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文章千古事,好坏你我知

火烧 2010-07-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需思想性艺术性兼备,重在人民立场与价值观。探讨好文章标准,强调思想性优先,结合实例分析文采与内容,反思语文教学与教材编排。

壹新发短信问我,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我没有立即回答他,那是因为我希望能够给他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这个问题要说简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再简单一点就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说复杂那就异常复杂,评价“思想性”“艺术性”的标准是什么?谁来制定这个标准?什么是“文”?什么是“质”?古往今来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其实就没有停止过,似乎谁也很难说清楚。对一篇文章的看法见仁见智,再正常不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似乎没有能力说清楚这么亘古这么宏大这么深邃的问题。但我不能不说,因为我不仅是老师,而且是语文老师,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学生有了疑惑,我能够不解么?

打个比方来说吧,文如其人,我这里说的当然不是通常意义的“文如其人”。文章要有思想,有内容(当然一般的文艺理论是把思想归之于内容的),有文采,就如同人要有道德,有才能,有外貌。一个人德、才、貌三者的关系如何呢?这里可以做多种排列组合,如果一个人既有高尚的品德,又有非凡的才能,还有英俊亮丽的外表,那当然是太完美了,试问古今中外数得出几个这样的人呢?如果三者不能兼得,必须要分个轻重甚至一定要有取舍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德是最重要的、不能舍弃的,其次是才,再次是貌。举个例子来说吧:汪精卫,满腹才华,相貌英俊,可他却成了中华民族的头号汉奸,无论时下一些搞历史的如何想要为他平反昭雪,汪精卫都逃脱不了遗臭万年的结局。可见德的重要,失德的可怕。当然,在价值观严重扭曲的今天,不少人评价人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异变,诸如“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我是流氓我怕谁”,穆念慈是一定要爱杨康的,奈何!这是题外话。文章亦如此,首重思想,其次内容,再次文采。“内容”和“文采”比较容易理解,评价的标准虽然可能因人而异,但也还容易达成共识。乔丹打篮球能得分,善防守,还能带领整个球队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是“内容”;乔丹篮球打得漂亮,甚至可以空中飞翔,让人爽心悦目,这是“文采”,相信绝大多数看篮球的人对这样的“内容”和“文采”会有相当一致的认同。但是,文章的“思想”却不那么好评价了,除了评价者本身的思想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是与其阶级立场、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

我以为,评价文章“思想”好坏的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具备“人民性”,凡是站在人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的立场讲话、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受人民喜闻乐见的文章就是思想性好的文章;反之,替少数剥削者官僚买办甚至侵略者讲话、鼓吹卖国投降、宣扬腐朽糜烂生活方式的文章就是思想性差的文章。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标准。遗憾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主流标准,更不要奢望成为官方标准。像《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作品,曾经感动感染感化了几代中国人,应该说是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但是,现在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删掉了这篇作品,为什么?因为该作品反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不符合美国的立场,由此看来,语文教材编者和他们的领导的立场和价值观不是很鲜明了吗?

虽说文如其人,但文章和人还是有不同的,德、才、貌俱佳的人不多,而思想、内容、文采齐备的文章却有不少。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没有被淹没、被淘汰而流传下来的诗文,应该说基本上是三者兼备的。从《诗经》《离骚》到《史记》到《红楼梦》,莫不如是。近一百年来,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采结合得最完美的首推毛泽东、鲁迅。当然,被美国豢养的精英、投靠精英的奴才(其实就是奴才的奴才)们是不会赞成我这个观点的。毛泽东和鲁迅的文章具有坚定的人民性,这是无可置疑的,不仅如此,他们的文章内容同样博大精深。至于语言,他们的文章呈现给我们的是迥异的风格,鲁迅的语言精炼、犀利、幽默,有时直抒胸臆,有时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一定的中国语言基础是不太容易读懂的,似乎更阳春白雪一些;毛泽东的语言深入浅出、活泼风趣,有时气势磅礴,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如暮鼓晨钟,有时似邻舍话家常,既有阳春白雪之雅趣,又有下里巴人的随俗。总之,毛泽东、鲁迅的文章一定是会辉映千秋的,我并非伟大的预言家,相信持我这种观点的一定不是少数。而当今真正的文章大家,非孔庆东莫属,我曾专门写了《数风流人物,还看孔庆东》来表达我对其做人为文的仰慕,这里就不赘述了。有趣的是,孔庆东的文章思想、内容、文采结合完美,而其人却并非德、才、貌完美结合。孔被我素所仰慕,我称其为当代中国的良心,德可谓高矣;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写文章信手拈来,简直是太有才了;然而他的样貌与德才却不甚匹配,有些五大三粗膀阔腰圆的意思,不过他自名孔和尚,我们也就不好再挑剔什么了。

昨天有学生给我留言:

关于读书嘛。其实我不太喜欢看《三国演义》,因为扭曲的事实太多,一部《三国演义》教育了不少人,也坑害了不少人。
    可能因为罗老的拥刘思想,把吕布刻画得是个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人。但只从简单涉猎《三国志》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正史中吕布是不愧“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称号的。吕布是本来就答应丁原要刺杀董卓的,貂蝉只是个催化剂,但却被罗老抓住重点刻画,最终全部人只记得吕布是见色忘义的人。而刘备当时被围困,吕布为了个“义”字不惜拼力帮助刘备,与曹操死扛,甚至连自己的城池都被吞都没后悔过,此为真汉子,但到了罗老笔下却变成了有勇无谋!虽然吕布被骂做三姓家奴,而刘备五易其主却被罗老极力掩盖。唉!
我觉得在真正的三国史中,吕布是英雄,曹操是寇雄,刘备只是个流氓。
    不知道老师的看法如何?

我在后面给了他这样简单的回复:

很高兴看到你这样去读书——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照着来读。你知道,我最欣赏有自己思想的人,希望你坚持下去!我基本认同你的观点,《三国演义》的确歪曲了很多事实。从你的发现中,我们其实可以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的文艺作品其实都是有倾向性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一个同学问到我怎样辨别文章好坏,我准备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问题,到时候可以说说你的看法。

不仅是文艺作品,所有的文章都是有思想倾向性的,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学生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好文章好书来读,就像我希望你们去和那些有品德有才华的人做朋友一样。读好书、交好朋友都可以使自己成为好人,近朱者赤嘛。

    不知道壹新和与壹新有同样疑问的人,是否满意我的答复。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