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黎阳:中国的历史教科书,还是“上海国”的历史教科书?——评朱学勤的“政治目标”

火烧 2006-10-21 00:00:00 思潮碰撞 1035
文章批评朱学勤主张淡化国家认同,以文明史取代暴力史,意图分裂中国,建立上海国。强调历史教科书对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反对分裂行为。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还是“上海国”的历史教科书?——评朱学勤的“政治目标”

黎阳

2006.10.20.

  朱学勤说:“以前的历史课本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新的历史课本较少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目标相一致。”

  这话乍一听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历史学家反对本国的历史教科书重视国家认同?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不认同中国那该认同什么?朱学勤号称“历史学家”,却公然反对上海新编的历史教科书重视认同中国,而且还说这是“与当前的政治目标相一致”。这究竟是为什么?他的“政治目标”到底是什么?

  如果想当然地以为朱学勤还把自己当中国人、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说番话,那就打死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但是如果从分裂中国、上海独立、建立“上海国”的这一“政治目标”来审视朱学勤的主张,那一切立刻一目了然,顺理成章。

  欲分裂国家,必淡化国家认同;若淡化国家认同,必图谋分裂国家。淡化国家认同是分裂国家的第一步。淡化国家认同,意味着淡化民族历史。淡化民族历史,实际是否定民族历史。否定民族历史,必然否定民族文明。否定了民族文明,也就消灭了国家凝聚:没有凝聚的国家,只能“国将不国”。“欲毁其人,先夺其志;欲淫其妇,先荡其心;欲灭其国,先乱其史”。这是客观规律。

  凡分裂国家闹独立的,无不先制造舆论,制造“分裂有理”的“理论”,“证明”自己“独”得应该,“独”得有理,“独”得有利。而首当其冲的必是割裂历史,分裂文明,以“证明”彼此本来就不是一家子。

  台独分子就是这样干的: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国家认同——“去中国化”——“本土文明”论、“台湾民族”论、“跟大陆历史上互不相干”论、“西方文明圈”论、“海洋文明”论——“一边一国”——“公民自决”——“民主独立”。

  朱学勤呢?如出一辙,也是先拿历史和文明史大做文章:殖民主义历史“是一个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可见真正的“文明”全来自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入侵之前中国无“文明”。根据这条,中国历史再悠久也全是“阶级斗争史”、“暴力史”、“王朝体系演变史”、“帝王将相历史”,只有野蛮,没有“文明”。只要“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用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代替王朝体系的演变,用文明来代替暴力,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立刻就能让上海跟中国“划清界限”:你中国历史全是“内陆野蛮地区暴力史”,而我上海呢?全是“我们沿海文明地带的历史”;你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上海的“文明史”殖民主义来了才开始,刚刚数百年。可见我上海跟你中国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文明体系”。过去没分清,今后不行了,必须用我的“文明史”取代你的“野蛮史”,从此“上海是上海,中国是中国”。

  注意朱学勤的发明创造:“我们沿海文明地带”。朱学勤在这里强调了两条:“我们”和“沿海文明地带”。既然说“沿海文明地带”,那相对的就是“内陆野蛮地区”;既然说“我们”,那相对的就是“你们”。那么这个“内陆野蛮地区” 指的是什么?那个“你们”又指的是谁呢?

  《河觞》是怎么形容中华文明的?“黄色文明”、“内陆文明”。西方文明呢?“蓝色文明”、“海洋文明”。朱学勤既然认为殖民主义才能带来“文明”,而历史上入侵中国的殖民主义主要来自海上,可见他那个“沿海文明地带”里的“文明”指的是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蓝色文明”、“海洋文明”,而不是中华文明;所以相对于他所说的“沿海文明地带”的“内陆野蛮地区”指的就是中国大陆;相对于他那个“我们”的“你们”指的就是中国。

  朱学勤“我们沿海文明地带”这种提法不是一个普通的地域划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明区分,而是一种国家认同的分裂。“我们”是指上海,“沿海文明地带”是说上海的文明属于“蓝色文明”、“海洋文明”、“西方文明”,跟中华文明这个“黄色文明”、“内陆文明”完全不是一码事。朱学勤就这么一句话便制造了“文明的冲突”,把上海这个“沿海文明地带”从文明体系上同中国一刀两段,从文明上分裂了中国。

  当然,硬说朱学勤之流追求的“上海独立”等同于台独分子追求的“台湾独立”也有点冤枉。台独追求的是“一边一国”,谁也管不着谁。但如果上海也这么干那就亏了:一旦当真“独立”,两家平起平坐,那“上海国”就没法白占中国其他地区的便宜了。所以朱学勤之流追求的“上海独立”是一种“单方面独立”:只许我独立于你,不许你独立于我;我的事你不准管,你的事我说了算;对于中国,上海是“主权独立”的“独立王国”,对于上海,中国是“全面开放”的“殖民地”。

  天下有这样的“独立”吗?有。旧中国的租界就是。租界又算中国又不算中国:租界“原则上”不对中国人开放:“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但是“高等华人”例外。租界的事,中国管不着,中国的事,租界样样要过问;中国人应有的权利租界分文不少;中国人应尽的义务租界一毛不拔;只许我占你便宜,不许你让我尽义务;只占便宜不吃亏……

  朱学勤主张用“文明史”取代“阶级斗争史”,用“文明体系”取代国家主权,按“文明体系”而不是按国家领土来区分世界,认定西方的“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是“先进文明”;中国的“内陆文明”、“黄色文明”是“落后文明”。而上海这样的“沿海文明地带”呢?是西方“先进文明”的中转站,跟西方同属于“先进文明”体系,比“落后野蛮”的中华文明“高一等”。西方国家是“先进文明”,最高级;中国是“落后文明”,最低劣;上海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西方落后,比中国先进,也就是说,在外国人面前是孙子,在中国人面前是爷爷。中国的“先进文明”一靠殖民主义恩赐,二靠上海“转口”。所以朱学勤说:“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它的文明发展是一个呈梯度推进的状态,总是东部和沿海先进入文明,然后逐渐影响到中部,中部影响到西部”。

  你看,朱学勤的“文明体系”“理论”多巧妙,一切“政治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根据这套“理论”,不应该在乎国家,而应该在乎“文明体系”,所以中国不应该强调什么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国家安全,而应该对西方无条件开放,因为西方代表了“先进文明”。中国不应该对外有主权,上海却应该对中国有“主权”,中国的一切要由“上海帮”说了算,因为上海的“沿海文明地带”是西方“先进文明”的批发站,代表着“先进文明”。而中国内陆呢?代表着“落后野蛮”的“没落文明”,只配乖乖听“上海帮”的摆布,等着“东部和沿海先进入文明,然后逐渐影响到中部,中部影响到西部”。这一切说白了就是“中国殖民地化,上海买办化,上海地区租界化”,只不过朱学勤特意改了个“与时俱进”的好听名字,叫“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

  根据朱学勤的“理论”,《五.四运动》应该否定,从《五.四运动》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取缔。因为共产党讲阶级斗争,所以共产党人是“喝狼奶的教育,不是喝人奶的教育,训练出来的是狼,不是人”。这群山沟里出来的土八路竟然用武装斗争推翻了“上海帮”“蒋委员长”的天下,彻底违反了朱学勤规定的“东部影响西部”、“上海左右中国”的“文明转播定律”,是反“先进文明”的大逆不道。难怪朱学勤在“百年理性、百年酒性”一文中要咬牙切齿地宣布:“所谓拨乱反正,应该是‘拨’五四以降的左翼激情,‘反’血与火之下的社会理性”,主张“上溯至历史深处,淘清五四以来的‘丘九’惯性:能打能砸就是革命,能抢能分才是公平”。也就是说,《五.四运动》连同中国共产党本身都是“左翼激情”、“血与火之下的社会理性”,都应该被“拨乱反正”,一笔勾销。至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新中国,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全是“‘丘九’惯性:能打能砸就是革命,能抢能分才是公平”,所以必须彻底“淘清”,既反攻倒算。

  同样,胡锦涛罢免陈良宇也犯了朱学勤的“天条”:陈良宇是上海这个“沿海文明地带”的“先进文明”的代表,而胡锦涛却是西部穷山沟里出来的、代表“野蛮落后”、“‘丘九’惯性”的土老帽。既然“总是东部和沿海先进入文明,然后逐渐影响到中部,中部影响到西部”,那么就应该是西部听东部的,而不是相反;不应该是胡锦涛罢免陈良宇,而应该是陈良宇罢免胡锦涛。

  朱学勤主张“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这看起来好象挺为普通老百姓着想的。其实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无穷无尽,数不胜数,如果真要一一道来肯定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嘴”,讲这个就顾不上那个。那么哪些讲、哪些不讲?取什么?舍什么?这里边大有名堂。朱学勤之流通过“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讲述文明史,大概不会讲“辫子史”、“馒头史”、“筷子史”、“三寸金莲史”、“灶台史”之类,要讲,肯定离不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电子游戏机之类。讲完了,画龙点睛的意思也就呼之欲出了:这一切都是殖民主义带来的“文明”,靠了上海这“沿海文明地带”才得以传到“内陆野蛮地区”。所以说朱学勤好算计,强调“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貌似关心民众,实际“万变不离其宗”,绕来绕去还是绕着“上海特殊”、“上海独立”的“政治目标”打转。

  朱学勤说:“就以毛泽东的功过来讲,史学界到今天还是见仁见智,到今天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这种情况下,教科书的编者,采取一个淡化、略化、粗线条的处理方法,既是无奈的,也是理性的。”

  对于毛泽东的历史评价,中国老百姓早有结论,谁稀罕朱学勤之流的什么“共识”?就那么几个嗡嗡营营的狗屁“精英”把持了“话语权”就想推翻历史?况且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宣布过要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谁给了朱学勤权力公然宣布要推翻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的现有评价?这些且不论,只看朱学勤手法背后的弦外之音:对毛泽东的评价“有争议”,于是便采取了“淡化、略化、粗线条的处理方法”;那么朱学勤主张对教科书的“国家认同”搞“淡化、略化、粗线条的处理方法”,岂不从反面证明他认为上海是否属于中国也“有争议”?

  朱学勤说:“考研时不是考各个专业老师出的卷子,而是考一张全国统一的卷子,这完全是倒退……我拒绝这样的学生,我拒绝这样的考试,所以我今年跟我们的研究生部主任说,我不招研究生了”“这个学期开始,我已经正式跟招生办主任讲,这个制度不变回去我不招,我拒绝这个责任。”

  “全国统一的卷子”只能考用“全国统一”的历史教科书教出的学生。朱学勤拒绝“全国统一的卷子”考出的学生,也就是拒绝“全国统一”的历史教科书,不是用上海教科书教出的学生不收。也就是说,他这个上海教授不承认中国的教育部管得着上海。

  教授拒绝招生,这就是罢工。不管合理与否,现行中国法律没有罢工一条。也就是说,罢工非法。如果是工人罢工,那将会如何?工人无权违法罢工,朱学勤就有吗?显然他拒绝承认中国法律管得着他。

  朱学勤如此猖狂,显然上海当局有人给他撑腰。否则就凭他一个上海瘪三哪有这么大胆?难怪显示上海跟中国“划清界限”的言行屡见不鲜:

  ——“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不在乎国内坐标,只在乎国际坐标”(余秋雨揭露)

  ——上海安排中小学生学上海方言。

  ——上海安排中小学生学《圣经》。

  ——上海配合日本要求,修改教科书,“淡化”日本侵华罪行,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内容课文。

  ——上海倒贴钱为日本运输货物。

  ——上海出现口号:“上海女人是为外国男人而生的”。

  ……

  上海的市委书记拒绝听中共中央的。上海的教授拒绝听教育部的。上海的“精英”拒绝承认中国的法律。上海的教育部门的当权派迄今公然包庇这些人。上海“精英”对外一副奴才相,对内十足恶霸腔。

  朱学勤的“文明体系”论不认同国家,只认同“文明体系”。根据这个“理论”来编写历史教科书,自然要淡化“国家认同”,代之以“西方先进文明认同”,只能编出为“上海国”“独立”做舆论准备的教科书,其结果必然是分裂国家、分裂社会、“上海独立”、“中国殖民地化、上海买办化、上海地区租界化”。这才是他和支持他的上海“精英”们最终的“政治目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