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高校负债,谁该为恶性透支埋单?

火烧 2011-07-04 00:00:00 网友时评 1037
高校负债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部分高校负债严重,引发对债务来源和责任归属的讨论。文章分析高校债务成因,指出教育改革不彻底导致高校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影响教育质量与道德培养。

高校负债,谁该为恶性透支埋单?  

高校负债经营,屡见不鲜。但这一现象的背后,却少有人触及。  

这个问题并不小。关键在于,即便小人物关注的大问题,往往也是小视角,很难引起应有的重视。除非,这些问题捆绑出现,再次刺激着某些领域的视听神经,那些所谓的小视角才会被动放大。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新统计数字显示:陕西40所省属公办高校负债超过100亿。如果这一数字还不足以让公众震惊的话,那么,来自审计部门的一则数据,足够让这一现象的背后问题变得无比费解,据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大概的金额是2634.98亿元。  

这个数字,堪为触目惊心!  

更为惊心的恐怕还不是这些数字本身,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高校的恶性透支?谁又能为这一行为埋单?  

高校作为培育国之栋梁的摇篮,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孵化器。因之,源源不断为国家为社会输出人才,既是高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国家谋求大发展大繁荣所赋予她的神圣使命。公众会理解高校为输出优秀人才所作出的一系列改革和努力,但绝对不会接受高校在输出人才的同时,也输出一大笔不堪重负的累累债务,并而且,这笔欲壑难填的经济黑洞,随时会吞噬高校的立校之本,吞噬教育质量,吞噬人才输出。  

这不是危言耸听。反观中国的教育改革,从“两种教育制度”到“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再到“高校大扩招”,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终于让高校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站,一扫先前存疑的“片追”、“应试”之教育诟病,这本是欢欣鼓舞的好事,然而,对一纸文凭的誓死捍卫,似乎并没有让中国教育的改革走向彻底。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籍靠这一并不彻底的中国教育改革,高校的优越感愈加凸显。  

如此一来,可怕的事情就会一连串发生。自认精神贵族的高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锻造自身的吸引力和含金量,不惜借贷巨款扩建奢华的校园校舍、不惜花费重金打造虚高的自我形象,不惜解数使尽明码标价抢夺助校生源,并形成东南西北施胡乱效颦的局面,在这些盲目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很难想象,高校的人才教育保卫战是否还贴着价值观的标签?是否还怀揣着为社会主义增砖添瓦的信心和勇气?  

事实上,我们已从北 师大董 教授让学生40岁前赚4000万的叫嚣中,从北大11年来共诞生近80位亿万富翁的自豪论中,已然嗅到了高校人才“唯钱论”的铜臭味;我们也从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杀4人的恶性事件中,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撞人后又刀捅伤者的疯狂行为且受到同学的力挺中,已然听到了高校道德教育已到了岌岌可危的警钟声。  

优越感十足的高校,在攀比心理的诱使下,大兴扩建借贷巨款之风,固然或有各自发展进程上的苦衷,但忽略了教学质量和道德教育的跟进,致使经济黑洞加剧负债发展日甚之行为,在国家不得不为其经济埋单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才以血淋淋的代价尝尽了教育的苦果。  

我们不禁追问,到底谁该为这一恶性透支行为埋单?而由高校恶性透支造成的一系列恶果,又有谁才能真正埋得起这个大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