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道指跌破万点 全球经济复苏恐成泡影

火烧 2010-07-01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道指跌破万点,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欧洲央行融资到期、中国领先指标下修、美国消费者信心大跌引发市场恐慌,全球股市暴跌,欧洲与中国股市重挫,投资者担忧双底衰退风险。


道指跌破万点 全球经济复苏恐成泡影

世界日报    2010-06-30 13:35:24
 
    全球经济前景敲响警钟,无论从哪个方面,投资者看到的都是经济可能出问题的迹象,从中国、到欧洲一直到美国无一例外,导致全球股市29日剧跌,至关重要的道琼指数重挫268.22点,再次跌破万点大关。

    引起投资者恐惧的主要因素包括:欧洲中央银行(ECB)对银行提供的一笔长期钜额融资即将到期,欧银恐再现资金紧缩危机;中国经济领先指标升幅被下修;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大跌。

    这一系列利空再次燃起投资者忧惧,担心全球经济是否真的会出现「双底衰退」,全球股市应声剧跌,惨不忍睹,其中欧洲主要股市重挫逾3%;中国股市直落4.3%,创14个月来低点,因为投资人担忧亚洲引领的需求回温不如预想的那样乐观。道琼指数尾盘一度大跌超过300点,最后以下跌268.22点,至9870.3收盘,跌幅2.65%。

    范围广泛的史坦普500指数中,只有一支股票上升,险些全军覆没。该指数最后下跌33.33点或3.1%,以1041.24点作收;那斯达克市场综合指数重挫85.47点或3.85%,以2135.18点收盘。

    策略师认为,史坦普500指数盘中一度跌破今年最低1040.78点纪录,被视为可能持续下跌的迹象。而且该指数也以自从去年10月30日来最低点收盘,低于当时收盘的1050.47点,也是另一个熊市象徵。肯特费兹杰罗美国市场策略师帕多甚至认为,1040点彷彿是决定一切的指标,如果跌破,则犹如股市末日,华尔街恐血流成河。一旦崩盘,史坦普500指数将下滑到900点。29日股市开盘即受亚洲与欧洲市场拖累出师不利。除了ECB提供约5400亿美元的一年期融资将在7月1日到期、银行必须还款外,工商协进会将原本公布中国4月经济先导指数成长1.7%大幅下修为0.3%,6月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此前的62.7剧跌至52.9,更平添市场悲观气氛。

    自从4月希腊国债风暴爆发以来,投资者就对全球经济复甦是否强劲产生怀疑,饱受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衝击的投资者害怕,蹒跚复甦的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泥沼,尾盘抛售加剧。衡量投资者忧惧程度的芝加哥波动指数飙升17.7%。

    避险心态促使资金涌进公债市场,压低收益率。指标性的十年期公债收益率29日跌破3%,是14个月来仅见;而两年期公债收益率更锐减至0.5857%,创空前新低。德意志银行驻伦敦策略师雷德说:「如果债市反应正确,则经济复甦恐已胎死腹中。」
 

美经济复苏风险重重 联合国呼吁改革储备货币体系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007/01/t20100701_15906758.shtml

美国投资者的信心正渐渐步入冰点。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6月消费者信心出现大幅下滑,这导致当日美股暴跌逾3%。与此同时,联合国却又开始对美元发难。该组织29日呼吁,应当建立一种新的储备货币体系来替代美元的位置。

  复苏疑云重创美股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29日公布,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由5月份修正后的62.7大幅下挫至52.9,弱于预期,反映美国民众对就业市场和经济前景不乐观。

  与此同时,投资者还担心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可能会波及当地金融行业,并给美国造成影响。本周四是欧洲银行业偿还总额高达4420亿欧元的12个月期融资安排最后期限。分析师预计,其中多数资金可能会通过欧洲央行的1周期和3个月期再融资窗口提供给银行。

  伍德里派克研究公司的经济学家理查德·迪凯撒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就业持续上升,而不是1个月或2个月。在就业持续复苏之前,我认为消费者信心将保持低迷。”

  受市场担忧情绪影响,美国三大股指29日平均跌幅高达3.2%。其中,标准普尔500指数收报2009年10月份以来最低1041.24点,跌破此前创下的年内新低1040.78点。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所有人都在谈论1040点位,跌穿该水准,就是世界末日,市场崩盘,标普指数将直奔900点。”美国一位市场策略师表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在29日表示,他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经达成共识,认同美国经济正在转好,但也遭遇来自欧洲问题的阻力,美国政府需要让更多美国人工作有着落。北京时间30日19时06分,美元指数报85.71点,跌幅.45%;美国三大股指盘前股指期货则上扬0.5%左右。

  联合国对美元发难

  美国并不理想的经济状况显然也影响到了各方对美元的信心。联合国29日发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社会调查报告》称,为提高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应建立一种新的储备货币体系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报告指出,美元已经被证明不能起到稳定的保值功能,已不具有稳定的储备货币的必备要素。

  报告建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储备资产的使用。SDR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篮子货币组成。各组成货币的权重由该国的出口总值和IMF其他成员国持有的该货币的储备数量来决定。

  有分析人士指出,SDR的一大优势是,除非需要花销储备资产,否则就不用提现。由于各国积累的外汇储备规模远超过应急需要的数量,相比美元和欧元资产,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能大大减轻外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让美国只需要增加印钞,就可以随心所欲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如原油等大宗商品。而且,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会导致那些高度依赖美元融资的银行出现严重的周期性美元资金短缺。伯南克上月也表示,外国银行可能需要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美联储未必永远会向海外市场注入美元资金。

  改革呼声不绝于耳

  多年来,美国靠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坐享铸币收益,这让各国政府怒不可遏。早在去年9月,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便已发出警告。他称,在一个多极世界中,美元可能日益失去其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该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同样呼吁,应当建立新的全球储备体系,并称最保守的选择是创建基于SDR的储备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员去年末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至少有三种货币会最终挑战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三种货币是,欧元、日元和人民币。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28日表示,他将考虑把人民币放入SDR的一篮子货币当中,时间“越快越好”。不过卡恩也表示,即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无法全部解决全球贸易和金融失衡的问题。他称,“人民币升值的方向是对的,我们也仍在推动人民币升值。不过导致不均衡的源头有很多,仅靠调整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问题。”

  此外,来自英国的智库查塔姆社发布研究报告建议,全球经济应向着多货币储备体系发展。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亦表示,有意建立可充当另一国际储备货币的“亚洲共同”货币。

  尽管要求取代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呼声不绝于耳,但IMF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比重为62.1%,较前一季度有小幅攀升。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元仍将是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元仍将是全球体系中的主要储备货币;可以看到,在当代经济史上的最低迷时期,人们普遍希望持有美元和美国国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