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戡乱战役失败的真正原因
近者有郑义者撰《四大战役真相》一书,论辽沈、淮海、平津和渡江战役之事,皆以参战将领回忆自述,以解密诱读者。然读之毫无解密可言,书中与大决战、解放等影视作品内容几乎一样,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但书中所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让人啼笑皆非,无非是共产党“用间”,国民党“泄密”之论。然用间之计在中国军事史上事例甚多,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三十六计中提到: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齐燕火牛阵、赵秦长平之战和曹孙赤壁之战各方运用自如。战争双方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其关键是哪一方取得胜利,曹操官渡之战后火烧书信,康熙大帝平定三藩后亦是如此。当是时,国共双方胜负未明,留条后路是在平常不过了。
未读此书前,以为三大战役乃冒险之举,国共双方对赌东北和中原,读完才知,毛主席还是奉行着不打无把握之仗,“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三大战役和以后的渡江战役已经是大势所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了。
国民党在当时已成败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失民心。军事上的失败必然是政治的失败。中共以土地改革应对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只此一举,国民党必败。中共把天下的利益分给天下人,而国民党却将天下的利益流向四大家族。正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书中不解解放军将士为何奋勇杀敌,还把这种精神归于战士身后有人逼迫,何其谬也。如果说有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战士奋勇杀敌,那正是人民的力量,正是军民鱼水情的力量,是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的力量。国民党安能不败。
二、执政力不强。也就是蒋介石对军队的控制能力不强,下面山头林立,各自为政,没有大局观,以致全局皆输。反观共产党三湾改编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并开展了多项整风运动,党的执政能力大为提升,这对以后军队的发展,战争的走向起来决定性的作用。
故曰:战略的错误,不能以战术挽回,战术的错误,不能以战斗挽回,大兵团作战之胜负,早已决定于庙堂帷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