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的抖机灵的公知
安倍被刺客枪杀身亡后,说群众抖机灵的公知们,自己却对传统文化抖起了机灵。
这些人对安倍之死,如丧考妣,痛哭流涕,骂中国人对一个老人被杀、生命逝去,没有恻隐之心,不悲悯就罢了,却各种抖机灵式的幸灾乐祸。中国人对政治人物被暗杀而不加遣责,被这些公知甚至骂为法西斯。不但他们这些公知不能接受,甚至说这将引起友邦惊㤞。
我之所以说这些借着传统文化大骂中国人的公知为抖机灵,是因为就按传统文化来说吧,也将批驳的正是他们自己。
这些公知不是对安倍之死大为悲痛,甚至痛哭流涕吗?并且用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人也要这样做;大骂不但不这样做,反而幸灾乐祸。亏他们真想得出来!难道他们不知道孔子《论语 为政》中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对一个日本右翼分子之死特别痛惜,甚至痛哭流涕呢?对了,我说错了,那位痛哭失声的女主持人在申请成为日本公民。那些公知都是精神日本人,赞成日本右翼主张,一群大骂“支那”的逆向种族主义者。他们和我们不属同一阶级,当然要为安倍之死痛哭流涕了。可是我还是要骂他们,既然和大多数中国人不属同一阶级甚至有些人和我们不属同一国籍;而且大多数中国人不但不会听他们的,反而会大骂他们为汉奸国贼,却还要做一个反面教员呢?你做你的精日直至移民日本好了,却要来″教育”中国人民,这是因为他们负有促使日本妄图再次侵略中国,分裂中国,干涉祖国统一的罪恶目的,或者说为达此种目的,使中国人民变成日本希望的样子。
论语中这句话全部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中国人民对安倍之死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是对日本右翼正常的民间态度,对日本右翼是一种警示,是完全正当的行为。至于对这些媚日公知的反击,更是一种义举。而且对这些不义行为不作反击,无勇也。简直对不起良心。
说中国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人性,不知传统,借用传统″教育”中国人,有些传统却不敢引用,或者抖机灵局部引用。例如,对《礼记》的引用:
难道公知不知道《礼记》后面还有这些话吗,论语的“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句话吗?显然不是的。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采用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他们有利的拿起来用一下,不利的则绝口不提。所以才有了抖机灵式的应用。
上面这些,网友早已作了揭穿。本文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方便再稍做一点分析。
与实用主义者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继承。
对人的友爱与憎恶,不仅要根据亲疏关系,利害关系,更要有阶级分析、国际主义(不是现在常提的“国际社会”,看似一字之差,实有不同的阶级内涵)视野。在提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时,已提到了这是那些代表买办阶级的人不愿提到这句话,但硬要这样做的事,已有了阶级分析。对于宗法社会重视这样的行为,特别涉及到国家时的行为,更重视亲疏远近,他们却顾不得了。这句话出自《论语》的《为政》篇,主要是说给当政者听的,因为在古代,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这些公知,恨不得把他们的这种哭丧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甚至全民行动。不合己意,这才有了对民众的辱骂,甚至称为法西斯。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句话,毕竟是宗法社会的观念,有些狭隘了。我们除了自然的保持人们的亲疏关系外,如对血缘的天然亲近等,更要把我们的爱憎上升到阶级团结,国际主义的高度。只有在阶级斗争道路下开辟的国际主义,才能有更宽广深厚的阶级友爱,爱憎分明,反对共同敌人剥削阶级。只有和日本和平力量一道,去反对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才能更有成就。而不是民族主义的笼统地中国人反对日本人,或中国人要有抽象的人性之美、中国人要有人类之爱的去爱日本人。
坚持阶级分析,坚持阶级友爱的社会,人们的爱憎更分明了,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了,人们会更加友善。如果这样的话,唐山打人事件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叁看本人文章,《一个风清气正,人人见义勇为的时代是如何失去的?》。在阶级斗争下,人民的友爱更加宽广了,而不是狭隘了。特别是在打倒共同敌人,推翻国际剥削阶级后,随着共产主义的实现,没有阶级了,只有到那时,才会有真正的全人类之爱。
公知引用《礼记》,却只引用“舂有相;里有殡,不巷歌”,而不引用“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原因自是后面的话不利于他们。依我看,他们就不该引用《礼记》。难道他们不知一部宗法时代的经典,不会讲到血亲复仇并肯定这种行为吗?他们实用主义的抖机灵实在是找死的行为。他们虽然没有引用"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却硬要抖机灵提到传统文化,同样是找死行为。他们欺负中国人民全都不懂传统文化吗?不但懂,而且正反两方面都懂!
《礼记》中后面的话能引起人们的血性,上升到中日历史中,也能引起人们的民族感情。虽然马列毛主义在根本上反对民族主义,但却支持被侵略民族、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反对侵略者压迫者的民族主义。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殖民主义时可以利用民族感情,提倡爱国主义,但不能局限于此。如抗日战争,说是民族矛盾下的战争,但更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是反对日本资产阶级、军国主义发动的旨在奴役中国人民、奴役中国劳苦大众的战争。实质上还是一场阶级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中,在国内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对日本方面,也争取日本人民的支持,并不是笼统的民族主义的反对日本。关于这一点,可以叁看作者文章,《日本右翼的猖獗和中国人的分裂》。
对于民族主义,在中国反抗霸权主义,反抗金额殖民、外国资本剥削的情况下,应该给予支持,如前面所说,不应局限于此,更应采取马列毛主义的办法。
再对血亲复仇说几句。在社会层面上,自应反对血亲复仇,宗族相斗。但就个体来说,如果把一个人迫害到如张扣扣那样的程度,社会又不能解决问题,他本人又没有发泄给无辜者,难道还不允许个人作最后的反抗吗?起码,我持一种可以理解的态度。