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不要再回避生产关系了

火烧 2010-07-20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围绕富士康等事件,强调生产关系的重要性,批评当前忽视生产关系的倾向,呼吁关注劳动者权益与社会公平。

不要再回避生产关系了
 
 

近日,连续发生的富士康事件、本田事件等,令人震惊,令人扼腕,令人不安,上上下下都极度关注。海外媒体纷纷报道,连富士康为之代工的苹果公司等跨国企业也派出调查组。在调查的过程中,各种分析也陆续浮现:有的说是心理的原因,有的说是“80后”、“90后”弱点,有的说是管理的原因,有的说是企业文化所致,也有的说是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见仁见智。社会科学界作为社会的良知,自然也不能置之度外。学界该如何思考分析?当然要依据调查出来的真实情况,但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十分重要。胡锦涛总书记“五一”前夕的讲话使用了这样的论断:“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这就提示我们在考察分析的时候,不该只有生产力的维度,而放弃生产关系的维度。

三十年来,我们注重经济发展,注重发展生产力,实践中也取得明显成就。但不经意中,生产关系的观念慢慢被淡化、消解。说到企业,管理学非常繁荣,讲的都是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的管理理念、方法,企业伦理、企业文化等也都十分热闹。近来,“公平公正”的呼声非常高,但“生产关系”这个概念却十分鲜见。好像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这个概念已经不管用了。多年来,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在他们的词典里,只有生产要素,只有效率。即使说到资本和劳动,也只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更有甚者,劳动者无论是智力的还是体力的,好像都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只是从属于资本的“人力资本”而已。笔者前些年曾经著文提醒,对资本要作不同维度的分析,不要忘记生产关系的维度,就是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其中有雇佣和被雇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不能把资本只看作一种生产要素,一味地强调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味地歌颂资本的功劳,更不能一味地强调发展经济只“依靠资本而不依靠劳动”,不能无视劳动者的巨大功绩。可惜应者寥寥。不仅如此,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好像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个体之间的动物般的生存竞争,根本没有什么生产关系问题存在。于是乎,在我们的媒体语言中,只有“强者、弱者”,“输者、赢者” ,连针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也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赢在起点”为口号,且铺天盖地广为传播,连公共汽车上都可以听到。还有一对类似的词语叫“成功者、失败者”。我们的媒体把“成功人士”的称号仅仅奉送给大款大腕,在各行各业默默作出贡献但没有大把资财的人士则被排除在“成功人士”之外。有的官方媒体也是如此。与此相连,为“穷人说话”还是为“富人”说话,“爱富”还是“仇富”等争议十分热闹。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财富的多寡问题,而没有什么生产关系问题。

其实,稍有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便亚当·斯密,也不喜欢抽象地讨论富人穷人。他依据劳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区分了劳动、资本和地租,进而将当时英国的人群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后面两个属于富人。对于地主,斯密的评价是:“他们不用劳动,不用劳心,更用不着任何计划和打算,就自然可以得到收入。安乐稳定,流于懒惰。无知,也不能动脑筋来预测和了解一切国家规章的后果”。与此对照,“劳动者在繁荣社会中不能享得地主阶级那样大的利益,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经验不到的痛苦”。至于资本,斯密把拥有资本从事着四种工作的人士:农业家或矿业家、制造者、批发商人、零售商人,称之为“生产性劳动者”,尽管他并不认为资本的利润可以等同于劳动所得。对于其中,花大力气,投大资本,用于改良农田,提高工艺,改进技术,发明机器,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者,则更是赞誉有加。但是,斯密认为资本与劳动,“这双方的利害关系绝对不一致”。资本拥有支配劳动的权力。资本总是尽可能地压低工资,工人从来就得不到充足的报酬。他写道:“资本雇主少,易团结,他们的结合至少不受法律禁止。在争议中,雇主比劳动能持久。 而劳动者的结合则为法律所禁止。雇主往往结合,使工资不超过实际工资率。而且,这种结合是秘密的。劳动者往往无抵抗地屈服。劳动者有时也反抗,但是,为了迅速解决,老是狂呼呐喊,有时甚至用极可怕的暴力。这时,雇主也同样喧呼呐喊,请求官厅援助,要求严厉执行取缔个人结合的严峻法规。”因此,工人很少从那些愤激地结合的暴动中得到利益。那些结合部分因为官厅干涉,部分因为雇主较能持久,部分因为大多数劳动者为了目前生计不得不屈服,往往以为首者受到惩罚或一败涂地而告终。此外,“商人的利益在若干方面往往是和公众利益不同”的。所以,斯密告诫当政者和立法家,对这一阶级建议的法规,要小心翼翼地考察,绝不要随意采用。“一般地说,他们的立意在于欺骗公众,甚至在于压迫公众。事实上,公众亦常为他们所欺骗所压迫”。强调一国当政者“对其所属各阶级的人们,应給予公正平等的待遇;仅仅为了促进一个阶级的利益,显然是违反这个原则的”。这公平的待遇包括要设法弥补由于企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劳动的过分的专门化对工人的伤害,包括精神上的伤害。因为这种分工会毁灭工人“思想的勇气……甚至会毁灭它的肉体活动”。

斯密的这些看法都是基于对生产关系的分析。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生产关系, 当然不是离开了生产力来讨论生产关系的。我们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型政党,就应该好好学学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重视。有人会说,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不错,文件里一直是这样写的,但是不能误以为生产关系方面的矛盾,连次要矛盾都不是了,或者根本不存在了。难道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就同生产关系无关吗?包产到户、国企改革、多种所有制,今天所说的分配制度的改革不都是生产关系吗?至于说到企业管理,台湾中央社将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兵营式的生活称为“精神血汗工厂”,说的不也是生产关系吗?不从生产关系入手,怎么可能找到避免悲剧再度发生的出路?

至于如何准确地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这当然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不能简单化,需要从实际出发做细致的研究、合理的分析,不能从一些个案贸贸然地下整体性的结论。这有待学界的努力。但是,如果一味照着新自由主义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进路,回避生产关系问题,那么破解难题还会有指望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赵修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