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晨:根治腐败要坚持“两个决裂”
唯物史观认为剥削阶级私有制及其私有观念是产生腐败的总根源,只有在人类社会彻底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制度,最终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腐败问题才有可能最终被彻底地根治。因此,《共产党宣言》宣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 这“两个决裂”是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和步骤,也是从根本上铲除腐败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必由之路。
一、剥削阶级私有制是滋生腐败的经济基础
“在腐败产生的各种原因中,经济原因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是腐败的总根源。”[2] 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所有制关系,“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同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宣言》一言以蔽之:“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3]
1、私有制度违背社会的公共性本质和整体利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总体其目标应该是共同的、一致的。社会存在的整体利益大于和优于个体的利益。然而,私有制却把单个人自私的目标放在了第一位、放在了优先位置,把个人的发财致富作为了其人生的目标,这样必然导致社会整体和总体的目标被忽视、被侵害、被破坏,必然导致个人自私的目的或者少数利益集团的目的凌驾于社会整体公共的共同目标之上。
2、私有制度剥削和掠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人民的公共财产。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和积累财富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无须赘言。这里须进一步指出:资本还须凭借工厂的外部条件才能够使工厂产品转化为资本和利润;资本通过工厂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消费中的外部不经济来剥夺社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价值。资本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造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资本使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不断地遭到污染和破坏,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本鼓吹和诱惑人们进行畸形的消费,搜刮人民腰包,使劳动者总是处在贫困状态而不得不终身为他们卖命……这一切说明在私有制制度下,资本不仅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且剥夺了社会的公共价值、公共资源和破坏了公共环境。假如我们让资本厂商承担上述外部不经济责任并进行赔偿——如地球的温室效应要石油和汽车厂商承担,那么这些厂商立刻就得破产。
3、私有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和阶级斗争。私有制必然导致人与人进行竞争乃至恶性竞争:人人都想暴富,人人都想不择手段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出现了霍布斯名言所说的状况,人类社会充满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人对人是狼!”诚然,他以为这是自然状态,而没有认清这是社会在私有制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状态。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争夺,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社会呈现出“马太效应”,出现两极分化。因为社会的财富总量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有限的,少数人获得了巨额的社会财富,那么大多数人所获得的财富必然减少,甚至是沦为贫困状态。其后果导致社会进一步把人分为高低贵贱,导致富人子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穷人子弟出生之日就得接受贫穷,甚至要在贫困状态中挣扎一生。
两极分化成为一种常态,阶级就出现了。少数剥削压迫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必然要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企图使本应是社会公共性质的国家政权变成维护他们阶级利益的工具;利用政权的强大力量,少数剥削压迫阶级进一步加重了对大多数人的剥削和压迫,被剥削压迫阶级不得不进行反剥削反压迫,于是社会竞争就上升为阶级斗争,直至转变为以暴力夺取政权的战争。
4、私有制必然滋生腐败并导致政府公共权力变质。腐败只是私有制这场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必然产物。在这场私有制争夺财富的战争中,一方面,掌握着政府权力的官员,按照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说法,他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个人“发财致富”的目的,于是,政府官员以权谋私,于是腐败现象产生。另一方面私有厂商主动贿赂政府官员,以利用公共权力实现其自私的目的。私有厂商与政府的公共性质和目标具有本质的不同,私有厂商的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和私人财富的最大化,因而他们总是企图在政府内寻找他们的代理人,以便从公共权力中捞取好处。加之政府官员中的一些人,为谋取私利也在想方设法“寻租”,于是私有厂商同政府腐败官员合谋盗取滥用公共权力,于是腐败现象不断蔓延,久而久之政府公共权力就会变成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的工具。
二、剥削阶级私有观念是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私有制度之所以得以延续,除了剥削压迫阶级掌握了国家机器加以维持而外,还有以私有观念为其核心价值观的剥削阶级文化支撑着这个制度。“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主要的就是要同剥削阶级的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1、私有观念是剥削阶级私有制的反映。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私有制产生了私有观念。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原始社会的人是没有私有观念的,而资产阶级私有制度的辩护者们却极力否认这一唯物史观的考察推论。然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从婴儿状态认识人,就得出了人本无贪欲,应归于自然之道这个大道。老子说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5](保持本性恒常不变,回归于婴儿时的纯朴无欲)。老子独特的视角是最简捷认识人本性的智慧。看看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幼儿:饿了就要吃,吃完了剩余食物就丢弃一边,绝不据为己有;想玩就玩,玩完了就把玩具丢一边,绝不据为己有;互相之间有了碰撞,过后就忘,绝不以对方为敌……遗憾的是“大人”给他们不停地灌输私有观念,使他们一步一步地学会了自私自利,学会了贪婪,学会了争斗……由此可见,私有观念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私有制基础上所产生的。
2、私有观念违背和颠覆了人性。私有观念的基本立足点是宣扬: “人性是自私的”“人性是恶的” 人是“经济人”等谬论。这是一切信奉和维护私有制度反对公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口头禅和辩护词,也是一切腐败分子的口头禅和托词。这些人看到的只是被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扭曲、变态了的人性;与此恰恰相反:“人性是善的”“人对人是相亲的”。除上述幼儿所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助证外,还有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和逻辑就是:假如果“人对人是狼”“人性是自私的”“人性是恶的”,那么人类早就灭亡了,因为人吃人的最终结局只能是人愈来愈少了,直至彻底灭亡。物种生存规律显而易见的是——“虎毒不食子”“狼也不吃狼”;同一物种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否则物种就不可能生存、繁衍和进化。显然,“人吃人”只是在剥削阶级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条件下所产生的特殊现象,也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特殊“本性”,而大多数人则是按着他们善良的本性生活,否则这个社会恐怕一天也难以维持下去。因此,人的私有观念是私有制的产物,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灭亡而灭亡,绝不是永恒的人性。
3、私有观念违背和颠覆了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存在是人的整体的类的存在,是人类大家的聚合体,是一个总体。人作为社会存在类的人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个体人存在到社会存在的社会人的转变,个人的存在是自我的存在,而社会存在则是“我们”的存在。因此,人类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本质就是“公共性”,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社会者社会人之社会,而绝不是也不应该是个别人的少数人的天下和社会。社会的这个最基本的公共性本质,几千年前中国的圣贤就觉悟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就是对社会本质的最简略、高度的概括:“大道”就是“公理”、“大前提”;“为公”的“为”应作判断词“是”讲,就是“天下是公共的”。人类社会存在公共性这个普遍的一般的本质特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维度和大前提,规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特征和发展方向。然而,几千年来的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却违背了社会的这个最基本的本质,违背了社会存在的这个公理和大道,导致社会总是处于阶级对立和周期性的危机之中。
4、私有观念使人精神异化,追求财富的人生价值观产生腐败。伴随私有制的是“商品拜物教”,相当多的人把追求和攫取社会财富作为了其人生目标。人的意识被私有观念所束缚、所奴役,被套上了种种的精神枷锁。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7]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8]“私”欲使人唯利是图、贪得无厌、迷失本性、丧失良知、利令智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直至走向罪恶的深渊。
少数人通过“合法”的、非法的途径攫取和积累了巨额的社会财富,并满足他们五花八门的欲望,尤其是其中一些人穷奢极欲向公众炫耀其富有和“优越”地位。而因社会财富总量的有限性,大多数人不可能获得巨额财富,更不可能像富人炫耀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样,大多数人的心理就会严重的失衡——为什么他富有?为什么我贫穷?为什么他富可连城,我却一文不名!(群众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是同类,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由此心态出发,一些不甘守贫穷的不法之徒就想着偷、想着抢,而一些不甘守清贫的政府贪官就想着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腐败现象于是乎产生。
诚然,产生腐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是产生腐败的最根本的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是总根源。
四、坚持“两个决裂”,全方位地反对腐败
1、实行“两个决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认识反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完全实现,才能够最终完成“两个决裂”的历史性任务。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处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完全做到“两个决裂”,那么也就不能完全做到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条件,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进行的反腐倡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因此必须树立同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作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2、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当下的社会主义实践。“共产党姓共”——这是人民对共产党性质的最简明通俗的概括。共产党不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那么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方向。虽然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不能忘记了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忘记了“两个决裂”这个历史性的任务。我们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完成我们的历史任务、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 防止私有化。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的基本保证。如果不能坚持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出现了私有化的经济关系,那么私有化后的资产阶级必将在政府内寻找他们的代理人,而政府的财政来源也将不得不主要依靠这些所谓的“纳税人”,政府将不得不依靠他们并服从他们的意志,最终导致政府的公共权力变质,那么腐败分子所聚敛的人民财富将会“合法”化,那么政府官员就会同资产阶级结盟,“名正言顺”地剥夺人民的公共财富。所以,对资产阶级私有化的企图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让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
4、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同一切剥削阶级的荣辱观彻底划清了界限,是现阶段我们同传统资产阶级观念实现彻底决裂的具体体现。腐败分子思想行为的明显特征就是是非颠倒、不知廉耻。他们信奉和宣扬商品拜物教、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观念,导致精神异化、道德空虚、特权思想作祟、直至道德沦丧进行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活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八荣八耻”,加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到自觉地拒腐蚀永不沾。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当前,在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资产阶级“传统观念”的集中表现是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此鼓吹和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是国际上及国内资本主义势力反对共产主义革命、瓦解共产党政权的伎俩之一。因为他们明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搞资本主义,共产党是没有资格来领导的,必然要让位于资产阶级政党。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政权就是这样垮台的。这些人乔装打扮以改革的名义鼓吹资产阶级的新自由主义,否定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地位,拼命鼓吹“共产主义不合人性”、“资本主义补课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至说什么“人间正道私有化”“腐败和贿赂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等谬论,同时散步种种崇洋媚外的“中华文化落后论”、“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由此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被边缘化,导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临着失去精神支柱的危险,导致整个中华民族精神面临着危机。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章所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6、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全方位地反对腐败,坚持“两个决裂”是我们根治腐败的长久大计、基本方向,在现阶段我们还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入手全方位地反对腐败,尤其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进程、拓宽民众监督政府的渠道,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把各种腐败现象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把腐败现象减少到尽可能低的限度,直至最终彻底铲除腐败。
[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93页。
[2]林文肯 马郑刚:《求是》2003年第17期
[3]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86页。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2页。
[5]沙少海等译注:《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6]《四书五经》中册《礼记集说》,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120页
[7]沙少海等译注:《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页。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