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部署“人才下乡”的战略决策

火烧 2011-09-01 00:00:00 三农关注 1033
文章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部署人才下乡战略,强调人才在科技文化卫生下乡中的核心作用,倡导通过人才下乡推动城乡发展,缩小差距,实现科教兴国与乡村振兴。

  Majt6422 

 

我们国家许多地方每年都要进行以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为内容的“三下乡”活动。经常了解到一些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群众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物质及精神食粮和医疗服务,看到他们发自内心高兴的笑脸,我们的心里也感到热乎乎的。“三下乡”是一项深得人心的活动,人们希望“三下乡”活动能够给贫困地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使其脱贫致富;人们也希望“三下乡”活动能够提高乡下的人口素质,使其自己掌握科技文化卫生知识,从而更好地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三下乡”活动开展多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认为还需要总结经验,我认为“三下乡”的提法在内容上并不完善,在这种提法指导下年复一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成效,而如果在三下乡活动中增加一项“人才下乡”的内容,那么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下乡活动的现状,从而建立一套有效的常下乡的机制,使三下乡活动取得更大的根本性成效。
    “人才下乡”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需要正确的领导和公民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它与共和国的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策以及希望工程密切相关,也是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必须将其引导好。下乡活动的内容包括科技、文化、卫生和人才等各方面,如果没有人才下乡,就不可能进行科技、文化、卫生的“三下乡”活动,所以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强调一下这样的观点:“人才下乡”是整个下乡活动中的核心和决定因素。由于目前的三下乡活动中人才在乡下传播科技文化卫生知识的时间很有限,对于有些技术下乡的专家们只能够是送些图书资料或采取讲座的方式传授,而不能够与农民朋友们一起实践和跟踪,这样就使许多实用的技术推广不了,而且落后地区的人口素质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所以目前下乡活动的成效就只能是短时的、表面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表面上看目前进行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似乎一年当中我们只要搞红火一阵子或两阵子“三下乡”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乡下就不需要科技、文化、卫生知识,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样年复一年,许多乡下依然如故,部分地区依然贫穷落后,城乡差别依然巨大,这也影响了下乡的人才专家们的积极性,浪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由于目前农村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他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所以就形成了特有的“民工潮”等现象,城乡中的失业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才下乡”的提法正是一种新的有益的探索,下乡活动要想获得长远的根本性成效就需要进行“人才下乡”:将有知识懂技术的大批各类优秀人才和干部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那里传播知识,以实际行动实施科教兴国,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这样就使得科技文化卫生知识“住”在了乡下。
    人才下乡的方式是多样的,困难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知道乡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人才乡下都需要,但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侧重点也不同,要制定出因地制宜的人才下乡政策,不能盲目搞一窝蜂、搞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其次,人才如何下乡,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可能有些人才在乡下由于条件差或发挥不出作用而呆不下去,这也需要认真研究,国家和政府责无旁贷,应制定出扶持和鼓励政策,尽量为人才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条件。人才如果在乡下有用武之地、能够有所作为,那么乡下就一定能够留得住人才。目前可以分期分批地下乡,等以后乡下物质和精神财富丰富以后,可能下乡的人才就会在乡下建功立业、安家落户。因为城乡差别将会随着人才下乡活动的深入进行而逐步缩小,回城就越来越没有必要了。将来可能会出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出现许多新的环保型的清洁卫生城市,而且居住条件更为便捷舒适,可以就地安置大批劳动力的就业,那时就再也不会出现给某些城市造成巨大压力的民工潮,民工们也不会盲目进城打工,而代之以有序的人员流动,社会治安状况将大为改善。
    领导决策部门应更多地参与下乡活动,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和大批优秀干部的涌现。实施“人才下乡”能够促进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减少和根治“腐败”现象。从很多意义上说, “人才下乡”应该提倡,它有利于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人才下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人才下乡为核心的下乡活动应该变成我们国家积极扶持和倡导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活动。我认为共和国的希望工程主要应该靠人而不能靠有限的金钱去建造,因为金钱是人创造的,捐钱物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固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贫困地区更需要的是人才。国家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教育人才,有些人才并没有用于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待业,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解决过剩人才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如何发展的严峻问题,今后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问题将十分突出而且长期存在。如果我们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发挥精神对物质的巨大推动作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那么就能够解决过剩的人才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办成许多事情。我们今天并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人才不愿意去艰苦地方施展才华,关键是要引导和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以及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团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了先锋和榜样的作用,就会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人才下乡这项活动中去。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公仆们更应该经常下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可以密切干群关系,还可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且党的艰苦奋斗、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会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得到净化和改善。
    实施“人才下乡”的决策,给在和平年代的人民军队赋予了更多的任务和要求,那就是人民军队在努力建设国防现代化的同时还要肩负着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积极参加祖国的工业、农业和科技现代化建设。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认真思考。与地方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共同协作、培养好军地两用人才,用现代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武装广大官兵,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如果官兵们在部队只掌握了军事本领而没有别的技能,不能很快地适应地方工作,那么转业后将面临非常大的就业压力。人民军队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官兵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也需要思考。实施“人才下乡”的决策要求那些素质高、本领强的广大官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努力掌握现代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听从祖国的召唤、与有关部门一起实施“人才下乡”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进行一场消灭贫困、缩小城乡差别的建设战,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实施“人才下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它是解决目前许多社会矛盾的根本措施。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可以依靠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进行产业转移,能够解决许多人员的就业问题;“人才下乡”将会促进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较充分地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合理安置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人才下乡”也有利于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及环境保护等)的贯彻执行;它将会促进我国的西部开发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实现;“人才下乡”有利于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从而下大力气从根本上遏制某些地区艾滋病的继续蔓延、遏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实施“人才下乡”还有利于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受科学、识别真伪,自觉抵制邪教的侵害;……以上这些有利方面在此只略提一下,比如说为什么人才及科技、文化、卫生的下乡会有利于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因为乡下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以后,将会改变现在有些农村地区中的陈旧的观念,改变越穷越生的现状;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就不会非要生男孩以当壮劳力及养老,超生现象就会越来越少,目前城市中的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就会逐渐地被农村接受,这样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就会得到真正地贯彻执行。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用深刻教训换来的基本国策,再也耽误不得。环保和不少地区的计生工作目前还很严峻,关键是要落实而不能只让这两项基本国策停留在嘴上,“人才下乡”是使之付诸真正贯彻落实的具体的行动,它将会唤起国民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才下乡”与过去我们比较盲目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可同日而语,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厚积薄发,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结以往的经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扩大内需,满足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目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经济较快速而健康地发展。人才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目前我们国家有大批经验丰富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同样我们国家也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先进生产工具,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只等着党和国家做出“人才下乡”的部署,一定数量的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将积极听从祖国的召唤,奔赴农村,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必定让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着党走,一定能够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如果看到了希望,就会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民心所向,则中国将无往而不胜。新时代的广阔天地,更是大有可为!中国将再一次由“农村包围城市”,进一步科学合理而且环保地缩小城乡差别。老百姓从“人才下乡”的实施中可以分享到许多实惠,房价过高、治安严峻、贫富差距过大、腐败严重等等社会问题将会由农村到城市逐步消退、迎刃而解,而且解决得非常漂亮!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均将心情舒畅、激情高效地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施“人才下乡”的决策,带给农村的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将提高国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改变城乡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推动我们国家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行业和服务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实施“人才下乡”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人才及教育资源,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将解决目前教育上的许多问题,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人才下乡”将逐步地让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够接受现代文明和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为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贡献出自己的才智。实施“人才下乡”能够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和美好的前程,但它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并且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根本性的成效。
    实施“人才下乡”的决策,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利国利民的建议无偿地呈现在执政者面前,请执政者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当机立断,立即部署“人才下乡”这一有百利而无一害、名垂青史的战略决策,将会让中国无往而不胜,一顺百顺!顺利解决目前的许多难题,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重拾信心,一心一意跟着党走,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将带领各类人才按照科学的部署奔赴农村施展才华、建设祖国,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前景将一片光明!这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深得民心的大事情。中国因此必将对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信中国处理一些领土纠纷将会变得游刃有余、十分主动。  

总之,实施“人才下乡”的决策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有利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践行动,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必将高效而有力地推进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技术后将会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必将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此,则中华民族幸甚!中国幸甚!人类幸甚!

实施“人才下乡”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利国利民、治国安邦之决策,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举,时不我待!请决策者万万不可耽误,全体中国人民拭目以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