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如何夺了晁盖的寨主之位的
宋江在上梁山的路上,对晁盖说:“今日同哥哥上山去,这回只得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同生。”话虽好听,但实际上是否如此?
此时的梁山在晁盖“竭力同心,共聚大义”的起义路线指导下,梁山起义农民同朝廷势不两立,立足于打,提出了“拒敌官军”的战斗口号,并积极进行整军备战的工作。
由于路线正确,梁山队伍迅速扩大。一大批造反农民接踵而来,此时一百〇八将中,已经有八十多个,从三山五岳投奔梁山泊,云集“聚义厅”。
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梁山农民军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皇帝。梁山事业的奠基人晁盖,自称“托塔天王”。在封建社会里,“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晁盖要当“天王”,就要反皇帝。他正是一个既反贪官、又反皇帝、坚持农民起义路线的革命领袖。在他的领导下,朱贵豪迈地说:“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雇农家庭出身的“黒旋风”李逵,更是多次明确提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要用他的夹钢板斧在天子头上开刀。
宋江作为地主阶级混进了梁山队伍,他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又是作为地主阶级中“在野派”的一分子打进来的,他要利用梁山这支力量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因此,宋江的地主阶级立场和他的政治野心,就决定了他一定要从内部篡改晁盖的农民起义路线,扭转梁山农民军的斗争方向,改变农民军的阶级性质,把它变成自己效忠皇上、图名谋利的工具。
宋江的阴谋活动,首先从大造投降舆论开始,继而架空和排斥晁盖,最后纂夺梁山的领导权。
宋江一上山,刚刚在第二把交椅上坐下,便煞有介事地向大家吹嘘那个所谓“童谣”:
“‘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宋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
宋江利用这个童谣把自己打扮成“天生”的造反派、“天命攸归”的领袖人物,以便大树特树自己在梁山泊的威信,抬高自己在众头领中的身价。又用“纵横”、“播乱”的外衣把自己妆饰起来,以遮掩他“身在水泊之中,心在朝廷之上”。
宋江架空和排斥晁盖,手段是也是极为卑劣、狡猾的。
每当有军事行动的时候,宋江总是抢先下山,把晁盖丢在家里,而且还要冠冕堂皇地说一通:“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这话:一是突出自己,首先夺取军事指挥权;二是割断晁盖同众头领和广大战士之间的联系;三是维持着反贪官的门面,以骗取农民军对他的信任;四是乘机向前来进犯的朝廷军官开展宣传攻势,用“权借水泊,等待招安”的一套言词来打动他们,然后把他们拉上山来,以达到招降纳叛的目的。
宋江排斥晁盖的另一手,就是用小恩小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政客手腕,收买人心,培植党羽。他对众头领,装出一副宽厚爱人的样子,特别是对于朝廷降将,更是关怀备至,这些人前脚刚跨进山寨,宋江后脚就把他们的家属搬取上山,使得他们一个个感激涕零。
随着宋江个人威望的提高,晁盖的指挥就渐渐地失灵了。“三山聚义打青州”时,晁盖曾提出要代替宋江“走一遭”。宋江仍然坚持自己要去。这时“厅上厅下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宋江大喜。”这说明宋江实力已厚,羽翼渐成,他差不多可以撇开晁盖自行其事了。
晁盖对宋江的为人逐渐有所认识。曾头市一战,晁盖就决意要亲自出马,以便夺回军事指挥权。当宋江又搬出那一套“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的谎话时,晁盖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说毕便“忿怒”地点起军马下山了。但是在这一仗中,从身为首领的晁盖,由于宋江图谋日久,势力很大,已经难以调动全局了。
正是在曾头市一战中,晁盖中了敌人史文恭的毒箭,壮烈牺牲。他在临终之前,当着众头领面,对宋江讲了这样斩钉截铁的话:“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明知宋江身无绝技,不可能捉得武艺高强的史文恭,因此,他立下这样的遗嘱,实际上就是取消了二号头领宋江的合法继承权。但是,晁盖生前毕竟没有能完全识破宋江的叛徒嘴脸,临终前,虽然对宋江的野心有所觉察,并作了安排,却已经太迟了,宋江羽翼已手,成局已定。晁盖一死,他就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