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禁言”,“解封”,司马南何去何从?

火烧 2022-09-0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司马南被禁言引发广泛讨论,分析其背后原因,包括粉丝数量庞大、舆论影响力及公众人物责任。文章探讨其行为是否触及底线,揭示流量背后的风险与挑战。

  司马大V被禁言后,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有的扬眉吐气如释重负,有的愤愤不平呼天呛地,有的莫名其妙匪夷所思。

  说实话我是不信的。司马家不是太阳当头照,锣鼓震天响吗?司马家不是正在风生水起春风得意吗?这是什么蒙太奇?剧情还可以这样编?狗血得没有半点逻辑!

  说实话我明明白白知道他迟早要出事,但是真看到“翻车”现场难免有些诧异。这不是麻衣神相,也不是夜观天象,更不是掐指一算。这只是以史为鉴,历史的规律不可抗拒,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是因为他揭露神功大师的把戏吗?端的不是!那些被拉下神坛的大师们早已销声匿迹,即使能够沉渣再起,要想撼动树大根深的司马南谈何容易。

  是因为他手撕柳家父女,鞭笞买办资本吗?应该也不是!国有资产流失,高额退休金以及偷偷赴美上市等等,尽管民怨沸腾,白浪滔天,但是随着时过境迁,业已化作一层层涟漪,无论如何没有谁愿意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是因为他清算教材之毒,批判莫言之流吗?想来也不是。这些人都是文化名流,他们从来自视清高,区区“胡同串子”,“文化盲流”正眼都不待看见,何足挂齿。他们以为,和司马南涮嘴,就等于给他引流,就等于给他贴金。避之尤为不及,咋会往同一旋涡里挤?

  是因为他的“房事”吗?这个更不是。人家有闲钱,在美国买个房子坐等升值,不过小事一桩,既没有妨着谁,也没有碍着谁。虽说是公众人物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容不得半点瑕疵,他不是被动承认了吗?他不是做过检讨了吗?况且如果在美国买房子可以作为禁言的理由的话,中国还有多少人能够开口?

  司马南被禁言,说到底是犯了一个“大”字。大到不能倒就是最大的风险。

  有人统计过,司马南在各个平台的粉丝量居然有四千多万,而《人民日报》的发行量不过四百万,一个自媒体的声量高过中央的喉舌,而没有“高处不胜寒”的自觉,反为滚滚财源沾沾自喜乐不可支。蒸蒸日上的流量,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埋下了地雷,这就是全部的真相。

  旗下是数以万计的追随者,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响应者,周围是数不胜数的啦啦队。如果是大家“排排坐,吃果果”,如果是“扭扭腰,晃晃臀”,如果是“拍拍手,点点头”,如果是“带点货,买点酒”,只要不伤大雅,只要人畜无害,只要不越雷池,都没有什么,大家都是求个生活。只要环保不管,城管不管,税务不管,朝阳大妈不管,就没人管你。

  司马南则不然。他以为自己经天纬地责任如山,他以为能够中流击水指点江山,他以为自己正气凛然义薄云天,他以为自己身上长刺头上长角,他以为自己独领风骚浑身是胆,他以为自己思维敏捷巧舌如簧。

  于是他把枪口对准了美帝的野蛮,对准了资本的贪婪,对准了变质的教育,对准了邪恶的文坛,对准了沦陷的意识形态,对准了腐败盛行的官场。这都是沉疴固疾,绝非一日之寒。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嘚啵嘚啵,说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说得慷慨激昂,说得痛彻心扉,不经意间已经超越了改革的范围。今天说这个不好,明天说那个有问题,你让他们的父母怎么想?

  如果把来时的路重走一遍,有可能不会洛入陷阱,但是已经掉到坑里的人将不能自拔,只好默默的承受难以承受的重。难道要伤筋动骨?难道要地动山摇?难道要“二次革命”?

  司马南身后的粉丝队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大多来自底层大众,他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的情绪很容易激动,司马南打拍子,他们可以唱赞歌,假如有一天风雨当道无法按时到达要去的地方,假如有一天突发奇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假如司马南振臂一呼,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脊背有点发凉?

  所以说,禁言是天大的好事。借此机会可以冷静下来,深刻反思,整理行装,积蓄能量。

  伟人有言在先:“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的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相信今后的路会走得更聪明,走得更踏实,走得更从容,走得更久远。

  好吧,就从“将进酒”开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