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不安的‘农二代’
躁动不安的‘农二代’
莲峰俗 子
‘农二代’是专家们对农村‘80后’的称谓,中央2010年一号文件则称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称谓是否科学,它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但是我觉得还是称呼他们为‘农村80后’比较贴切。
据专家们测算,目前国内这个群体已经达到一亿多人,近似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个庞大的群体的心态是躁动不安的,这个年青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对自己的未来是渺茫的,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是清贫艰辛的。
他们的心态充满了躁动和不安,他们已经不再甘心像自己的祖辈一样,当一辈子背靠蓝天,面对黄土,辛辛苦苦从土里刨食吃的农民。他们大都有文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同于他们的父辈、祖辈。他们懂得,人均一亩多一点的土地,只能暂时解决他们肚子‘饱’的问题,要解决质量高一点‘温’的问题还有点玄乎。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仅仅守着几亩土地不利于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能够融入城市的人群,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脑袋上能够去掉‘农民工’的雅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天也迁能出‘另册’。然而,当他们走出深山、走出农舍,孤零零地来到都市里搏斗的时候,才忽然明白他们这些‘农村80后’进入城市的门槛很高。他们不能像‘官二代’那样,轻轻松松地在城市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能像‘富二代’那样手里有永远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缺乏关系、缺乏资金,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两只空手、一副身板来搏斗。
他们感到未来渺茫,他们眼见得城市里高楼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蜂巢一样多的居室,竟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窄小空间。高楼上的每一块砖上都印有自己的指纹,每一立方厘米的混凝土里都有自己的汗水。这是怎么了?编席的、睡光炕,泥瓦匠、住草房?
他们感到渺茫,他们看到那些坐在豪华轿车里的阔佬,那些经常出入星级酒店的大亨付出的劳动不见得有自己艰辛。自己常年劳作在AAAA级的景点旁边,竟然没有迈进景点的门槛半步。
为了走出黄土地,他们中也有人经历了十年寒窗,考上了大学。然而,接下来的高额学费、沉重的负担,又像喜马拉雅山一样挡住了他们发展的道路。打零工、做家教、省吃俭用,有的女孩还去舞厅当起了‘三陪’。
大学毕业了又怎样?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白领,也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些日子就发生了好些大学生争当环卫工的故事。坐在白领椅子上的大屁股,好多都是长在‘官二代’、‘富二代’的身板上。这是怎么了?学而也不能优则仕了?
是的,尽管农村80后们为国家建设付出了艰辛的体力劳动,尽管他们都成几乎了劳动的机器,但是他们的生活是清贫的,是艰辛的。社会财富有了,百分之七十的财富都集中在百分之零点四的富豪们手里。有了钱出手就是阔卓,豪宅、宝马、娇妻,一掷千金。那些农村常年80后住在简陋的工棚,吃的是糙米饭,穿的是破工装,一年到头弄几张人民币,临回家的时候,还要被票贩子再剥一层皮!
躁动不安的农二代,用迷茫的眼睛,审视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农二代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就选择了跳楼自杀,譬如在富士康。
我的更多文章:http://blog.sina.com.cn/u/131488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