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是他们不能结婚

火烧 2022-09-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文章分析年轻人不婚现象,指出结婚率腰斩与适婚人口减少、结婚推迟密切相关。初婚年龄普遍推迟,导致终生未婚率上升,揭示婚姻困境与经济压力的关系。

  咱结婚率破纪录了。

  去年我国登记结婚数据为763.6W对,

  有一说法是结婚率创下42年最低。

  去年这结婚率仅是2013年56.6%,也就是说差不多9年内,我们结婚率几乎是腰斩:

  没人结婚一方面的确是现在大伙真不想结婚,一方面也是适龄人口年龄结构所限制。

  你比如下表橙柱状是每年有多少人结婚(初婚),蓝色曲线是21-30岁适婚年龄人数。

  我们可以看到12-13年,我们适婚人口最多,所以2013年我们结婚的能有1500多万对。

  但到了20年会发现,我们适龄结婚人口只有过去13年时差不多3分之2,所以这结婚的肯定大打折扣。

  你再细看会发现,我们从09年到差不多14年,我们结婚的甚至还超过了适婚人口,那几年结婚的特别多,这是为啥?

  这大概是因为早在09年之前差不多05年时,我国部分省份就早已出现了初婚推迟现象。就是说本来两口子05年就计划结婚,但拖到09年10年才结婚。

  为什么要推迟结婚?原因大伙心知肚明—不还是没钱嘛。所以再换句话说,13年所谓结婚大潮其实本身就有很大水分。

  而且这个结婚推迟现象现在可是越来越普遍,我自己就是,我本来24、25岁时就能结婚,但当时买不起房,所以就拖到现在。

  所以自14年起,结婚的开始赶不上适龄人口,诸位也可以看到14年后柱状图跟蓝色曲线差距是越来越大。

  数据的确不会骗人,但当很多现象变成数据时,你再去看八成就已经晚了,比如前面说到的推迟结婚。

  推迟结婚最可怕的是什么?会随着时间增长导致适龄男女“终生未婚率”增长,终生不结婚的人会越来越多。即:结婚这事一拖,拖着拖着,这辈子就容易孤独终老了。

  我没有胡咧咧,隔壁日韩就是现成样板,日本男性初婚年龄都是35岁了。不单日本,全球各国初婚年龄都在推迟,比如美国:

  放眼我们国内也是如此,在杭州男性平均结婚年龄31,女性30,在安徽平均结婚年龄33,初婚年龄31。

  现在全国主要城市结婚年龄已经趋于33岁,初婚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对了去年我国结婚的,超过一半都是30岁以上。

  而且推迟结婚也不光是高学历人群,现在低学历人群也在推迟结婚,具体原因大家都清楚,我不啰嗦。

  其实我在搜集这些信息时,说老实话刚开始我的确是有种“看爽文”的心态,但搜着搜着就有些恐惧了。

  我小看了推迟生育的破坏力。

  我前面提到1句,日本平均35岁才结婚,为什么?需知人家当年风气跟咱现在一样:没钱你结个屁婚?

  这么一拖到后面,那就是推迟结婚,到最后就是不婚。

  放眼我们中国呢?咱们生育的头号拦路虎不过就是房子。我前面提到过原计划05-09年就结婚的人,怎么一直拖到09年以后才去结婚?说句不好听的,28岁攒不起首付,他们33岁就能攒起首付了?

  假设1个人,26岁没钱,家里父母也没钱,怎么?排除他创业逆袭,他33岁就能攒得了首付买得起房了?这肯定不现实。

  那么唯一1种可能是什么?

  当年那么多人统统认命了。

  当然我不觉得低头认命是耻辱丢脸的,我觉得这其实很不容易,向生活、现实妥协这很正常。

  所谓妥协就是硬熬了几年,发现再熬下去也不是事,这人总要娶妻生子,嫁汉生娃啊,有小孩了总归要读书啊~读书么总归要房子户口啥的~想来想去随大流,咱也当房奴吧~反正又不是我1个,对吧?

  所谓妥协就是选择了以后要过1种卑微的日子。

  我认为妥协不仅正常,更是1种勇气。一旦低头,套上房贷,这就势必倒逼自己要在内卷的角斗场上杀出1条血路;要么卷死别人,要么被人卷死。

  那按过去的经验来看,过去有人推迟结婚,05年计划要结婚推迟到09年以后,那么今天呢?这个“规律”还能起作用吗?

  我看不一定。

  我前面为啥先举了个日本的例子,当年是“东京男孩”疯狂搞钱,你看今天“平成废宅”还搞钱么?搞个P搞,大都死宅了。

  以前日本结婚对男的要求很多,当年1个樱花妹可以交往好几个男生,每个男生作用都不一样,有的是钱包,有的是老实人,有的是专门聊情操。

  你看她们今天择偶标准是什么?只要长得过得去,有个正经工作,别打老婆,反正是个正常人就行,这标准放中国大部分人都没毛病。

  但今天日本人呢?想开了,钱给自己花不香?自己有需求了,有那么多动漫、女优,造的杯子比真人还过瘾,那我干嘛结婚?

  今日中国之年轻人也颇有此风,

  或早已形成了这股风气。

  大家都觉得自己已进入循环,没必要结婚再生个娃练个小号。跟这小生命何怨何愁,干嘛坑人家?大家都不想把自己的遭遇再复制到孩子身上。

  就像当年有人大胆预言:你别看这帮年轻人现在不结婚,他们以后会的~我猜当年90年代肯定也有日本人说过这话。

  但很遗憾,越到后面越不会,

  因为大家都对未来表示担忧。

  比如去年本来说要搞房地产税,

  现在也不(gan)继续了。

  近20年来,媒体有意无意宣传:要结婚先买房,随后房价一路飙升,银行、开发商、土地财政机构的3角利益架全都大赚一笔。

  但利用人们原始本能去赚钱,这逻辑必不长久。结不起婚,那就不结了,所谓刚需也能慢慢不刚了。

  除了房子就是工作,现在年轻人高达18%SY率,拿什么给孩子买奶粉补品?

  再有就是强大的社会反差,那些“Z公子们”喝着20W一斤的茶叶,自己吃煎饼还得咬咬牙加个鸡蛋,换谁谁都不愿再生个孩子,让他吃煎饼也连个鸡蛋都不敢加。

  今天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

  是他们不能结婚。

  我曾看过1个段子,直接把我干沉默了。说现在大城市里的男女,他们都很像过去皇宫深院里的“太监”“宫女”,都见过大世面,但很遗憾,都没有孩子,更没有未来。

  但我想请问,如果能做个正常人,谁会去做“太监”“宫女”?

  而最后,我也更想问大伙1个问题,你现在在这座城市里辛苦搬砖,但没有1块砖头属于你,假设有1天日美联军打了过来,你是愿意做战士还是愿意当难民?

  战士跟难民,这1步之遥,取决于这个人他有没有家,身后有没有值得他守护的人。有,他九死无悔,没有,那就得考验他人或他人后人的智慧了。

  所以当下,只有1剂药方:

  要用房产换婚房,再用婚房换产房。

  这是一剂虎狼药,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我跟你讲,现在就下虎狼药,还没准能把病人的魂给勾回来,这要是下晚了,那真就是扁鹊3连——回家等死吧。

  光改善人口结构还不行,还要改善经济结构,使其把现在的资产收益>劳动收益,给更正为劳动收益>资产收益;继续产业升级,告诉大伙,上班上几年是可以买房的,不要慌问题不大。

  这就相当于给大伙吃完虎狼药后,再给来1剂强心针,届时你再看,那产房里会不会充满了此起彼伏的啼哭声?

  有信心,才会有钞票有孩子,

  没信心,那一切都无从谈起。

  说着简单,但做着极难,水很深,愿他们能把握住。若万一把握不住,那今天这些数据只是开始,未来10年才是高潮。

  你看20年人口结构摆在这里,20年时0-14岁儿童仅占17.95%,再加上结婚率也在降,那20年后...再不解决真的伤身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