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思”轶事一桩
小的时候听人传说,德国出了个马克思,中国出了个“刘克思”---就是刘少奇。心想,刘少奇的政治理论水平一定很高,自然而然,文化水平就更高了。
偶然间,前些年在《支部建设》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毛泽东写信与刘少奇商榷”,顿使我产生了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这篇短文写道,刘少奇在1958年的一次谈话中说到夫妻两地分居时,借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论证古代官吏禁带家属,贺知章回到家乡时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识他了,借此说明两地分居古已有之。
毛主席听了以后,觉得不对。为此又认真查阅了《全唐诗话》、《唐书·文苑·贺知章传》等书,立即写信给刘少奇---
“少奇同志:
前读笔记小说或别的史话,有知贺知章事者。今日偶翻《全唐诗话》,说贺事较祥,可供一阅。他从长安辞归会稽(绍兴),年已八十六岁,可能妻已早死。其子被命为会稽司马,也可能六七十了。‘儿童相见不相识’,此儿童我认为不是他自己的儿女,而是他的孙儿女或曾孙儿女,或第四代儿女,也当有别户人家的小孩子。贺知章……在长安几十年,不会没有眷属,这是我的看法。……这样高年的人,没有亲属共处,是不可想象的。他是诗人,又是书家(他的草书《孝经》,至今犹存)。他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不是一个清教徒式的人物。唐朝未闻官吏禁带眷属事,整个历史也未闻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离家’一诗便作为断定古代官吏禁带眷属的充分证明。……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日上午十时
……近年文学选本注家,有说‘儿童’是贺之儿女者,纯是臆测,毫无确据。”
由此可见,“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中的儿童,并不是指贺知章自己的儿女。
读到此处,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太行山水 编著 2010/07/2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