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几个镜头评析一部电视剧

火烧 2010-07-07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通过《天地民心》中几个关键镜头,分析剧情与人物关系,探讨其历史背景与深层含义,适合对历史正剧感兴趣的观众参考。

昨天偶然在cctv-8观看到一部电视剧,应该是8、9两集吧。该电视剧的背景及故事是清代某个时期,由于偶尔仓促观看,所以没具体弄清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时期。片名是《天地民心》,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本人向来喜欢看历史正剧,可以学到一些政治和军事策略上的东西。该电视剧不论从场景质量,人物刻画及气势恢宏上都无疑是一部近乎“正剧”的剧目。因此迅速吸引了本人的眼球。  

   

然而偶然的两集观看下来,剧中的一些故事描述和情节表现深深触动了本人,本人想借着其间的几个情节镜头对该电视剧做一个粗略的评析,以警醒世人的认识。就算是本人比较多余抑或错误的良苦用心吧。  

   

本人一直对所知故事的记忆描述不是很强,这是本人的弱点。同时也不想借助网络等途径把那些已经模糊的背景情节搞得太清晰明了。朴素一点好、直接一点好,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行。所以本人对想要诉求评析的情节镜头回放仅能凭借零碎深刻的记忆,难免粗枝大叶,令人云中雾里。旨在对问题的认识和揭露,还请读者多多谅解!  

   

片 名:《天地民心》,四十集电视据。  

背 景:清朝年间。  

角 色:老皇帝(乾隆后期,接近乾隆,估计是嘉庆皇帝)  

诺  敏(四 贝 勒)  

二  哥(皇    储)  

 张 先生(儒学大家)  

隽  藻(跟随 张 先生的年轻人,父辈 应和张 先生为至交,似剧目主角之一)  

   

镜头一(第8集):  

和痞子打架的四贝勒诺敏被十分器重他的老皇帝责出殿外,在气势宏大的故宫大殿外诺敏与二哥不期而遇。于是两人有了一番含义深刻的对话。  

诺敏向二哥坦然表白,无意与之争夺皇位,以表自己光明坦荡的胸怀。同时列举了“凤凰、乌鸦和吃老鼠”的典故,以示自己的高傲和置身事外。而作为皇储的二哥则回敬了一段经典的言语,言语核心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不论你是“凤凰”,“乌鸦”,还是“老鼠”,你都无法逃脱这个根本法则。  

诺敏一下黯然颓废,而后两人怀着沉重的心情缓身离开。  

   

镜头二(第9集):  

老皇帝旨派穆姓大臣到山西拟学行政,临行前老皇帝向大臣特别交代要注意暗访儒学大家“ 张 先生”,密切关注其行为动向。“如还在看书、教人,立即向朕回报!”  

   

镜头三(第9集):  

隽藻与 张 先生打点好商队向山西行进,一路上隽藻想着法打听 张 先生的怪异行为。在有着一次 和张 先生的短暂攀谈后, 张 先生却借着法躲开了隽藻。  

晚上商队驻足休息时,隽藻终 于和张 先生有了一次激昂的谈话。两人就《唐末文选》一书进行了短暂深入地交流。 张 先生一直就此书询问了隽藻的观点看法,隽藻思维敏锐,目光远大,进行了一番激情的言说。而 张 先生却一直冷言相讥,不置可否,并时时警醒隽藻的必要选择。  

其间隽藻对 张 先生暗言相激,对先生不从学从教而从商大加置疑,祈望先生能扭转决定,为国家社稷奉献己之所能。同时“应教导激发更多读书人为国家社会而效命”。当然隽藻的明言暗激并没有轻易打动意志坚决的 张 先生。  

   

镜头四(第9集):  

商队在路上遇到了陕西及其它方向逃来的灾民,老弱病残、男女老幼都高举着棍棒,在对峙了少些时间,他们一拥而上疯狂抢劫商队。霎时打叫声杂乱不绝,尘土弥漫飞扬,好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张 先生扶起打到在地上的隽藻,两人狼狈不堪地向山上奔逃,终于离开了这令人心惊的一幕。  

明亮的夜幕下,群山巍峨飘渺,如波般荡漾天际。满空斗大的繁星织就夜色,平添了些许神圣和怡人。隽藻 和张 先生在高大雄壮的近主峰上显得是那样的伟岸与坚定。很显然,这是本剧要刻意重点突出的一个剧情,不惜运用电脑处理技术将眼前的夜景描绘得如外太空一般,彰显的就是唯美。果然,在唯美的夜色下两人展开了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争论,令人发醒深悟,热血沸腾。使两人在夜色衬托下显得如此的气概不凡和神圣伟大。  

两人就国家朝廷当前的困局和前景进行了剥其本质的探讨,隽藻以灵巧敏锐的思路不停提出问题解决方略,而 张 先生则以更为透彻深邃的思想眼光强调有关问题的主观、客观不可行性。两人以顺藤摸瓜、排除、肯定与否定的辨证逻辑方式,最终将解决方略锁定在皇权上,并充分肯定了皇权是解决困境局势的唯一力量和可行办法。  

这一幕已足以把隽藻 和张 先生推向剧目主角的位置,并埋下伏笔,为后期剧情的关联展开打下应有的铺垫。  

   

镜头桥段  

   

镜头一: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充分体现了皇家统治阶级的行为意志。  

   

镜头二:  

皇家,也就是统治阶级对儒学的极为重视程度。  

   

镜头三:  

国家朝廷的建设发展必须依靠和激发更多读书人的参与。  

   

镜头四:  

只有在皇权统治阶级上作用,才能改变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弊端和困境。  

   

镜头评析  

   

镜头一:  

一句“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剧情对话,刻意充分地强调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这句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北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近年来很多的影视剧中,特别是古装影视剧或多或少总会添加再现这样一个桥段。这是在将一种封建社会所存在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给当代人们。事实上只要统治阶级不以广大人民的意志为主,那这种阶级意识形态对各种阶级社会都适用。这就是说天大地大,没有统治阶级大。人民永远在权势面前是渺小的,不论你有无什么企图,你都是无力和徒劳的,你只能默认服从这个规则,也必须无条件地默认和服从。这是“天命”、“君命”也是人的“命”。  

看来唯心史观和反动意识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今天不仅死灰复燃,而且获得了长足昌盛地发展。  

   

镜头二:  

一 国之 君对一个儒学大师的重视程度,充分说明了阶级统治离不开儒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镜头二虽没有表现出皇帝要如何重用儒学人士,而且好像要制止其一切行为。但后面所关联的剧情无疑为此埋下伏笔,徒增悬念的艺术表现手法,旨在为剧情起伏增添看点视点而已。本剧中,儒家依如《汉武帝》一般,被堂而皇之的搬入了人们的视野和意识之中。  

儒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是有大作为的,它对人及社会关系具体的思想行为作出了规范、制约和引导的积极进步意义,是有其光辉伟大一面的。但它所存在的唯心论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又是及其反动的。要以高度的辨证思想和唯物主义正确看待中国的儒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的为人所用。  

电视剧中再次将儒家和封建统治阶级密切融合,其心已很明晰。无非是愚弄、蒙蔽、误导于民。  

   

镜头三:  

镜头三的桥段实际是“精英治国论”的“朴素”表现。用在电视剧中很容易让人们认识到“读书人”、知识精英是国家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力量,从而为今天大量只图私利的各类“精英”求得感性支持。肆意横行,大行其道。  

看来这部电视剧在古装人伦的掩饰下,不断地暗涉当今之事,实很难令人察觉和联想,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今人思想意识的更改。  

   

镜头四:  

镜头四是从唯美与光辉伟大的角度描述刻画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寻求成功可靠的兴国治国之道。而其故意摒弃了劳苦大众和阶级的存在,忽视了人民的伟大力量,虽然痛斥了官僚腐败,却最终把解决之道集中在统治阶级高层之上。当然,可能的电视主角将呼之欲出,剧情的最终发展也一定是皆大欢喜的。因为主角最终成功地扭转了最高统治阶级的意志,严惩吏治,打击腐败,解救黎民于水生火热之中。估计该电视剧就是这样一个主创思路。  

但该剧这样设计,是把人们引向不能代表广大人民意志的统治阶级其可望而永远无法更改实现的意识形态上,蒙蔽了人民的阶级认识和真正的解决之道。  

只有代表无产阶级的政权才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电视剧再次将人们引向了一厢情愿,于事无补的死胡同,抹杀了人民的斗志意识和成功道路。  

   

上述是对《天地民心》这部电视剧的粗略评析,从这几点已经完全看得出该电视剧的核心表现和诉求,当然还可能有点赚收视率和忽悠年轻人的爱情元素。这是这部电视剧的藩篱框架。在华丽,“歇斯底里为民”和“正剧”的掩盖下,其别有图谋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其“天地民心”的片名怎能真正代表“民心”?从何代表“民心”?怎么体会怎么看都是彻头彻尾代表反动阶级,是对人的完全误导。  

   

有人会说仅凭这总和一二十分钟的情节镜头,而且还是部古装历史片,怎么就随便给人定性?是的!现在大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反人民、反社会的“影视作品”,是会影响人们的视听,是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思考,是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警醒民众,加以彻底杜绝。  

   

国家广电、文化等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深思,自我批评一下。这么多年以来怎么这类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在中国老百姓的视野和生活之中?于国家社会发展有何良意?文化传媒是人们与外界信息接触的一扇门窗,搞不好要误国误民的。希望这些部门单位还是以良知为重,还是以国家社会发展为重,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重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