其实,人的穷富与素质的高低两者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密切。一个人是穷是富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追求上进,向往真、善、美的境界的,这是人类的天性!那么为什么世上确有不少的自暴自弃者呢?除了个别的有特殊原因之外,我想大部分还在于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之下家庭环境的坑害。西方社会有很多年轻人消极、颓废、吸毒、犯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那样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弥漫的社会环境下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人是高级动物,万物之灵,并不是满足了衣食的需要就能很好地生存的,人的生存还需要尊严、理想和希望。这些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并非虚无缥缈,而是一个正常人所必需的。而这些,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因而他们的青年消极、颓废、醉生梦死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我们是以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国家,社会主义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给所有国民以尊严、理想和希望理应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希望中国不要再继续选择西方那一套已被证实是错误的道路、那一套已被证明是腐朽的价值观,希望中国不要改旗易帜、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希望有朝一日所有的中国人都真的能够活得有尊严、有理想、有希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