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盲目扩建源于政府“不差钱”?
高校盲目扩建源于政府“不差钱”?
刘钧/文
高校扩建债台高筑,债务亮红灯的原因是银行贷款陆续到期,校长们愁眉不展,政府忧心忡忡;为何呢?因为高校无力偿还,政府是高校扩建的统领人,又是银行担保的履约者。
7月3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大概的金额是2634.98亿元。而比较突出的陕西,40所省属公办高校负债超过100亿,警钟再度敲响。
关于陕西40所高校债台高筑,负债达到102.68亿元,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这则新闻我即时发给西安在线的一高校教授,然而教授轻描淡写地说,“高校无效益,也无力偿还;基本上是财政买单,并且有的高校在‘世界银行’有高额贷款。”
我当即很“惊讶”,惊愕之后,再从下面的报道中得到了验证。为何中国高校不断大兴楼堂寓所,其理由是政府担保,这说明政府有能力,政府“不差钱”?再结合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个“怪”现象,高校新楼盖好了,而不少主管建设的校领导却倒下了。为何高校拼命上扩建项目,源于背后的“利益”在作怪。
陕西各高校债台高筑,还债高峰陆续到来,再加上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多次加息,陕西高校还本付息压力急剧加大、财务风险不断增高,有的高校收来的学费基本用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债务问题成为各高校校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制约着陕西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今年,陕西省将安排16.5亿元专项资金,持高校化解债务危机。2012年前,统筹70多亿元,化解省属高校70%以上债务;2013年到到2015年,彻底解决省属高校债务问题。
看来,陕西大学大肆兴建楼堂寓所,债务全由政府消化。高校可理直气壮欠债,政府义无反顾还款。由此可见,陕西政府真“不差钱”,“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陕西政府做得很优秀。
然而,不只是陕西高校欠债,全国所有高校都债台高筑,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债务大概2634.98亿元。国家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刘力云解释说:高校扩建债务的分析数据表明“高校90%以上的债务余额是担保债务或者救助债务”。关于什么是“担保债务”或者是“救助债务”? 刘所长继续解释说,一类是政府担保责任的货有债务,也就是将来用非财政资金偿还。还有一类就是相关企事业自行举荐,用于封闭性项目,以单位或者项目自身收入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没有提供担保也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担忧救助责任,从统计数据表明“地方所属高校借新还旧率超过50%”。
从国家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刘力云解释来看,意思很明白,按比例政府与高校应分开承担这2634.98亿元各50%的债务。如果高校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政府担忧学校倒闭,又不可能座视不理。也就是地方政府需要安排财政资金用于还债,化解地方所属高校债务风险的原因。
众所周知,高校的费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财政预算拨款,二是收取学费。现在部分高校进入市场化运作,如深圳南科大就是先例,基本脱离政府拨款,自负盈亏。但从当前大部分在编的高校都依靠从“母体”中吸取营养,也就是政府财政支出。依靠收取学费是不能清偿这50%的银行债务的,因为学校还有各类费用,还需支付银行利息,如果政府不出手,这50%的债务的数额估计只会越滚越大,最后,还是政府买单,之所以陕西省政府考虑在前,基本上是这样安排的。所以,高校盲目扩建归根结底还是把帐记在了政府身上,也就是源于政府“不差钱”。
且说,高校花巨资兴建高档楼舍按理说是应该的,教育投入理应不受指责。可是,从政府所涉及的巨额投入与现实教育所带来的成效是很不成比例的。
从学术上来说,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认为:高等学校规模的发展规模的扩展现在应该告一段落了,从目前来看中国的高等学校在最近十几年的规模发展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有所下降,所以我觉得现在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注重内涵的发展,一个方面要提升教育的质量,另外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他的效力,而不是盲目的去扩张,这是高等学校发展当中当前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不言而喻,中国的学术已经功利化,熙熙熙攘攘该为“利酿”,都想从建设中谋取利益,导致学术严重腐败。近年来,高校频发建设腐败案,如武汉大学原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和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广东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泽深、武汉科技学院院长张建刚等人相继涉腐落马。这还只是暴露的冰山一角,有多少黑幕还不为人知。
政府既然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然而,为什么穷乡僻壤的多所小学只需要几万元维修改造,而获取不到资金,要从什么基金会,爱心捐款来获得解决呢?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利益的地方政府投资是“不差钱”的。
再从高校生源来说,高考的比例逐年减少,今年就比前几年相对少了一百多万,往后更加突出,还一种现象就是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干脆不参加高考,不少农村学子干脆选择学点技术早就业比你“本科”合算得多,待遇也相对高些。还一部分富家弟子直接去了国外大学深造,不往你中国高校大门“瞧”。
所以,今后中国大学的生源逐步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几年或十年后,很多扩建的高校场所会杂草丛生,会变成空堂楼阁,现在就有部分学校在寻求合作,是不是高校扩建有点“过度”了呢?这些都应该值得慎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