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朱德挑粮上井岗(外三首)

火烧 2010-07-10 00:00:00 文艺新生 1031
文章通过朱德挑粮、小村记忆与护林队长老汤三个篇章,展现革命精神与乡村生活,突出历史记忆与人物情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一)朱德挑粮上井岗

  一百多斤的担子
  一百多里地
  宽厚的肩膀上
  一把扁担
  吱吱呀呀唱着一路歌
  
  山道弯弯
  起伏,崎岖,滑陡
  下临万丈深渊
  一团团湿雾如影随行
  时连时断
  
  那一张仁厚的中国脸
  皱纹总被笑容遮住
  眼睛似深阔的湖
  浓眉仿佛灌满豪气的两把笤帚
  势欲扫清环宇
  
  人到中年
  腰杆依然那么挺拔
  累了,用毛巾擦掉汗
  再换一个肩头
  继续向前迈开大步
  
  遥望他的身影
  逐渐没入碧海翠峰
  一股力量忽如飞流直下的山泉
  注入我的脚根
  只觉得人生,刚刚启程

       (二)小村的记忆

    村中间,那棵老槐树上
  挂着的犁铧,就是生产队的钟
  每次一敲响,社员们便赶快扛起农具
  纷纷从低矮的茅屋钻出
  
  一看到他们站在田头
  青青禾苗高兴地踮起脚尖,而那些
  杂草却想随风溜掉,头顶的太阳
  队长似的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累了,全聚集在田埂上
  叽叽喳喳如一群麻雀,搞不清
  都谈了些什么,一朵朵摇曳的小花
  好像他们说话时遗落的笑容
  
  夕阳西下,他们的脚步声
  与牧归的牛羊猪的脚步声融合
  到一起,组成一支恬静的
  生活交响曲,注入绿树遮掩的小村

      (三)护林队长老汤


     老党员,深受大家尊重
     每天,天未亮
     就掴着粪筐在山前山后转
     见人总是笑眯眯的


     那时没有手机小灵通
     一发现哪一位护林员脱岗
     他就站在小山头大喊
     声音如在练歌,绕山好几圈才消失
    
     山下坡全是茂密的刺槐树
     哪一棵都是他的孩子
     哪一棵都是从他的手心里长高长粗
     谁敢轻易带走
    
     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组之后
     再没有看见他的身影
     好像也跟随
     那些被砍伐掉的树一起离去

      (四)夜   校

     下放户老杨家房子多
    生产队借他家的西屋作为教室
    每到晚上里面
    便坐满那些大龄的青年男女
  
    他们目不转睛地
    盯望着黑板上的粉笔字
    跟随那根小白棍来来回回朗读
    声音穿出窗口震惊茫茫夜空
  
    我是二表姑三表姑的辅导员
    也挤在其中
    她们一有字不会写认不出
    就会赶忙转过身来问我
  
    放学时,天已经漆黑
    村路上,一盏盏小马灯慢慢晃动
    仿佛一只只眼睛——
    继续寻找那些被丢弃的宝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