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从菜篮子到酒瓶子的民生发展
半年中,发改委两次约谈茅台等高端白酒厂家,目的是要求企业保障市场供应,不能再出现涨价现象。记者最新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很不严肃,就在发改委刚刚约谈过后,53度飞天茅台的超市零售价又由1480涨至1680元/瓶,又涨了200元。在茅台的带领下,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纷纷跟风涨价。因此,此次约谈能不能遏制白酒企业涨价,是对管理部门权威性的检验。
网友普遍质疑发改委的这一举措,认为茅台只是奢侈品,无关民生。
其实不然,发改委并非无所事事,抓有抓的理由。也许我们对“民生”的概念稍作解析,可能会发现发改委“抓酒瓶子”是有重要意义的。
从抓“米袋子”、“菜篮子”到抓“酒瓶子”,反映了中国的民生问题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它对于当今的人们有两点启示:
一是中国的民生状况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一定要把粮食抓紧”的初级阶段到抓蔬菜、鸡鱼肉蛋豆制品的“菜篮子”,是由温饱向小康转型的标志;继而,高端白酒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又超过了鱼肉,酒瓶子的“权重”让发改委都不敢稍有懈怠,一而再地关心过问。宁可食无肉,不可樽无酒。这又是由小康到富裕腾飞的标志。短短几十年,民生出现两次大跨越,不能不说是奇迹。
二是民生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民生或民意的“民”与公民的民,概念不同。公民可以是“某位”,其个人的生活问题,不一定关乎社会民生。民生的“民”,一般来说既不是个体的人,也不是所有的人,是指一个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大多数群体。这个群体的意志和诉求,支配着社会的“民意”。他们在生存生活上具有集中指向性的问题才会被认为是社会的民生问题。每个时期的群体结构会因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革命时期的主体是工农兵,建设时期的主体是直接从事建设的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到了发展时期,社会的主流群体是先进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快速提升的人们。如果不能深刻认识这个理论,就不能认识酒瓶子为什么已经成为民生的重大问题,也不能正确领会发改委约谈的重要意义。
从上述理论出发,我们完全能够想得象到,那些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快速提升的先进生产力们的主流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然,就不可能对政府重要部门形成支配作用。下岗职工和退休双轨制问题喊得再凶,在民生问题中早已失去了“权重”。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不再会对社会的高速发展有更大的贡献。甚至有“主流民意”代表希望这些落后的劳动力再多劳动5~10年,以劳动时间弥补劳动效率的不足,那样才是现代社会的“公平公正”。
哪些生产力最先进、最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快速提升?不必要做周延性的分析。只举一例:中国首富梁稳根已完成人事考察即将做官,此前,邀请先富们戴红帽子升官的事屡见报端,相对而言,绝不可能从下岗职工中请人到管理岗位“再就业”的。
发展是硬道理,黑白不重要,人数多寡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资本,谁就是先进的生产力,谁就是主流社会。主流社会要喝茅台酒难道不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至于官员,他们是社会的直接管理者,是为高速发展保驾护航的基本力量,他们整天周旋于那些先进者之间,不喝茅台难道喝大碗茶?其实,当官的也不容易,为了一方经济发展呕胃沥酒,还要提心吊胆防止被自杀。
为顺应主流社会“民意”,发改委的约谈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